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世同堂”养老住宅设计研究

2017-07-15王克祥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同堂三世居家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 2016 年度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专项经费资助阶段性成果之一。]

20世纪末我国就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根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了2.2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加快,基数巨大并且呈高龄化的态势发展。同时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展,导致了家庭人口结构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独生子女与其父母、子女组成了“三世同堂”的家庭格局,即年轻夫妻、子女、夫妻双方父母三代人共处一室,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家庭”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达到千万个以上。社会家庭生活模式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困境状态,从而带来的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加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养老问题,而老年人住宅环境设计成为社会养老的突出症结。

按照我国社会经济、民情风俗以及家庭观念,同时考虑到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心理寄托、情感需求等因素,“居家养老”是老年人首选最理想的养老方式。然而目前的居家养老住宅空间设计还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各方面的需要,一方面,“三世同堂”家庭结构中三代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导致他们在空间的个体需求和生活中的特殊需要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我国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标准化住宅建设也很难实现几代人居住空间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其次,现实过程中大多数现有城市住宅建设年代久远、宅配设施陈旧、空间功能不完善等问题更加影响了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居家养老的生活品质。“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中住宅空间的开发、设计、改造、完善,是目前老年人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方面所突显的主要矛盾和所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特色模式下的居家养老现状

我国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为主兼顾社会服务相结合三种模式。其中,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家居住养老,老年人的日常以自理和亲友照料为主,并由家庭为老人提供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在我国,由于千百年来奉行于儒家,在“孝亲”文化的影响下,有些老人自身不能接受机构养老,认为那就是儿女不孝的代名词,虽有部分老人思想逐步开化,但绝大部分老年人仍然希望居家养老。加之青年夫妻的生活面临着照料老人以及抚养后代的双重问题,经济负担和抚养后代的重担需要与老人共同面对。“三世同堂”的三代直系家庭聚居模式便是最好的居住方案,这种居住结构可以使青年夫妻在赡养老人的同时,老人也能够适当分担家务、照料孩童,是经典的中式传统居家结构。由于社会老龄化的增长,政府也大力支持发展居家养老模式,在“三世同堂”的通用型居家养老模式下,其住宅空间的研究刻不容缓。

二、老年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质及居住需求

通用型居家养老设计的核心点是老人,其住宅设计应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习惯等,创造出老人所需要的环境氛围。然而“三世同堂”则不同,它的设计不仅需要考虑老、中、青三代个性问题,同时需要解决三代合居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还需要着重关注老年人的居住感受。

(一)老年人生理性特征及居住需求

老年人的骨骼脆弱,骨质疏松,极易骨折,部分老年人具有含胸驼背状况。老年人肌肉收缩力差,不宜站立或步行过久。由于骨骼密度的退化,身高也会降低。感官系统退化,在光亮和黑暗环境内的场景转换,眼球需要更多的适应时间,辨色能力也减弱。听觉系统对低频和混响区的辨识度较低,许多老年人单侧或双侧听力几近消失。老年人的嗅觉、味觉、触觉感知力衰弱,主要表现为后知后觉的迟缓性应激反应。神经系统及脑部萎缩后,记忆力衰退,但老年人对过往的经历,伴有强烈的记忆依赖性。

首先,老人的坐具需高度恰到,不宜太低矮,并且需要加装支撑构件,在马桶旁和冲淋房内必须安装扶手。老人的床具以及坐具均应当选取一些硬质的材料,老年人并不喜欢“深陷其中”的感受,在“三世同堂”的无障碍设计同时,需加装紧急呼救系统确保生命安全。老人的作息时间规律且较青年人入睡时间早,室内设计需昼夜分明,维持常规的生物钟尤为必要。老人房的照明设计重在舒适度,晚间的照明灯光应当采用低色温。其次,为保障室内空气的清新和阳光的照射时长,室内通风与采光需要得到重视。老年人生活朴素节俭,在设计中要酌情考量节能环保型设计理念。

(二)老年人心理性特征及居住需求

家庭主导地位的改变,从一个家庭的贡献和抚养者变为了被赡养的对象,许多老年人深感被遗忘和冷落。孤独感慢慢产生,从工作状态转变为以家庭生活为中心,社会角色转变的不适应感,需要获得更多的关怀与陪伴。老年人彼此的交流有助于走出孤独和无聊。退休后,老年人逐渐与社会脱节,茫然与自卑感需要通过培养兴趣与爱好来改善。老人缺乏安全感,对剧烈的动静感觉到不安,甚至是失眠。焦虑和敏感等带来的情绪波动,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关怀,甚至需要像呵护孩童一般与老人对话和思想交流。

