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文化中的民族性和现代性初探

2017-07-15张尔宁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民族性平面设计现代性

张尔宁

摘 要:日本的现代设计自二战后伴随其本国的经济起飞而快速发展。地域特色与现代感并存始终是日本设计最突出的特点。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设计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是世界的,什么又是民族的?难道把传统的图案拼接在流行现代设计上就是民族与现代性相融合了么?基于此,通过对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历史的梳理,结合其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对日本设计师作品的案例进行分析,希望能为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观念更好地融合,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日本;平面设计;现代性;民族性

纵观德国、意大利、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可以看出,很难有两个国家在现代设计理念和风格上是完全相似的,每个国家都具有独特的本国设计理念。而二战后经济近乎崩溃的日本,在现代设计领域却发展得十分迅速,仅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作为深受东方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和魂洋才”是日本文化发展的主体精神,以本国民族文化精神为灵魂,充分借鉴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这是日本能够始终保持文化主体性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日本的设计是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也是日本自身学习和消化的结果。所以,不从历史上入手分析日本设计的成长和发展,是不足以说明为何日本设计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

一、日本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

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善于向外界学习的国家,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向中国派送了大批遣唐使,不断吸取唐朝文化以丰富自身的内涵,所以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许多受中国影响的作品,例如书籍的印刷装帧、风俗画版画,乃至文字的设计。

19世纪中叶的幕府时代,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853年,美国军舰开进日本港,日本人平静的农耕生活被彻底打破,幕府统治被迫结束。只不过,国门被打开的同时,日本人发现了新的学习榜样:西方。日本并没有像彼时的中国那样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明治维新让日本国力迅速增强,同时也成为了日本现代设计的起点。当时官办的美术学校已经聘请了意大利人作为教师。但总的来说当时日本的现代设计并没有真正的起步,只有平面设计中的图书绘本有了一系列的进步,那时欧洲向日本进口茶叶,浮世绘图案作为商品的包装到了海外,其东方韵味的颜色以及优美的线条也影响到西欧艺术家的创作,例如梵高和莫奈。后期虽然有一些从海外学成归来的有志青年,把德国包豪斯的设计思想带回本国,并办了一些设计杂志期刊还有一些新式学校,希望打开本国现代设计的局面,无奈那时日本政府忙于海外军事扩张,并无暇关注于本国教育文化以及设计的产业问题。

日本真正进入到现代设计的时间应该是二战后期。战后初期日本近乎是一个废墟般的国家,为了促使本国的文化发展以及刺激生产贸易,日本大力发展本国的设计产业。其早期的活动主要是集中在工艺美术,随后又相继成立了设计院校,主要还是向西欧学习,模仿借鉴他们的设计观念,并没有形成本国的设计风格。

值得注意的是,战后日本在经济和文化上的快速同时离不开美国的帮助和扶持。朝鲜战争爆发后,为了在远东地区树立一个能够与共产主义国家相抗衡的力量,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本的經济和文化,帮助培养科技人员,分享文化成果。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美国许多著名设计师赴日本讲学,包括后期一些日美设计协会的成立,都对日本的工业设计有重大的影响。

与日本的工业设计类似,1951年成立的日本宣传美术会(日宣美)是一个散发着巨大能量的设计师群体团队,它把日本的平面设计推向了国际级水平。1960年世界设计会议在东京举办,给日本的设计师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为了拓展对外交流,日本的平面设计开始致力于发展国际主义风格,出现了许多构成主义作品,诞生了很多设计大师,例如福田繁雄、田中一光以及原研哉,但同时日本也没有忘记对本土设计精神的坚守,形式上力求用传统文字和图案作为设计的立足点。这样的做法不仅得到了国际设计界的认同,同时也保持了本国的设计风格特点。

二、日本平面设计的民族性和现代性

日本平面设计最大的特点是保持了自身的传统性,同时具有现代性。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让日本平面设计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脚。当时奥运会的平面设计工作由日本设计师龟仓雄策主持,此届的奥运会,所有官方宣传海报、证书、奖品、正式文件以及纪念品,整个视觉系统都印有统一的会徽标志,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东京奥运会整体的平面设计都具有构成设计的身影,带有浓郁的国际主义风格,以红色圆形图案为基本元素,既代表了日本的国旗元素,又象征着奥林匹克一轮冉冉升起的红日。基本图案圆形下的奥运五环标志采用了金色,有别于传统的五环颜色。随后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标志和宣传海报设计,也让世界再一次见识了日本平面设计的实力。与此同时,日本的广告业、出版业、插画以及摄影等一系列的视觉传达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风色彩的设计语言,以及受到西方影响的现代构成主义,成为了日本平面设计的代名词。

