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相关性研究

2017-07-14李韵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相关者利益成本

李韵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最早起源于西方。在20世纪60年代,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意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不能只单纯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了,在决策时还应考虑其对公司社会形象的影响。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企业社会责任,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基于商业运作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想法,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除了考虑自身经营状况外,也要考量其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判断企业行为是否对社会负责任,不仅要重視伦理道德层面的履责动机,而且必须注重企业行为的社会结果。

在这种社会责任观下,企业不仅要为企业的股东负责,还应对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包括股东、投资者、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以及环境等。葛家澍、林志军(2002)提出,企业在提供财务报告之外,还应向其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如今,每年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公司持续增加,披露的内容和方式也越来越丰富。然而,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行为以及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所付出的成本能得到相应的认可吗?它们是否会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呢?

关于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受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影响的学者所持有的,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浪费资源,损害企业价值。另一种观点主要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产权理论提出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从公司的权利来源于所有利益相关者这一角度,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产权理论提出企业履行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各项契约关系虽然会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有利于降低风险,给企业带来其他方面的好处,对于实现公司价值具有重要意义。Cornell & Shapiro(1987)提出企业在满足股东需求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这样才能通过提高公司声誉来提高公司业绩,否则他们可能会因为没有充分信息而对公司整体状况做出错误的判断,进而“用脚投票”导致公司融资成本增加。Sandra A.Wad dock&Samuel B.Graves(1997)将企业成本进一步分为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种,显性成本就是公司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成本,而隐性成本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产生的诸如产品质量成本、环境成本等。企业不从事社会责任活动则不会产生相应的隐性成本,但会因此产生更多的显性成本,甚至会对企业造成更不利的影响。Williams(2000)把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看做一种与利益相关者沟通的途径,发现这一行为可以提高企业的公共关系价值。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的相关性做了实证检验,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有助于提升公司价值。Bowman E.& Haire M.(1975)通过计算美国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研究发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会提高企业价值。以1970年至1976年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为研究对象,Ingram(1978)提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与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同样以1972年财富500强公司为样本,Anderson & Frankle(1980)认为披露社会责任信息越多,公司价值越高,但这种正相关关系并不稳定,不是每月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后都能得到这个结论。中国学者陈煦江(2009)以沪深两市2003-2006年数据也得出两者存在或正或负的相关关系的结论。Schnietz & Epstein(2005)运用声誉指数法比较不同声誉的企业在危机发生时的股票价格,实证表明在危机来临时企业的社会声誉能够为企业提供保护,减少甚至消除企业面临的不良影响,阻止股票价格下跌。王端旭、潘奇(2005)发现当利益相关者满足程度高时,慈善捐赠能显著提升企业价值。颜剩勇、刘庆华(2005)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陈玉清、马丽丽(2005)进一步发现这种正相关关系在不同行业间存在不同。万寿义、刘正阳(2013)以沪深300指数2008-2009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三个层次的社会责任成本信息评价体系发现企业安全生产、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积极纳税行为对公司价值具有积极影响,履行这些社会责任较好的企业,公司价值更高;其它社会责任成本对公司价值影响则十分有限,且不同行业间差异也比较显著。

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对67家公司的社会责任问卷调查后,Moskowitz(1972)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股票平均回报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以其子样本进行研究,Vance(1975)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Holman(1985)也发现过多的社会责任会形成企业过多的成本,这会导致企业利润随之降低,从而降低公司的价值。通过对沪市2003年的521家上市公司进行研究,李正(2006)发现从当期看,承担社会责任越多的企业,企业价值越低;但从长期看,这一影响并不存在。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所形成的利益相关者关系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其效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当期,其成本会使公司价值下降。还有一些学者支持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之间并不存在相关关系。Ullmann(1985)、McWilliams(2001)研究发现社会责任与公司价值不相关,而这种不相关是由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不完善造成的。Berman eral(1999)通过分析公司社会责任与其财务表现,发现有些社会责任与财务表现存在相关关系,有些却又不相关。进一步,他将社会责任划分为几个方面,实证发现员工利益和产品质量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公司价值相关,社区利益、环保等方面与公司价值不存在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玉清,马丽丽.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市场反应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05(11):76-81

[2]高汉祥.公司治理与社会责任:被动回应还是主动嵌入[J].会计研究,2012(04):58-64+95

[3]李正.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6(02):77-83

[4]权小锋,吴世农,尹洪英.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经济研究,2015(11):49-64

[5]沈红波,谢越,陈峥嵘.企业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其市场效应——基于紫金矿业环境污染事件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141-151

[6]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7]王端旭,潘奇.企业慈善捐赠带来价值回报吗——以利益相关者满足程度为调节变量的上市公司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07):118-128

猜你喜欢

相关者利益成本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I Love You, Dear China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哲理漫画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