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的拮抗作用观察

2017-07-18王飞航任学军杨稳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纳洛酮苏醒麻醉

王飞航 任学军 杨稳松

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的拮抗作用观察

王飞航 任学军 杨稳松

目的 观察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的拮抗作用。方法 96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胃肠手术的患者, 按照纳洛酮不同使用剂量分为Ⅰ组(54例)和Ⅱ组(42例)。Ⅰ组患者采用小剂量(7 μg/kg), Ⅱ组患者采用大剂量(14 μg/kg), 对比两组围复苏期间不同时间段[给药前(T0)、苏醒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呼吸功能变化情况, 时间指标以及复苏期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VAS)、布氏舒适评分(BCS)和镇静/躁动评分(SAS)情况。结果 Ⅰ组T1~T3时间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优于Ⅱ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苏醒后即刻、1 h、2 h的VAS、BCS、SAS评分优于Ⅱ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纳洛酮可有效改善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的拮抗作用。

纳洛酮;地佐辛;复苏期间;呼吸抑制;苏醒延迟;拮抗

地佐辛属于阿片类受体混合激动-拮抗剂, 一部分为μ受体激动剂, 另一部分为κ受体拮抗剂, 其可在中枢水平发挥有效镇痛作用, 并且可通过联合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转运体而发挥阻碍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重吸收[1]。本研究将小剂量(7 μg/kg)纳洛酮应用于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胃肠手术的96例患者, 所有病例均符合全身麻醉和手术治疗适应证, 符合患者知情自愿研究原则, 本研究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支持。按照纳洛酮不同使用剂量分为Ⅰ组[54例, 小剂量(7 μg/kg)]和Ⅱ组[42例, 大剂量(14 μg/kg)]。Ⅰ组男30例, 女24例, 年龄40~65岁, 平均年龄(57.41±4.15)岁, 体重48~70 kg, 平均体重(58.56±5.14)kg;Ⅱ组男25例, 女17例, 年龄40~63岁, 平均年龄(58.99± 3.02)岁, 体重48~63 kg, 平均体重(58.56±5.14)kg。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均禁食禁饮, 麻醉前30 min, 肌内注射100 mg苯巴比妥钠, 0.50 mg阿托品, 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 进行常规心电图监测。麻醉诱导前面罩给氧5 min, 流量6 L/min;麻醉诱导:外周静脉给予4 μg/ml丙泊酚靶控输注, 3 μg/kg芬太尼+0.30 mg/kg顺阿曲库铵, 待患者肌松起

2 结果

2. 1 两组围复苏期间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Ⅰ组T1~T3时间段呼吸功能指标优于Ⅱ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对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复苏期不同时间段VAS、BCS、S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Ⅰ组复苏期不同时间段VAS、BCS、SAS评分优于Ⅱ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围复苏期间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围复苏期间不同时间点呼吸功能变化情况比较(±s)

注:与Ⅱ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阶段MAP(mm Hg)HR(次/ min) PETCO2(mm Hg) SpO2(%)Ⅰ组54T0 91.23±5.2673.25±5.1453.26±7.15 93.22±7.12 T1 90.23±8.10a77.23±5.18a45.21±7.23a 96.62±5.23aT2 87.21±4.12a80.32±4.15a37.51±5.04a 99.63±1.24aT3 92.33±6.25a72.11±4.47a52.36±4.15a 92.15±5.44aⅡ组42T0 91.75±5.2775.22±4.1455.23±9.56 92.14±8.12 T1100.21±8.2583.95±6.2540.32±6.98 99.47±4.25 T2108.56±6.5897.55±8.2133.52±5.14102.63±1.23 T3101.25±7.1287.52±6.2545.56±8.98 96.16±4.11

表2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s, h)

表2 两组时间指标比较(±s, h)

注:与Ⅱ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Ⅰ组5410.21±4.12a12.25±6.51a15.52±7.14aⅡ组42 9.69±3.9812.47±5.1415.98±6.98

