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的思考
——以奉节县为例

2017-07-18吴小翎

重庆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卫生室公共卫生医疗

雷 明,吴小翎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卫生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348.2017.16.043

重庆市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的思考
——以奉节县为例

雷 明,吴小翎△

(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

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1],加强村卫生室,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卫生室建设,对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3-4]。通过对重庆市奉节县农村卫生室建设现状研究,发现存在财政投入不足、人才队伍匮乏及功能定位不清等问题,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村卫生室的建设提出主导财政投入、主导人才培养及完善相关制度等对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重庆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国家5部委印发的《村卫生室管理法办(试行)》及《重庆市规范化村卫生室标准》编制调查问卷,选取了位于奉节县东、南、西、北及中部共6个乡镇(以C、D、J、X、Y、Z表示),对每个乡镇所有行政村的基本情况,农村家庭基本情况,村卫生室的建设情况进行调查。

1.2 方法 对调查乡镇80个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发放问卷,并对相关管理人员及部分村民进行了访谈,主要调查村卫生室建设、管理等相关内容,运用SPSS22.0软件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情况 调查发现,除Y镇和C镇外,多数村卫生室房屋均为村医自己出资修建,D镇80%的村卫生室所在房屋为自己出资修建,其次为X镇(61.54%)、Z镇(60.00%)、J镇(50.00%)、C镇(46.15%)。除县政府所在的Y镇外,由乡镇卫生院或镇政府出资修建的村卫生室比例较低。村卫生室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的,C镇占60.00%,D镇占23.08%,J镇达到了100.00%,X镇占68.75%,Y镇57.14%,Z镇93.33%。表明,即使按《重庆市村卫生室(所)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最低要求,“业务用房不应低于40平方米”,也有3成以上的村卫生室达不到该标准。见表1。

表1 调查乡镇村卫生室房屋建设情况

2.2 村卫生室三室独立情况 被调查的村卫生室中,三室独立比例最高的为J镇,达到了83.33%。其次为Y镇,占71.43%,C镇占70.00%,D镇占69.23%,X镇占68.75%,Z镇占66.67%。总体来看,未达到三室独立标准的占28.78%。见表2。

表2 村卫生室三室独立情况

2.3 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的村卫生室人员情况 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的《村卫生室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每千名服务人口原则上应配备不低于1名村卫生室人员。但调查显示,C、Y镇没有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D镇53.85%的村卫生室能达到该标准,J镇50.00%的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X镇73.75%的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Z镇60%的村卫生室能达到标准。说明村卫生室人员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医疗服务需求。

表3 每千名服务人口配备村卫生室人员情况

2.4 村卫生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根据《重庆市合格村卫生室评审标准(试行)》,合格村卫生室需要配备诊察桌椅、中、西药品柜、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共20余种基本设备,但几乎所有调查乡镇均未达到该标准,并且这些设备全部由上级部门配置的比例为43.24%,部分自购,部分上级配置的村卫生室比例为48.65%,村卫生室医务人员自己购置的占8.11%。表明政府对村卫生室硬件投入不足,多为自购与上级部门配置相结合的方式。见表4。

表4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续表4 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3 讨 论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背景下,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得到了政府的专项补助资金支持,改善了农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卫生服务的可及性[5],村卫生室就诊量和业务收入得到了提升。但调研数据显示,该地区村卫生室建设离上级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一方面是村卫生室在发展中沉淀的问题所致,另一方面,村卫生室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其发展受到来自于政府、自身因素等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3.1 原因分析

3.1.1 财政投入不足,影响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提高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明显增加,村卫生室也得到来自政府的投入和专项补助。但目前村卫生室发展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其原因一是国家投入多是以专项补助的方式,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于村医收入的改善并不明显;二是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是通过政府向农村居民的医疗消费提供财政补贴,以提高农村居民购买医疗服务能力和抵御疾病风险能力的制度,没有对村卫生室的直接补贴。因此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医疗卫生服务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村卫生室的财力状况仍然很严峻,医疗服务人员待遇偏低,缺乏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积极性,财政投入的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村卫生室服务能力的提高。

3.1.2 人才队伍匮乏,影响村卫生室竞争力的提升 人员素质不高、人才匮乏是制约村卫生室发展的“瓶颈”,在传统合作医疗结束后,村卫生室人员流失严重,村医因利益驱使,各自为阵[6]。新农合实施后,国家重新明确了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村卫生室得到空前的发展机遇。但从前述分析看,调查乡镇村卫生室医疗服务人员年龄结构严重失衡,多数村卫生室仍为年老的村医在坚守岗位;村医学历以中专为主,大多数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只有乡村医师资格证。其原因一是城乡卫生投入结构不合理,村卫生室基础设施落后,工作条件艰苦,致使年轻医务人员不愿进入村卫生室;二是培训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培训机会少,人员素质得不到提升;三是待遇普遍偏低,对年轻医务人员没有吸引力。

3.1.3 功能定位不清,影响村卫生室工作正常开展 村卫生室主要提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健康咨询等。因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明晰,财政补贴不到位等多种因素,造成上述工作不能有效开展。

3.2 对策建议

3.2.1 主导财政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为保证村卫生室公共卫生职能的充分发挥,确保其“公益性”,县乡政府应进一步主导财政加大对村卫生室的投入,使村卫生室按照公益功能定位正常运转,加快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配备,加大对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建设力度。二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支持重点逐步调整到公共卫生、预防保健及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上来。

3.2.2 主导人才培养,夯实发展根基 人才队伍建设是村卫生室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应进一步主导村卫生室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村卫生室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二是逐年增加“农村定单定向医学生”招生数量;三是完善城市卫生支农制度,以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素质为目的,定目标、定任务的实施分层级卫生支农工作机制。同时建立支农卫生人员职称晋升、待遇等相关优惠及保障措施;四是研究制订针对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职称晋升政策,提高医护人员待遇;五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远程诊疗系统、远程培训系统,充分利用上级医院医疗资源,在患者获得良好医疗服务的同时,提高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诊疗技术和水平。

3.2.3 完善相关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必须从政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几方面共同给力,完善相关机制,确保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得到有效发挥。村卫生室在不断提高基本医疗水平及公共卫生服务的同时,必须增强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市场。比如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掌握辖区内居民疾病史及健康状况,这一方面能使农村居民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增强对村卫生室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可深入了解个人既往病史和遗传因素,有助于正确诊疗,也利于疾病防控等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总之,村卫生室应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拉近与农村居民的心理距离,增强居民对村卫生室的认同感,促进村卫生室长期可持续发展。

[1]罗奎.村卫生室建设及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9,22(3):49-51.

[2]王欢欢.重庆市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策略研究[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3.

[3]徐伟平,丁金龙,夏迎秋.全面加强村卫生室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网底卫生服务水平[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25(3):5-7.

[4]翁淳光,陈雪,刘祝,等.重庆农村社区卫生室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163-165.

[5]夏松青.论村卫生室在农村卫生服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19(11):18-21.

[6]朱华兴.我国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历史沿革和存在问题[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93-394.

雷明(1980-),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E-mail:495504831@qq.com。

R19

B

1671-8348(2017)16-2293-02

2017-01-02

2017-03-07)

猜你喜欢

卫生室公共卫生医疗
《首都公共卫生》征订启事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村卫生室设备“一配了之”可不行
公共卫生服务怎加强
公共卫生监督不是“陪衬”
过度剖宫产背后的公共卫生之殇
资金落地 村卫生室脱胎换骨
强行合并村卫生室带来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