老人心理缺失的慰藉,可以借由怀旧和展望共同“治愈”。怀旧可以是对既有物件的直观反映,也可以是对形神凝结的复古元素的追忆。展望既含有过去、当下的情愫,又饱含对幸福未来的期许,老人房的室内陈设简洁且具备历史感,年轻时期的旧照片、与家人的合照、旅行纪念品,甚至曾获得的奖状等都是老人的心头所爱。在这一点上,后现代装饰派在欢歌笑语中,总能似曾相识的勾起点点回忆,咖啡与浓茶的芬芳不仅仅是岁月的浮现,更是情感的延续。

(三)老年人行为特性及区域划分的可行性

老年人活动半径减小,活动时间长度和强度降低,且主要集中于白天来活动,习惯于短时间高频次的出行。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对私密性的要求降低了许多,除睡眠以外的时间,其余时间基本房间门都处于开启状态。老年人睡眠时间较少,早睡早起是老年人的生活规律。由于生理机能的退化,老年夫妇的亲密关系会慢慢疏远,生活习惯和行动的灵活程度的局限性,使得老年夫妇双方会希望拉开一定的距离。

老年人的作息时间与儿童近似,需要早睡早起。在我国,老年人常被唤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而儿童则常被当作整个家庭里的“宝宝”,隔代抚育的情况十分普遍,祖辈对孙子(女)的宠爱显而易见。

因此,“三世同堂”的居家养老空间设计应遵循“开即融合、关即分隔”的原则,老人房和儿童房可安置在室内的邻接区域(表1)。

三、“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空间设计原则和方法

居家养老住宅空间设计中,要以安全性、无障碍性、舒适性、可变性及服务性为设计的基本准则,需要摒除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地面高差设计,尽可能创造出无平面层次的行走平面。

(一)“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的空间设计

1.“空间回游”的策略

“空间回游”原指在空间中可以循环地行走及观看,体验步移景异的感受。随着身体机能的减弱,记忆力逐步衰退,更要让老年人知道自己身处何地,想去何处,所要经过什么样的路线,以此降低老人的迷茫感,提高老人起身走动的积极性。合理运用空间回路,形成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视线交流,并使住宅交通便捷,空间小中见大,而克服“三世同堂”人均面积较小、空间舒适度不够的缺点,达到提升空间品质的目的。将墙体的适当位置开设门窗和洞口,使卫浴和厨房相通,房间和阳台相通,卫浴采取干湿分离的做法,以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干区”成为频率较高的区域,可将其作为回游空间的核心。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空间回路设定为卧室和卧室的多功能间相通、房间和阳台相通等(图1和图2)。

2.“半间房”的策略

由于“三世同堂”的居住人数较多,通常受到了面积的制约,需要采取借用和重叠的设计手法来创造出变有限为无限的效果。“三世同堂”的家庭模式,受到家庭成员结构改变的约束,因而需要预留出可增减的空间区域,采用离方遁圆的空间复合模式,增加空间可借用性。在居家养老型住宅中,保证正常大小居室的同时,增添一个面积不大,最多不超过8平方米的空间,将此空间称作“半间房”。活动隔断与8平方米实用空间相结合的做法,为抚育后代预留出必要空间,也可为护工或保姆房的需求等未雨绸缪。

3.老幼“所”依的分隔方式

努力创造“开即融合,关即分户”的空间划分方式。由于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作息方式不同,他们对私密性的需求也不同。由于家庭成员的职业构成差异,可以把工作学习型家庭的书房和卧室作为中青年设计的中心,在卫生间的区域不采用传统隔墙,而采用较为先进的通电玻璃作为分隔,通电玻璃在不通电时与常规的玻璃无易,全通透且采光效果好,但打开通电开关后,玻璃则会呈现雾面的磨砂玻璃效果,但一定要将家庭中的老人起居室隔音做好。基于老幼“所”依的可行性分析,依据三代人作息时间的迥异,可根据需要,把老人房和儿童房划分在房间的一侧。

四、“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的家具与陈设设计

在“三世同堂”的居家养老设计中,要以三代人的生活习惯为平衡点,着重从老年人的角度感受设计要点,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老人自身来考虑,不能够将健康或亚健康的老年人,完全当做即将卧床生病的群体来对待,设计必须考虑到老年人的自尊心。在家具与陈设的设计中,可以把对老年人的指引和向导类陈设尽可能做得隐晦一些。无障碍设计的妙处可以是家具彼此之间的借助,例如马桶旁边的洗手台将距离拉近后,巧妙地称为支撑构件;再例如将灯具的开关变为声控或红外感应,当家庭所有成员均统一了使用方式后,便可关怀到老年人的自尊感。在人性化慰藉的前提下,做出如下建议:

