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酒文化看日本人的社交方式

2017-07-15程馨毅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酒文化社交日本

程馨毅

摘 要:酒作为人类发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已经以各种各样的姿态融入到了人类的生存活动中。通过介绍日本酒文化剖析日本人酒文化与日本人社交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酒文化;社交

一、酒文化的起源

在这大千世界中,我们生而为人。从出生起我们就与周围的环境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如同每天都要一日三餐一样,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很少有人能够脱离群体单独生活行动,而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就需要用到一些社交手段。而最常见的就是酒桌文化。

酒,是人类历史上一大伟大发明。而根据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传说和考古显示,最早掌握酿酒技术的就是猴子。它们采摘野果,吃不完就储存起来,于是剩下的果子发酵,就变成了酒。酒被应用于各个方面。度数低的酒,人们喝下去可以提高兴致缓和气氛;度数高的酒,可以被用作医疗方面,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对酒更是爱不释手,酒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感情的催化剂。东晋有陶渊明,虽不为五斗米折腰,却在《五柳先生传》中说:“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苏轼嗜酒,所作诗词中也是酒气熏天;“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就连我们的诗仙李太白也感叹“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无论喜怒哀乐,以酒助兴或消愁绝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人的专利。

二、日本酒的种类

中国是世界上酒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而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同样也为世界酒文化的发展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我们有白酒。而在日本酒文化里,常见的有清酒、烧酒和啤酒。日本的酿酒技术来自中国,根据古书记载,日本古代是没有“清酒”的,但日本人不喜欢白酒那样烈性的酒,于是就在酒中加入了竹碳来过滤,从而发明了清酒和烧酒。清酒和烧酒对于中国人来说比较陌生,但自古以来日本人喜欢清酒却是名不虚传。清酒是用秋季收获的大米再经历一整个冬季发酵后酿造而成的。清酒的度数是15~16度左右。因为酒味可口甜美,可以冷喝也可以热喝,所以上到五星级的大酒店下到路边的小酒馆都有清酒的身影出现。清酒根据米的产地和水质分成了三六九等,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绝佳搭配。一瓶酒的好坏不仅取决于酿酒的大米,更是取决于酿酒所用的水。在2015年掀起的“日本酒热潮”的“第一酒”就是由一家位于日本本州西部的山口县的一家小厂酿造的。优质的原料造就了更好的品质。不同等级的酒也有不同的价格,清酒一共分为八个等级,而相对比较便宜的普通酒则占了所有日本酒的八成。烧酒是用土豆、甘蔗、大麦等材料酿制过滤而成,一般烧酒的度数在25度左右,口感类似于伏特加但却又不尽相同。如果说清酒是料理的最佳搭配适用于正式场合,那么烧酒则更适合朋友小聚活跃气氛。虽然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啤酒大国,但是日本人对于啤酒的爱也是一言难尽,无论是生啤酒还是灌装啤酒都是人们夏日里的最佳选择。每到夏天,各大百货商场都会免费开设一些临时露天啤酒馆供人们放松娱乐。

三、日本酒文化与日本人的社交方式

大和民族在世界上并不算是能喝酒的民族,但他们却是当之无愧的喜爱饮酒的民族。而日本人的性格就与他们喜欢的酒十分相似。本尼迪克在《菊于刀》中曾这样评价日本人的性格;日本人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又彬彬有礼。就像他们既喜欢清酒带给他们的温和绵软,又喜欢烧酒带给他们的辛辣刺激。在我们的认知中,一提到有关于日本人的印象,首先跳入我们脑海的几个词就是严谨、沉稳、团体意识。这与日本人生活的环境相关。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土地资源缺少,物资匮乏,且处于太平洋地震带,多火山。这使得他们天生就有一种危机感,并十分重视效率。可是人非草木更不是机器,长时间的社会压力,大环境得不到改变的日本人,学会了用酒精去排解压力。

在十部日剧中,也许有八部日剧都有出现描写日本人喝酒的场面。结束了一天工作后的男人们,不是一下班就回归家庭,更多的是约上三五好友去小酌几杯。我们国家有句话叫“酒壮怂人胆”,在日本也有類似情况。在日本有一种饭店叫居酒屋,与中国的饭店不同,居酒屋的职能更加细化,也可以说是专门为日本人提供喝酒的地方。居酒屋对于未成年人不开放,因为在日本有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禁止饮酒。虽然日本社会较为开放,但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社交仍然较为封闭,且十分遵循上下级——在一个公司中,上司与员工之间的寒暄和敬语的使用都有一套固定的较为规范的准则。此外,由于“本音(真心话)”和“建前(客套话)”传统的影响,日本人在人前通常不表露过多的自我想法,在公司中大多数时间会选择“随大流”。但一般公司都会有新年会或者忘年会或者一些大型的团体活动,这些活动通常会在居酒屋进行。公司的社员们,大家在居酒屋里,无论男女,无关等级。在酒精的催化下,抛去平时冷漠的面具,省去了日常中的种种禁忌,相拥在一起笑着、闹着。就连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人在酒席上也往往判若两人。

在中国“无酒不成席”,在日本同样如此,但在中国的酒席上,中国人往往习惯劝酒或者敬酒,因为我们天生性格使然,在我们的认知里,多喝=热情=感情好,在酒席上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我干了,你随意”。我们还有“回敬”“互敬”等传统,以量表示诚意。在现代社交手段中,饮酒却成了我们最不想但也最无奈的捷径之一。可能是民族性格的差别。日本采用的敬酒方式就比较委婉。一般公司的聚会,人数多分很多桌,通常是酒量好的和酒量好的坐在一起,酒量差的和酒量差的坐在一起,在第一次大家一起举杯的时候会干杯。但日本人通常不会很直接地逼迫你喝酒,更多的时候还是一个人迅速喝完然后继续点酒,点的时候会征求周边人意见是否还需要。在日本酒席上,一般是注意到对方酒杯空了才帮对方倒酒。在美学观念上一般是以对方为尊。酒瓶上有标识和背面的文字,对于日本人来说正面的标识是比较美丽的,所以在帮别人倒酒的时候,会把正面的标识面朝对方,让酒标进入对方视线。而且如果酒杯上有图案的话,也会将有图案的朝外面给别人看。如果有新上了冰的啤酒或者冬天温酒,也都会让同伴先尝,而这与他们的性格和社交方式有很大的重合。今日之日本人以工作狂著称于世界,日本之所以能够跻身于世界寥寥的发展国家之列,这与其国民的勤奋和认真是分不开的。在日本公司的饭局上,女性员工往往担负着斟酒与分菜的工作,无论是为上司还是男性同事。因此座位的安排上,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女性员工都会被平均地分配到几个男性员工之间。如果是公司没有女性员工或者女性员工较少的情况下,倒酒夹菜的工作往往会交给年纪最小或者等级资历最低的员工。而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

日本的酒文化历史悠长,自古以来日本人就把饮酒当作人际交往和缓解压力的重要手段。日本儒学思想虽然是从中国引进的,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却演变出了强烈的日本特色。酒文化亦是如此。日本的酒文化不仅仅只局限于酒,更是与现代社会文明联系在一起。酒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如何继承和发展,利用自身的优势改进,并将传统与现代技艺更好地融合,使之成为我们现代人可利用,且便于利用的资源和手段,是21世纪的我们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能够被我们利用和学习的,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林开福.浅谈日本的酒文化[J].法制与社会,2008,(10).

[2]张莉.“酒”词语的类型与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8.

作者单位:

通化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猜你喜欢

酒文化社交日本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