APP下载

武警官兵高温高湿环境下执行抗洪救灾任务发病规律分析

2017-07-19刘红梅武周炜李国强张永忠樊毫军韩慧娟侯世科

武警医学 2017年7期
关键词:武警官兵皮肤科病种

刘红梅,苏 彬,武周炜,李国强,张永忠,向 宇,石 娜,樊毫军,韩慧娟,侯世科



武警官兵高温高湿环境下执行抗洪救灾任务发病规律分析

刘红梅1,苏 彬2,武周炜3,李国强4,张永忠3,向 宇3,石 娜5,樊毫军3,韩慧娟3,侯世科3

目的 分析高温高湿环境下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发病规律,为今后在类似抢险任务时科学配置卫勤保障人员和医疗资源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收集2016年参加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参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共计1796人次就诊,1745例有效病历资料,1921例单病种;皮肤科(709例)、外科(616例)、内科(274例)就诊人次最多;皮肤科单病种中湿疹(142例)、皮炎(94例)、毛囊炎(80例)、足癣(79例)例数较多,外科单病种中关节损伤(238例)和肌肉软组织损伤(242例)最多,内科单病种中上呼吸道感染(117例)、肠(胃)炎(39例)、胃-食管炎(22例)例数相对较多;救灾初期皮肤病较多,5 d总例数占50%以上(57.53%),随着任务进展,皮肤病比例逐渐减少,外科训练伤就诊比例逐渐增多,在救灾末期达到最多(49.69%),内科疾病在整个任务期间比例大致持平(10%~18%)。结论 分析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的疾病谱及发病规律,对今后在类似灾害卫勤保障时合理抽组人员及配置医疗资源有重要意义。

武警官兵;高温高湿环境;抗洪救灾;发病规律

救灾抢险是武警部队重要任务之一。在执行任务期间,武警官兵的身体情况决定了是否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不同任务,其季节、气候、时间、地理环境、装备、后勤保障条件、卫勤装备及卫生资源配备情况有很大不同。2016年夏,长江下游多地出现强降水,某些地区降水量达到近60年来最大量。我们收集了此次抗洪抢险多个任务点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并分析高温高湿环境下其疾病谱及相关因素和发病规律,为今后在类似抢险任务时合理抽组医疗人员及配置医疗资源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6年多个抗洪救灾任务点武警官兵的就诊资料,共计1796人次,均为男性,年龄17~42岁,平均(22.28±3.89)岁。除去51例诊断不全、无法归类的患者,对1745例病历资料进行数据整理。

1.2 方法 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1]进行疾病统计分类。科别包括内科、外科、皮肤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心理科七个科别,单病种共计1921个,包括所有明确的诊断,录入Excel软件后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就诊科别分布情况 从表1可见,皮肤科就诊人次和单病种例数均为最多,其次为外科和内科。五官科(包括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共计145人次就诊(占8.31%),单病种例数共计159例(占8.28%),所占比例均不到10%;此外有1例为心理疾病患者。

表1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就诊科别 及单病种总体分布情况 (n;%)

2.2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科疾病种类及单病种分布情况 将皮肤科按各系统进行归类(表2),可见皮炎和湿疹类皮肤病最为多见,占皮肤疾病总数近1/3;此外患病较多的为真菌性、物理性和细菌性皮肤病。将皮肤科单病种进行统计(表3),例数较多的分别为湿疹、皮炎、毛囊炎、足癣,共计占到皮肤病总数近1/2,此外痱子、日光性皮炎/日晒伤、虫咬性皮炎例数也较多。

表2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科病种分布情况

表3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科 前10位单病种顺位分布情况

2.3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外科病种分布情况 外科就诊的武警官兵病种例数最多的是关节损伤/扭伤及肌肉软组织的损伤,见表4,以上两病种分别占到外科疾病总例数的35.95%和36.56%。此外,还有部分病例为颈椎病、腰腿疼、外伤、外科感染、陈旧骨折等,例数相对较少。

2.4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内科疾病系统和单病种分布情况 表5列出内科就诊的疾病系统的例数,呼吸系统疾病最多,其次为消化系统疾病,其他系统的疾病例数较少。单病种分析(表6)可见上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其次为肠(胃)炎和胃-食管炎。

表4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外科病种分布情况

表5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内科疾病系统分布情况

表6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内科 前10位单病种顺位分布情况

2.5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五官科单病种分布情况 将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单病种综合排列分析(表7),可见咽炎、鼻炎、结膜炎的例数相对较多。