(一)无障碍、借助型家具与陈设的设计策略

老人的坐具需高度恰到好处,不宜太低矮,并且需要加装支撑构件,在马桶旁和冲淋房内必须安装扶手;老人的床具以及坐具均应当选取硬质一些的材料,老年人并不喜欢“深陷其中”的感受,有些老年人常年受疾病的困扰,需要独立的床铺休息,同时又需要老伴陪在身旁。因此在老人房的家具设计中,应采用双床可拼可拆分的床具。除此之外,老人的床榻如果有条件,可配置带有分段调节功能的床具,以备不时之需。除此之外,还需要在床头和卫浴空间内,安装紧急呼救系统。由于老年人腿脚不灵活,骨骼系统退化,爬高上低显得十分不便,也不安全。在居家养老中,应当多采用下拉式储物柜,尽可能地降低风险。而在家具的尺寸方面,则应当更加关注于老人常规活动范围内的家具高度,若老人身高较矮,则应当适度降低悬挂式储物柜下端的位置,通常采取加长20~30厘米不等的超常规尺寸。

(二)三代成员可变性家具设计策略

三世同堂家庭应当采用多功能智能化家具,尽管费用较高,但分阶段性来看,总体是节约费用之举,在世界范围内,采用多功能家具依旧是大势所趋。日本设计师本间贵史设计的“三段椅”(图3)十分适合“三世同堂”的居家使用,针对居家处于不同的时期,三段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满足家庭成员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第一段是储物箱,第二段是单人座椅,第三段则是儿童椅子,双把椅子开启到第三段模式可以组合成婴儿床,三把椅子开启到第二段可以组合成沙发,六把椅子开启在第一段可以作为双人床使用。

五、“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的

通风与采光、照明设计

(一)“黑白分明”的光线设计

首先,老人房的照明设计工作需要遵循“黑白分明”的原则,只有具备白天像白天、夜晚像夜晚的自然光线,才能符合老年人起居的生活节奏。老人房的照明设计重在舒适度,需要将房间内照度提高2倍,更好地解决炫光现象的产生,适当地使用间接光源,以及减小直射光源的强度或调整入射角度。窗户与地面的面积之比需要超过1:6,室内的自然光采光临界照度应当超过80流明,色温应低于3300开尔文。

其次,室内通风与采光需要得到保障,充分的阳光照射可以防止老人骨质疏松;老人房内的窗帘遮光性要好,隔热控温功能良好的易纺性偏光的窗帘很适合老人房。这种窗帘夏天可以将外界的热量阻隔62%左右,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的温度,冬天的时候可以有效地减少室内热量的损失,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室内的温度;夏季使用的时候可以节约38%以上的空调耗电,减少家里的电费支出;这种窗帘采用的是单向透视工艺,有着独特的光控和精彩的调节光的能力,可以从室内看见外景,室外看不见里面,保证了私密性。老人的臥室靠下的墙面上推荐安装夜光砖,夜光砖白天吸收光照,晚间散发微弱的指引光线,在不开灯刺激眼球的情况下,就可以为老人起夜提供照明,既可以在不强烈变换光线强弱的情况下为老人起夜照明,又符合老年人节约的生活态度。

(二)设置类“庭院”环境

我国传统民居中,有着无庭不成居的居住习惯,目的在于庭院可以接受到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日照与通风,使得庭院周围的房间环境条件差别相对均衡,也使得房间内功能区域的互相交换成为可能。高层住宅没有设置庭院的客观条件,老人房应当优先考虑朝向较好的房间,其次再考虑到儿童房及小夫妻卧室的朝向,设计中尽可能要设置两个朝向:东和南、南和西。在不能够满足双朝向的时候,居家养老的老人房朝向的优劣顺序依次按照南、东南、东、西南、北、西进行选择。功能布局的选择可以多样化,空间功能变化的潜在条件尽可能多,让大部分空间能够得到相同的日照时长和通风条件。