如果说在近代以前,对日本文化以及设计影响最多的是中国,那么到了现代,对于日本平面设计影响最大的就是西方艺术流派以及现代设计思想,归纳起来就是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荷兰风格派运动以及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

荷兰风格派以《风格》杂志为运动中心,因此也为此得名,它主张纯抽象和纯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颜色只使用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灰三非色。俄国的构成主义也强调简单和纯粹,画面的构成是由简单的点线面组成的。两者的创作语言可以说是共通的。这种充满理性主义的装饰风格对日本设计师们来说并不陌生,从日本早期的绘画和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都有横竖线条的身影,装饰手法上也具有抽象美的理念,画面构图中则进行了留白和减化处理。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日本设计师的设计作品拒绝一味地生硬模仿,他们内心始终没有丢掉本土优秀的文化元素。也许设计本身就是自身情感的表达,日本人喜欢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面对西方设计思潮,他们对国际构成主义做出了自己的消化和选择,并对它进行调整。他们知道点线面的排版形式能达到强化视觉效果的作用,而传统的日本装饰图案花鸟和植物,能给人带来亲切感,在设计作品中的运用又富有人情味,同时注重自己本国语言的特殊性,成为设计中文字的立足点。颜色在视觉传达中是不可忽视的,所以你可以发现,在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特有的颜色系统,例如普蓝为底色,白色的花纹装饰,一下子就可以把我们带入特有的浮世绘装饰感觉中去。色彩或单纯清晰,或古朴华丽,它可以称为融汇了民族性和现代感的典型日系风格。

日本著名现代设计师田中一光的《日本舞蹈》可以说是东西方设计理念完美融合的海报作品。海报以日本传统艺妓为表现对象,图案简洁单纯,装饰手段上以构成手法进行分割,有圆形、方形。按道理来说,构成给人的感觉是机械呆板的,但田中一光对艺妓的表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他用几何手法精确地传达了艺妓的神情,并融合了一定的写意性特征。田中一光用西方化的手法塑造了日本的传统艺妓。由此可以看出他希望能将日本的艺妓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中,让日本的传统文化得以持续地传承。许多设计界的后辈对田中一光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开创了一个时代,是他一人的巨臂,让世界知道日本的现代设计。

另一位著名设计师原研哉的作品更多显现出的是日本传统禅宗文化的缩写和表达:去除多余,留下最精简和最必要的元素。从他的标志设计、海报设计到一系列包装设计,我们都能感受到留白的特点。那种不落陈规的简约让人们感受到清新朴素的视觉感受,无印良品在商业设计领域上的成功便是最好的说明。

总而言之,日本平面设计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其特点是将传统本土文化融合到先进的设计观念中去,拥有着自己独到的思想和设计理念。另外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带有东方传统的美学理念,简单素净,意境清新。可以说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再創造活动,既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也彰显了本国强烈的民族个性。

三、独特设计语言的形成原因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日本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岛国,地域面积狭小,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使得日本人的忧患意识较为强烈。因为没有更多的资源可以浪费,所以他们更为注重产品的设计细节。生存空间的不宽裕让日本人偏爱小型精简的器物,以求得资源最大化的利用。独特的岛国文化,使得日本人对于粮食土地都格外珍惜,也许正因为这样,日本人也珍惜他们发展出来的每一项成果,所以每一种文化类型都尽量做到兼收并蓄,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在向西方学习的同时,也没有丢掉自己本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其次,日本的宗教信仰也为日本的设计带来了根本性的影响。日本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日本人对于简朴自然生活的喜爱,也形成了简单干净的文化生活习惯。另外日本的哲学观也深深影响他们,日本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不是单一不变的,所以在设计方面也促使日本人不断调整、更新设计理念,在不断地改进和学习中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四、结语

日本的平面设计是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典型案例。对于我们来说,提高本国的平面设计能力,不是盲目模仿和跟从,一定要知其所以然。相比于日本,他们对于西方的设计表达技巧更为熟练。而现阶段的国内平面设计,给人的感觉就是传统图案的简单拼接和汉字的生硬设计。中国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我们能吸收发掘的东西太多了。在设计的道路上,要反思和学习的也太多了,因此我们应该在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寻找闪光之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创造出属于中国特色的当代设计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日]依田家.简明日本通史[M].卞立强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4.

[3]尹定邦主编.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性平面设计现代性
论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性的彰显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平面视觉语言中的艺术创作和形式表达
行走在本土与全球化之间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论工笔重彩画的民族性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论城市雕塑语言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