表7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五官科 前9位单病种顺位分布情况

2.6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科、外科、内科疾病例数与救灾时间的关系 以每5 d为1组,统计皮肤科、外科和内科单病种例数及所占5 d单病种总例数百分比,共计5组,见表8。可见皮肤病在前5 d发病比例最高(57.53%),且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低;而外科疾病随着时间推移,有逐渐增多趋势,在第5组时间段时达到最高(49.69%);内科疾病则在中间时段发病相对较多,但总体波动不大。

表8 2016年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科、外科、 内科疾病例数时间分布情况

3 讨 论

抢险救灾是武警部队在和平时期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历史罕见的重大自然灾害,武警部队在维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了解不同灾害情况的卫勤保障要求,合理抽组卫勤保障人员及配置卫生资源,以便最大限度地支持和配合前线抢险官兵,显得尤为重要[2]。本研究分析了2016年抗洪抢险救灾中武警官兵在高温高湿特定环境下出现的疾病情况,以便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应对类似任务,以及在执行任务时科学安排相关卫勤保障人员和医疗资源提供一定参考。

此次安徽洪灾巡诊共计1796人次就诊,均为青年男性。从就诊科室分布来看,皮肤科、外科和内科疾病占绝大多数,五官科和心理科疾病较少,与之前报道类似[3,4]。

3.1 皮肤疾病 在此次巡诊时例数最多,其中皮炎、湿疹及毛囊炎较多见,考虑其原因主要与其特殊抢险环境有关:救灾时接触污染水源,刺激并感染皮肤;周围环境持续高温、潮湿;抢险时间紧迫,精神压力较大。真菌性皮肤病如足癣、股癣较为多见,与救灾现场条件有限、长时间穿着湿衣裤、局部透气性差有关。日光性皮炎/日晒伤例数并不多,经后期调查问卷得知,部分卫生队卫生宣教较好,采取了有效的防晒措施,如毛巾遮挡、泥巴覆盖、戴草帽等。痱子发病率仍有5.55%,与住宿条件限制,难以提供热水洗澡有关。此次巡诊发现,虫咬性皮炎中有3例为隐翅虫皮炎,隐翅虫毒液一旦接触皮肤可形成较为严重的皮损和破溃,采取正确的措施将其驱赶则可避免叮咬。

3.2 外科疾病 尤其训练伤是部队官兵中发病较高的疾病。此次巡诊发现,关节和肌肉的急、慢性损伤仍是外科就诊的主要病种,除一部分原因为救灾时间紧、任务重,劳动量大,不能很好地休息,造成骨、关节、肌肉急性损伤,更多的原因是平时训练中长期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造成的慢性劳损。外伤和外科感染多为手和足的皮肤、软组织擦伤,部分出现感染,无重大外伤。骨折均为既往陈旧性骨折,无任务中出现的急性骨折。

3.3 内科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最多,与文献[3]报道一致,单病种统计显示上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占内科疾病的40.63%,考虑与救灾现场湿热、降雨、温差变化以及长时间疲劳、抵抗力下降有关。消化系统疾病中发病最多的为肠(胃)炎和胃-食管炎,其次为胃肠运动紊乱(包括腹胀、肠易激综合征等)。与文献[3]报道不同的是,肠(胃)炎及腹泻的患者并未大量出现,且仅有1例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分析其原因,考虑与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队领导加强重视,救灾官兵的餐饮统一供给,保证水源、食材新鲜卫生、无污染,避免了大规模胃肠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神经系统疾病中包括了头痛、头晕、失眠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有少数的血压增高、胸闷、胸痛、心悸等不典型症状,均考虑与疲劳、精神紧张有关。

3.4 五官科疾病 发病较少,占总例数的不到10%,其中咽炎、鼻炎、结膜炎相对较多。另外有部分耳聋、耳鸣、中耳炎及鼓膜穿孔的患者,需要后送医院进一步诊治。此次巡诊中出现一例突发性失语的患者,考虑为精神压力过大产生的心理障碍,需要心理疏导治疗。

