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西客家神明崇拜对宗教旅游发展的思考探究

2017-07-15廖思维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5期

廖思维

摘 要: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神明崇拜是其日常生活中一种十分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深深存在于客家人民的传统意识之中。对闽西客家神明崇拜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其功用和价值,大力发展客家宗教旅游。以闽西客家神明崇拜为桥梁,加强与世界的联系,实现经贸旅游合作,促进客家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闽西客家;神明崇拜;宗教旅游发展

客家,作为中国汉民族一个颇具特色的民系,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民系之一。但大多数人对其的认知却少之又少。这造成了传播客家文化和促进客家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局限。而对神明崇拜的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客家神明崇拜这个信仰,进一步发挥其功用和价值,大力发展客家宗教旅游,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促进客家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一、闽西客家地方神明崇拜的形成

在客家民系逐渐形成的时期,闽越土著居民因躲避战乱等原因从中原和江淮地区迁来的汉人和武陵蛮构成了当时闽西地区的先民。因此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中,客家文化兼容并蓄,在自我发展的同时还吸收着土著和其他蛮僚文化的养分。[1]同时,客家先民面对新的“流寓”之地 ,生存环境的险恶和种种不可预知的危险,非常需要一种精神寄托和信仰,给他们慰藉与寄托,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因此,客家神明崇拜就是在这样的民间文化大背景下孕育而生了。

二、闽西客家神明崇拜的分类及其内容介绍

客家人信奉的是“多神崇拜”,其信奉的神明多而庞杂,除了全人类普遍存在的天、地、自然物、鬼魂崇拜和汉民族普遍信仰的正统儒释道之外,还有许多具有本土色彩的神明,这些神明是佛教、道教和地方的原始宗教以及当地的土著文化和蛮僚文化相互影响促进产生的,展现了独有的客家文化色彩。

(一)闽西客家神明崇拜的分类

从崇拜神明的种类来看,可以划分为七类:一是佛教神明,如释加牟尼、观音、定光古佛等;二是道教神,如许真君、临水夫人等;三是祖宗神——既是开基祖,又是保护神,如闽西的涂赖公等;四是古时为人民立过功的英雄人物,如妈祖等;五是动物崇拜,如蛇郎君等;六是自然神,如树神等。

从神明崇拜的范围来看,分四个方面:一是整个客家地区都崇拜的神明,如观音、定光菩萨等;二是具有地域性特点的神明,如汉帝的崇拜仅局限于赣南各地;三是乡村神明,为一乡或一村共同崇拜;四是宗族姓氏神明,为某一姓氏宗族所奉祀。

从神明的来源看,有来自中原和北方的神明,如关帝、太保公王等;有来自相邻地区的神明,如妈祖来自闽南沿海地区;有本地土神,如赣南的石固、汀州定光佛等[2]。

(二)闽西客家神明崇拜的具体介绍

在闽西客家地区,多神崇拜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其信奉的对象十分庞杂,这里着重介绍几个信仰的情况。

1.定光古佛信仰

定光古佛信仰是闽西客地最主要的信仰之一,其属于民间佛教性质,属于地方保护神的范畴。定光古佛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由于其参与了客家南迁后族群整合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因此客家人将其当成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代表。定光古佛信仰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环境的需要,给客家人带来了精神寄托和安慰。

2.祖先崇拜

祖先崇拜,就是对祖先灵魂的信仰和尊崇。客家人相信人死后形体毁灭但灵魂依然存在,会庇佑自己的子孙,因此产生了祖先崇拜。他们相信只要祭祀祖先,祖先就会福泽子孙。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往往又与民间的地方神、乡土神交织在一起[3]。

3.特殊历史人物崇拜

在发展的历史上,人民为了纪念某些为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而为他们塑像、立庙,每当节日或者寿辰会前往祭祀供奉。

4.自然崇拜

客家里的自然崇拜,体现了万物有灵的信仰观念,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只要诚心膜拜,就会获得万物的庇佑,就会达成愿望。石崇拜和树崇拜在客家社会里是普遍流行的一种信仰。我们常常会看到路边有块石头或者大树,受到乡民的膜拜。

三、当前闽西客家地区宗教旅游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以武平定光古佛宗教旅游为主题的发展简介

定光古佛信仰是闽西乃至海内外影响力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闽西之所以成为客家祖地的重要依据。而武平县岩前镇是定光古佛修炼成佛之地,同时也是定光古佛信仰的发源地。