表3 两组复苏期不同时间段VAS、BCS、S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表3 两组复苏期不同时间段VAS、BCS、SAS评分变化情况比较(±s, 分)

注:与Ⅱ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阶段VASBCSSASⅠ组54苏醒后即刻 2.46±0.84a3.26±1.65a4.85±0.61a苏醒后1 h 2.52±1.14a3.51±1.32a4.25±0.34a苏醒后2 h 2.76±1.54a3.65±1.74a3.69±0.42aⅡ组42苏醒后即刻4.36±1.141.55±0.845.33±0.95苏醒后1 h4.59±1.541.64±1.144.62±0.81苏醒后2 h4.87±1.751.65±0.983.98±0.85

3 讨论

地佐辛属于苯吗啡烷类衍生物, 主要对κ受体产生激动作用, 对μ受体产生部分激动-拮抗作用, 其镇痛效果比吗啡、可待因更强[5]。加之其不会产生典型μ受体依赖, 对患者胃肠道影响轻微, 呼吸抑制作用更小, 且药物依赖性低,安全性和患者耐受性均较高, 静脉、皮下、肌内注射吸收快速,镇痛作用持久。临床上常将地佐辛应用于胃肠道较长时间手术全身麻醉中, 但是由于地佐辛作用时间持久, 长时间手术维持用药治疗后可降低患者苏醒质量。

本次通过对比两组时间指标, 结果得出: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徐康清等[6]临床研究报道相符合。考虑可能是两组均采用纳洛酮, 其是特异性阿片类受体拮抗剂, 其可逆转阿片呔样的作用, 阻碍β内啡肽(β-EP)释放, 并且可以通过患者血脑屏障阻断QLS引起的呼吸抑制和心血管功能抑制, 拮抗β-EP影响, 消除在自由基重建之前列腺、儿茶酚胺循环抑制, 加速患者损伤神经功能恢复, 有效消除患者复苏期呼吸抑制, 促进兴奋呼吸, 增加呼吸频率, 从而促进患者早日清醒[7-12]。由此可知, 纳洛酮应用于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苏醒延迟, 缩短气管、导管拔出时间, 显著缩短患者停留PACU时间, 从而满足快通道麻醉的要求。

从Ⅰ组苏醒后即刻、1 h、2 h的VAS、BCS、SAS评分均显著优于Ⅱ组, 可知小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患者具有积极使用价值, 可改善患者呼吸抑制, 促进苏醒,同时能够减轻患者疼痛, 提高舒适度, 改善镇静/躁动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从而有利于减轻其医疗负担, 更容易获得患者认可和使用[13,14]。考虑可能是纳洛酮具有起效快、拮抗作用强、不良反应少等应用优点, 静脉输注2~3 min即可产生最大效应, 亲脂性强, 可马上作用在患者呼吸中枢,快速逆转呼吸抑制, 是麻醉中首选的催醒剂[15-17]。关于两组患者使用纳洛酮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观察分析。

综上所述, 小剂量纳洛酮(7 μg/kg)应用于地佐辛麻醉后复苏期间可快速有效逆转患者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 并且可显著减轻患者疼痛, 利于提高其舒适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庄心良, 曾因明, 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58.

[2] 杨宝峰. 药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59.

[3] 张彦, 张秀山, 王亚欣, 等. 地佐辛与芬太尼对老年患者神经外科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10):860-862.

[4] 李廷坤, 卢锡华, 吕帅国, 等. 地佐辛对丙泊酚全麻恢复期BIS和苏醒质量的影响.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 30(10):995-996.

[5] 王光妍.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术后舒芬太尼镇痛的影响. 中国临床医学, 2014, 21(2):167-169.

[6] 徐康清, 单智铭, 温婧, 等. 不同剂量纳洛酮对地佐辛麻醉后患者复苏质量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5, 36(21):3269-3270.

[7] 杨帆.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下肢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的影响研究. 医学信息, 2017, 30(5):144-145.