经统计分析显示,此次洪灾救援中疾病的发生种类与文献[3]报道并不完全相同,发病时间和趋势也不完全相同。在初期,皮肤病的就诊例数超过总例数的一半(57.53%),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虽然在第16~20天(第4组)时例数有所反弹,考虑与部分救灾官兵换岗休整有关。外科疾病在救灾初期例数并不多(23.29%),直至救灾末期比例达到最高(49.69%),考虑与救灾后期任务强度减少,心理和环境均已适应,皮肤病发病减少,训练伤病痛相对显得明显,因此就诊率增高。此外,内科疾病由始至终无明显波动,占总例数的10%~18%,在中后期略有增多,考虑与长时间疲劳、抵抗力下降等因素有关。以上结果与文献[3]报道抗洪任务初期以呼吸系统疾病多见,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在中期以后逐渐增多的趋势并不相符,不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结果差异。

结合本分析结果,在洪灾救援任务中,医疗队在专业和人员抽组上要尽量覆盖各专业学科,如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心理科也必不可少,应当经常性地采取心理疏导预防心理疾病。并且,根据不同时段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任务初期,皮肤疾病发病最多,应当配备更多经验丰富的皮肤科医务人员和医疗物资,在任务中后期,外科和内科疾病相应增多,人员配置可做出相应调整。此外,基层官兵的卫生宣教工作显得尤为重要[5],此次巡诊发现,部分支队官兵皮肤病发病率很低,与其平素经常性的卫生知识宣讲,以及救灾任务时队医和卫生员及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有着很大关系。另外,卫生及防疫工作甚为重要,在整个救灾任务期间都是工作的重要内容。

[1] 黄 锋,陈剑铭,郭默宁,等. ICD-10北京临床版的设计与实现[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11):835-838.

[2] 宋洪利,赵永刚,张树林. 如何做好抗洪抢险时期部队卫勤保障工作[J]. 武警医学,2014,25(8):861-862.

[3] 胡役兰,兰晓霞,魏茂提. 洪灾救援中武警官兵疾病发生情况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807-808.

[4] 马玉宏, 刘向萍,徐 皓. 抗洪救灾武警官兵皮肤病防治的做法与体会[J]. 人民军医,2011,54(9):767-768.

[5] 傅建国. 灾害救援中做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体会[J].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6,5(2):114-115.

(2017-02-20收稿 2017-03-15修回)

(责任编辑 梁秋野)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APF soldiers in fighting flood and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s

LIU Hongmei1,SU Bin2, WU Zhouwei3, LI Guoqiang4, ZHANG Yongzhong3, XIANG Yu3, SHI Na5, FAN Haojun3, HAN Huijuan3,and HOU Shike3.

1. Cadres’ Ward,2. Rescue and Medical Simulating Training Base,3.Institute of Disaster and Emergency Rescue Medicine,4.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Medicine,5.Department of Surgical Oncology,Affiliated Hospital of Logistic University of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Tianjin 300162,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of soldiers of the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CAPF)in fighting flood and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in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humidity environm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cue missions in the future.Methods Medical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from CAPF troops in the course of fighting flood and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in 2016. Data was sorted out and analyzed using Excel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ICD-10).Results There were 1745 valid cases and 1921 cases of single diseases from1796 soldiers who had visited clinical doctors. There were more patients in dermatology (709 cases), surgery (616 cases) and internal medicine (274 cases) than in the other departments. Eczema (142 cases), dermatitis (94 cases), folliculitis (80 cases) and tineapedis (79 cases) were prevalent dermal diseases of. Injuries of joints (238 cases) and muscles (242 ca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single diseases for surgery.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117 cases), enterogastritis (39 cases) and gastroesophagitis (22 cases) were common cases for internal medicin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saster rescue, patients who suffered from dermal diseases made up more than half (57.5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treated during the 5-day medical consultations.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task, the proportion of skin diseases decreased while the proportion of training injuries increased and reached the peak (49.69%) in the late stage. The proportion of diseases for internal medicine did not obviously fluctuate (10%-18%) throughout the mission.Conclusions Identifying the disease spectrum and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CAPF soldiers in fighting flood and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may contribute to proper alloca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to better healthcare in the future.

CAPF soldiers;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fighting flood and providing disaster relief; incidence characteristic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533008)

刘红梅,博士,主治医师。

300162 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1.干部病房,2.医学模拟教学基地,3.救援医学研究所,4.呼吸内科,5.肿瘤外科

苏 彬,E-mail: tjsubin553@sina.com

R821.33

猜你喜欢

武警官兵皮肤科病种
武警官兵千锤百炼 虎虎生威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加强官兵心理素质 提高部队打赢本事
“新病种”等十五则
皮肤科医生6招教你抗“冬痒”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皮肤科原料药等供应消息
当归拈痛汤在皮肤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