六、“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的色彩环境设计

老年人由于视觉系统的退化或病变,对于色彩的辨识度下降。老年人对于波长较长的色彩尚可分辨,此类色彩主要指红色和橙色等,老年人对于波长较短的色彩较难分辨,例如蓝色、紫色等。因此需要有意识地在设计中适度添加波长较长的色彩,用来刺激老年人的视觉灵敏度,但要控制好红色、橙色等波长较长的色彩运用,面积过大会使人亢奋,影响老年人的睡眠,所以一般不提倡在老人房中使用。老人房以外其他区域色彩的使用上,红色及橙色反而需要作为点缀色融入,使用面积比例也要遵循“背景色:主体色:点缀色=7 : 2.5 : 0.5”的标准。在背景色和主体色的选择上,绝大多数老年人倾向于雅致一些的深色调,这是由于老年人视觉系统的退化,几乎不能很好地辨别黄色及蓝色,甚至是把饱和度很高的黄色看成偏于粉白的黄,而把蓝色看为偏于乌黑的颜色。通常情况下,老年人喜欢的颜色包括了深棕色、熟褐色、赭石色、橄榄绿和湖蓝色等,以这些平和而又沉着的颜色作为主体色或背景色,融入白或米黄色进行空间的色彩搭配,这样的搭配组合易受老年人青睐。

七、“三世同堂”居家养老住宅空间实例分析

居家养老,使老人能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同时也可以舒适养老。以城市时代T1B房为例(图4),该户为“三世同堂”之家,小孙子刚年小学一年级,业主刘先生夫妇为普通上班族,一双老人均已退休。平日里,刘先生夫妇早出晚归,小孙子上学都是爷爷接送,奶奶在家里为全家人做饭,每到夜色降临时分,一家五口人在饭桌前其乐融融。

刘先生家里有老人,也有孩子,在设计初期,设计师征求户主的意见后,决定以老人为设计核心,从而确定了“三世同堂”居家养老这一核心观念。由于该房屋室内设计采用新中式的设计风格,屋内所有墙面采用的是泛黄的白色乳胶漆粉刷,目的在于保护老年人的视力。刘先生夫妇的主卧空间内,虽然老人并不频繁进入,但为了安全起见,主卧依旧选用了仿石纹样的500*500的具备防滑性质的地砖。

老人房最初设计方案是划分在位于朝南的房间,也就是刘先生夫妇的主卧的位置,但经过再三斟酌后,决定将老人房安排在儿童房的同侧且相邻接。老年人对于私密性的要求相比于青年夫妇而言,需求不高,又由于小孙子正处于学龄阶段,作息时间与老人夫妇基本一致,与儿童多接触也有益于帮助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态,使其走出老年时期的孤独感,也有益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有研究表明,多与儿童或宠物相处,能够延缓或控制阿茨海默症的病发(老年痴呆)。老人房的地面采用了胡桃木色实木地板,色调沉稳,符合老年人的审美需求。老人需要“黑白分明”的自然光线,在窗帘的选用上,采取了纱加布的做法,在室外阳光刺眼时,为缓解老人对刺眼的阳光的不适应,可透过纱帘享受阳光。为了老人的视觉舒适度,以及起夜的安全性,在电视背景墙下增设隐形灯带,采用间接光源照明。

室内阳台采用了“动线回游”的设计策略,将阳台、书房、客厅动线串联,地面不设置任何高差,所有家具与陈设均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增设安全扶手,在卫浴、老人房、厨房、客厅安装紧急呼救器。

八、结语

“三世同堂”三代人各有特性,其中将居家养老作为设计核心,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成为重点。除了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温暖以外,老年人对居住情况的需求主要集中于安全性需求和舒适度需求。要做好室内设计的安全性要求,要从室内设计的三大界面着手,尤其是地面材质的选择上,应当采用防滑性能较好的地面材料。老年人的文娱需求应当得到尊重,有时设置麻将室,让老人适度动脑也能够延年益寿。在“三世同堂”的家庭里,由于老人和儿童在作息时间和心理需求上有着一定的共性,可以把老人和儿童的设计相互关联。在三代同室居住的空间内,也要关注到年轻夫妻的生活,尽可能做到“开即融合、关即分户”的空间划分。总之,“三世同堂”居家养老需要降低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影响,从而减少家庭成员间矛盾,让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参考文献:

[1]张元瑞.大力发展适合居家养老的亲情住宅小区[J].北京房地产,2008,(7):1.

[2]胡仁禄.马光.构筑新世纪我国老龄居的探索[J].建筑学报,2000,(8):33-35.

[3]刘燕辉.老年社会与老年住宅[J].建筑学报,2000,(8):24-26.

作者简介:

王克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读博士研究生,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研究方向: 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

同堂三世居家
李政成:集名家名剧同堂,聚五湖四海之友
外固定架应用于创伤骨科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多师同堂面对硕士研究生授课研究——基于我校多师同堂授课教改实践
staycation居家假期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生三世 仙侠奇缘
三生三世(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主题曲)
英国理查三世国王的“复活”
《解人颐》与“李家”的三世书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