[8] 廖丽娟. 地佐辛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福建医药杂志, 2013, 35(6):99-101.

[9] 唐爱平, 陈金保. 地佐辛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预防和治疗的临床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3(36):3-4.

[10] 张朝巍, 王迎虎, 谭建强. 地佐辛的临床应用进展. 天津药学, 2015, 27(1):63-66.

[11] 姜葳. 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吉林大学, 2013.

[12] 齐万红, 邵琳, 张培华. 不同剂量地佐辛预防性镇痛对腰椎管狭窄手术患者复苏质量和术后早期疼痛程度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6, 37(24):3746-3750.

[13] 周洪彬, 邓玉萍, 黄焕森. 不同剂量地佐辛抑制鼻道手术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广东医学, 2013, 34(20):3143-3145.

[14] 王金保, 张在旺, 汤龙信, 等.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时丙泊酚半数有效靶浓度的影响.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28(7):100-104.

[15] 王鹏. 关于不同剂量地佐辛抑制鼻道手术麻醉复苏期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当代医学, 2017, 23(10):146-147.

[16] 吴一霄, 吴超双, 洪飞燕.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效果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7(3):298-302.

[17] 杜平均, 夏丰娜. 地佐辛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苏醒期影响及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5(4):30-32.

Observation of antagonistic effect of naloxone on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delayed recovery of patient during recovery after anesthesia with dezocine

WANG Fei-hang, REN Xue-jun, YANG Wen-song. Shenzhen

City Fuya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naloxone on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delayed recovery of patient during recovery after anesthesia with dezocine. Methods A total of 96 patients with general anesthesia and laparoscopic gastrointestinal operatio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naloxone doses into group A (54 cases) and group B (42 cases). Group A

low dose (7 μg/kg), and group B received high dose (14 μg/kg).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respiratory function changes of peri resuscitation perio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before administration (T0), revival (T1), extubation time (T2), 5 min after extubation (T3)], time indicators,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Brat’s comfort score (BCS) and sedation / agitation score (SAS) at different periods of recovery in two groups. Results Group A had better 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 heart rate (HR),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endexpiratory gas (PETCO2) and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SpO2) at T1~T3 than group B,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covery time, extubation time and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0.05). Group A had better VAS, BCS and SAS score at immediately, 1 and 2 h after recovery than group B,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Low dose of naloxon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ntagonistic effect of naloxone on respiratory depression and delayed recovery of patient during recovery after anesthesia with dezocine.

Naloxone; Dezocine; During recovery; Respiratory depression; Delayed recovery; Antagonistic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2.003

523952 东莞仁康医院(王飞航);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任学军);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杨稳松)效时进行气管插管, 进行机械通气, 吸入60%氧气, 流量为2 L/min, 通气量为8~10 ml/kg, 频率为12~14次/min, 二氧化碳分压控制在34~45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维持:靶控输注1.50~2.50 μg/ml丙泊酚, 1~3 μg/(kg·min)地佐辛,间断静脉输注0.03 mg/kg的顺阿曲库铵。Ⅰ组给予小剂量(7 μg/kg)纳洛酮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0 min, Ⅱ组给予大剂量(14 μg/kg)纳洛酮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0 min;待患者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

1. 3 评价指标

1. 3. 1 围复苏期间不同时间点(T0、T1、T2、T3)呼吸功能指标:MAP、HR、PETCO2、SpO2。

1. 3. 2 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PACU)时间等时间指标。

1. 3. 3 观察记录患者苏醒后即刻、1 h、2 h的VAS评分[2]、BCS评分[3]和SAS评分[4], 均介于0~10分, VAS与SAS得分越高疼痛程度越高, 镇静/躁动程度越严重;BCS得分越低舒适度越差。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7-04-05]

猜你喜欢

纳洛酮苏醒麻醉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植物人也能苏醒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纳洛酮治疗急性非麻醉药物中毒性昏迷的临床治疗效果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绿野仙踪
会搬家的苏醒树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