1.定光古佛是客家地区主要民间信仰的重要代表。

2.定光古佛信仰传播范围广、信众多。

3.定光古佛信仰是台湾客家人维系族群关系的桥梁。

(二)以上杭西普陀为主题的宗教旅游发展简介

上杭的西普陀與浙江普陀山、厦门南普陀“同宗临济”,被称为“天下名胜之境”。西普陀位于闽西上杭县境内,是周边风景名胜区的中心点和中间驿站。

在当前旅游发展的形势下,西普陀开发保护协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发展旅游事业,筹巨资重建光复西普陀,并开发禅林文化中心、禅林农业观光园、禅林颐寿山庄,为广大海内外的禅学或旅游爱好者辟出一处朝圣休闲旅游场所,吸引众多的信众前来观光朝圣。

(三)闽西客家地区宗教旅游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相关资料得知,闽西客家地区拥有的宗教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前景远大。龙岩市的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发展宗教旅游的重要性,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方针。尽管如此,闽西客家地区的宗教旅游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1.各自为政,一盘散沙

闽西各县市的客家旅游发展基本上呈现着一盘散沙的状态。如闽西客家各地的定光古佛的庙宇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在宣传上往往各自为政,甚至相互拆台。正是这种行政界限、地域分割,过分追求“小而全”,使得闽西的宗教旅游缺乏客家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因而也没能产生出应有的高效益。

2.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薄

开发客家地区的宗教旅游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满足海内外客家人的寻根愿望,因此让游客参与客家文化的活动,才能使其得到情感上的需求。但在当前的客家宗教旅游中,更多的还是通过传统的“看”“听”和“吃”三部曲来吸引游客。单纯的朝拜活动难以增加游客的停留时间,而只有让游客真正参与各种民俗活动。

3.宣传力度不够大,未形成旅游品牌

尽管目前,定光古佛等信仰的影响十分广泛,在世界上的信众数量巨大,在广大群众中有非常好的基础,但是仍然没有形成像“莆田妈祖”那样的旅游品牌。原因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够,没有较好地利用现代宣传手段,如: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进行宣传。以至于很多海内外宗教信众并不清楚闽西这个客家聚集地拥有如此多的宗教旅游资源。

4.旅游投入少,未形成规模

政府和景区由于资金短缺,造成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足,以至于这些宗教旅游景点基础设施不完善,无法修缮和扩建,更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及品牌推广。

四、对促进闽西客家宗教旅游发展的思考

闽西客家神明崇拜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历经了千百年而不衰,其影响力除覆盖众多省份外,还发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因此,闽西宗教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如何通过信仰来推动宗教旅游的发展,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宗教旅游资源,如何将客家精神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如何吸引更多的海内外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值得进一步来研究和分析。

(一)整合资源,设计精品线路

1.整合拥有相同类型资源的区域

闽西客家各地区必须整合同类型的宗教资源,走区域化合作的道路,顾全大局,共同发展宗教旅游产业。如将武平定光古佛祖庙—上杭西普陀—宁化客家祖地石壁等分散各县区的景点合并成一条线路,进行宣传和推广,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以宗教旅游为主的“旅游品牌” ,有助于传承客家历史文化和精神,有利于强化海内外客家乡亲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人文和自然资源的结合

闽西客家地区除拥有众多的宗教文化资源外,还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如:国家4A级风景区冠豸山,上杭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等。我们把这些资源结合穿插,既让游客体验传统的客家宗教文化,增长了见识,又满足其对自然美的需求。

3.民俗与人文资源互补,增强参与互动性

闽西的“多神崇拜”拥有一系列祭祀活动,如:在定光古佛诞辰日时,安排旅游者参观或者参加祭祀活动,亲身感受宗教文化。同时也可以安排表演客家歌舞和快要失传的客家民俗活动“上刀山”“下火海”“竹篮挑水”等英雄壮举,参与客家人的农事及节庆活动。

(二)展现客家文化精神精髓,豐富闽西客家宗教文化的内涵

各地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将反映客家人民积极向上和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和文化底蕴挖掘出来,通过建立客家民俗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客家的民俗,让旅游者更深入地了解客家文化。还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及丰富的情节展现客家人的宗教文化、婚丧节庆仪式等,让旅游者更好更充分地了解客家文化的精髓。

(三)发展文创产业,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是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客家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既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也能起到“旅游名片”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能给客家地区提供新的创业方向和就业机会。

因此,大力开发具有纪念性、工艺性、象征性和实用性的客家旅游商品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开发土楼、民居、风雨桥等模型和定光古佛等民间信仰的陶瓷和雕塑像。

(四)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旅游产品和活动时,我们要注意“开发”和“保护”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获取经济利益。我们要以“保护”为前提,珍惜资源,不进行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发。我们必须认清一个事实: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如果失去了旅游资源,也就失去了旅游业赖以生存的“氧气”。

参考文献:

[1]谢重光.福建客家[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32.

[2]罗勇.义民信仰与客家社会[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07).

[3]杨彦杰.闽西客家地区的祖先神崇拜[J].社会科学院客家研究中心,2009(04).

[4]李小燕.客家祖先崇拜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