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寿险业发展的动力源

2017-07-14孙梓涵

商情 2017年19期

孙梓涵

【摘要】 “十三五”保险规划中提出新常态下开创新局面,规划从社会、经济以及国际环境三方面分析了保险业的发展机遇,本文以寿险为例着重介绍哪些常态会利于开创新境界、新局面。中国寿险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下文主要介绍寿险业发展的动力源,分别从总体经济趋势、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个体的优化选择等方面,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各种常态对寿险业的影响以及现阶段所存在的部分突出问题,从而提前为未来的新境界、新局面做准备。

【关键词】 寿险业动力源;市场渗透率;税务规划;资产传承

一、绪论

中国保险市场增长迅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2016年包括健康、意外险在内的原保费收入达3.1万亿,同2015年相比增长近30%。其中寿险和产险保费总和的增速由2008年到2011年的年均13.9%增至最近五年的年均16%。寿险业更是增长迅速,其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率高于总体水平,由2008年至2011年的9.3%增至2012年至2016年的18.3%,增速提高了近两倍。保险发展的速度、质量终究是一个结果观察量,下文中将提到一些因素、动力源,来剖析过去几年我国保险业快速增长的原因,并判断分析这些因素是否会继续存在并影响着未来数年的发展。

二、支持寿险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

一个行业为什么会增长,哪些因素是其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动力,分析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环境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对于每一个寿险市场增长的动力源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不仅有利于行业对未来各种不利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估,还会让监管更加主动有序。下面主要从支持寿险市场增长的宏微观经济形势、社会政策以及个人选择等方面介绍动力源。

(一)经济与社会财富持续增长

我国经济增长虽已减速放缓,但在“十三五”期间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速度、新结构、新动力的“新常态”。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亦将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不断优化升级。

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必然会导致人均GDP 的增长,2015年我国人均为8280美元,由于2016年人民币贬值,虽然人均GDP有所回落,但不会影响大的趋势,韦莱韬悦预计我国在2020年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在202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下,我国居民未来对保险的购买力将持续提高,届时我国商业保险在乡镇、农村的普及率将进一步提高,保险密度、深度都将会进一步提高,保险业潜力巨大。

(二)目前我国寿险市场渗透率低于亚洲其他国家

对照全球成熟市场,中国寿险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开发深度尚浅,和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都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印度的寿险市场渗透率就远高于我国,亚洲地区的寿险渗透率为60%,我国大陆地区仅为38%,而台湾地区高达93%。另一方面,我国的保险深度目前也比较低,2016年为4.1%,同比增长16%,按照这个速度2020年保险深度将达7.5%,远高于规划的5%。在保险行业“十三五”规划中,未来几年我国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市场渗透率都将有跨越式的发展。

(三)客户对于寿险产品的巨大需求

1.社会保险及企业补充养老体系目前还无法满足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养老需求,为商业保险提供了发展机遇

按照韦莱韬悦对我国人口结构的预测,到2030年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比将高达17%,相比2005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3.2%,相比201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3.6%,远高于我国近几年0.5%的总人口增长率。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社会负担的不断加重都给社会保障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促使养老保障体系转型。同时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得有需求的人群逐渐有购买商业保险的能力,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保险市场还有待完善。

2.逐步壮大的富裕阶层,在利率下行环境中需要配置可以提供长期稳定回报的寿险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在不断积累,家庭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增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在10-30万的比例在不断扩大,预计将从2015年的32%增长到2025年的64%,收入结构的变化将带来保险资产配置需求越来越强烈,更多的人将会投资于养老医疗或者资产保值型的保险产品。近年来我国定期存款的利率不断跌落,存款收益无法满足储户的要求,这将导致未来居民存款会逐渐转移至其他金融产品,比如保险产品、理财产品和投资产品,这就为保险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3. 高净值客户开始利用寿险产品实施税务规划,实现资产传承

除了利率下跌、养老需求,税收优惠、财富传承也将会成为未来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动力之一。随着需求的提高,对产品类型的需求也会有所发生转变,年金险和终身寿险等高现金价值产品将会成为未来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这些高净值客户会充分利用不同产品为自己提供最大限度的税收优惠,尽可能使资产传承免受课税的影响。

三、总结

“十三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从社会发展来看,老龄化进程将加快,养老保障不足的矛盾更加明显,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经济发展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社会财富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保险需求热度不减。当然也不能忽视保险行业发展不平衡、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这是挑战,同样也是机遇。从近200家公司排队申请保险牌照来看,保险市场依然有一定的潜力,结合前文寿险市场持续增长的动力来源,可以判断寿险市场依然处在“黄金期”。对于这些动力来源,我们要充分把握好,结合其特点实现供给侧均衡,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小慧.用保险传承财富[J].理财顾问,2015(12)

[2]孙蓉,杨馥.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保险业的变迁与发展[J].保险研究,2008(12)

[3]王晓英,彭雪梅.四川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0(7)

[4]王蓉.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3(2)

[5]张娟.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保险需求分析[J]..产业研究,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