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平视角下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2017-07-18王海燕

商情 2017年25期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公平建议

王海燕

(中铁二十局集团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调节社会再分配,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于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以期对促进社会公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社会公平 养老保险制度 建议

一、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对于社会公平的作用

1、解决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公平问题

城市居民的养老金制度设计业存在不公平的现状,最明显的就是广受诟病的“双轨制”问题。机关事业单位虽然开始实行自主缴纳养老保险,但是在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很高,机关事业单位拥有如此高的福利待遇,使得广大企业职工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引发了社会的很大的议论。

2、对劳动者为社会服务的应有的回报

劳动者在参加劳动之后,为单位、社会创造了财富,以自己的辛勤工作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退休之后,通过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给劳动者发放足以满足其生活水平的养老金,这既是因为劳动者在劳动期间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国家基于养老保险制度应当遵守承诺,给予其应得的回报;也是国家对于劳动者为社会提供服务而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养老金的方式回报劳动者为社会做出的服务。从这一方面来说,给予劳动者足量的养老金也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我国多年来屡次提高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就是国家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公平补偿的体现,随着通货膨胀和经济的发展,养老金水平水涨船高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

3、社会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行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政府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养老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属于国家再分配的范围,是为了减小贫富差距,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建立的制度。我国目前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社会中存在很多生活无着落的人员,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政府部门有义务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让人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尤其是对于没有子女养老的特殊家庭,以及一些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

二、我国基本养老制度存在的问题

1、替代率较低。我国养老保险的替代率非常低,再调低已没有空间;考虑到企业的压力已非常大,缴费率进一步提升也不可能。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来调整赡养率被认为是最为可行的举措。许多地方政府降低了缴费基数,允许部分企业按照社会平均工资的40%来缴纳养老保险;另一方面,企业则采用瞒报工资等各种方法,尽量降低缴费工资,减少养老保险缴费金额。

2、不能实现全国统筹。2010年1月,国务院出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可以转续。但是,规定中转续流程和手续不明确,由于操作复杂、时间较长,还无法有效应对劳动力异地流动日益频繁的现实,转移方案和《社会保险法》冲突,但却规定“未达到待遇领取年龄前,不得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办理退保手续”。导致更多对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变动心存疑虑的农民工继续退保。

3、养老金存在缺口。2015年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省份达6个,收支缺口达586亿元。由于人口老龄化、缺乏投资渠道,企业中拖欠、拒缴,养老金挪用等原因造成养老金空账。近些年征缴的难度加大,拒缴、欠缴社保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基金收缴率呈现下降趋势。

三、对于几种解决措施的分析

1、延长缴费期限。延长养老金会增加职工缴纳的成本,但是基于目前我国养老金的巨大缺口的现实,似乎这也是最为合理的解决方式。但是延长缴费年限还要解决一些问题。第一,延长缴纳年限之后势必会造成一部分人在60岁退休时缴费年限无法达到标准,对于这部分群体是继续缴纳还是减少领取都需要重新衡量。第二,对于参加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无工作单位的个体工商户来说,他们缴纳养老保险自己需要负担的比例远大于企业职工,如果延迟养老保险缴纳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2、延迟退休。推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对不同群体差别对待,要“小步慢走”地推行。但是,引发群众不满的在于,如果延长退休时间,不同工作性质带来的损益不同。对于领导职位,延长退休年限,可以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在岗位上获得的利益会更大;而对于体力劳动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劳动者的体力下降,对工作的承受能力降低,在岗位上工作所获得的利益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对这部分人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延长退休时间,是对他们利益的剥夺和对身心的损害。

3、以房養老。对于“以房养老”制度难以被接受包含如下原因:第一,制度问题:我国房屋产权制度上还存在问题,居民住宅70年后续期的问题,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的问题使得这一制度在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法律障碍。第二,文化问题:我国传统文化中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传统义务,父母也通常为儿女留存遗产。如果推行以房养老可能会造成与我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问题。第三,现实问题:养老存在困难的家庭往往是众多的无房家庭,社会弱势群体,这些群体需要额外的帮助。以房养老只能适用于一部分群体,不足以全面覆盖,只能是一种补充和探索。

4、增加公共投入。一旦我国养老金缺口过于巨大而无法弥补,会对全部社会成员造成负面影响。所以,通过划拨国有资产等多渠道增加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方式。将国有股及国有企业利润作为全社会的资本收入进行分配,可以统筹社会财富,补充社保基金的资本金,有利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多种渠道筹集社保基金精神的重要措施,是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养老金缺口的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葛霆.公平视角下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7):158-162

[2]张小玲.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J].农业经济,2013,(8):94-96

[3]沈洁颖.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6,(6):78-80

[4]陈倩倩,黄小晖.探析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5,(1):72-73

猜你喜欢

养老保险制度社会公平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基于访谈探讨天津取消小升初择校考试制度的合理性与否
当前高校养老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发展异地互动式旅游养老市场的SWOT分析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