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TPP时代中国应对路径浅析

2017-07-14周思梅刘佳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美国一带一路

周思梅+刘佳

【摘要】 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23日(美国东部时间)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宣布了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这项决定将带来哪些影响呢?中国又应如何在这全球局势日益动荡的背景下,对一个有着共同的、以规则为基础的亚太地区经贸秩序地区繁荣发展发挥积极的意义呢?本篇文章将综合国内外文献,提出对上述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 美国;TPP;一带一路

2015年10月,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十三国宣布正式成立新的经济组织“TPP”,一个自由化程度更高,合作面更广的新型经济组织宣告成立,美国政府企图以 TPP 来代替 WTO 过去20年日益完善的规则体系, 使其成为主导全球的新贸易投资规则和标准,让美国重新主导世界贸易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部分学者都将 TPP 看作是下一个全球贸易秩序的基础,认为 TPP 将代表未来亚洲乃至全球贸易谈判和贸易规则的发展方向。而其与中国最为突出的矛盾在于 TPP 的诸多限制决定了中国基本被排斥在外,这也被认为是中国在未来全球化贸易的谈判当中被边缘化的起点和征兆。

然而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立刻兑现了其在竞选中的诺言,于2017年1月正式宣布美国退出TPP。这一突来的变化,让其他成员国特别是日本显得措手不及。同样,新的局面对于中国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后TPP时代,给世界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一、改变了全球对国际贸易发展趋势的预期

美国退出TPP后,以美国为首的区域贸易主义及以中国为首的自由贸易区主义的两大贸易博弈的预期可能会改变。同时此举阻止了TPP带来的贸易转移和贸易创造效应,从而造成非TPP成员国市场份额递减。未来全球贸易方面特朗普可能会推出新的政策,令全球贸易变得更加不确定性。

二、有助于中国加速推进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提升在规则层面的影响力

美国退出TPP无疑否定了美国妄想控制亚太地区贸易体系的想法,肯定了中国是亚太地区经济主体的现实。当前,多哈回合进展迟缓、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充满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亚太各国都不希望从全球贸易体系中退出,期望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引领亚太经贸规则。随着 TPP 的搁浅,日本、秘鲁等国家开始重视RCEP。

面对新的形势,中国作为全球GDP总量世界第二位的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呢?

三、提升国内产业、企业的质量

打铁还需自身硬,抓紧按照国际规则规范经济秩序应该是中国最重要做的事情。但这是长远之际,眼下,还是要抓好经济结果调整,把产业、企业的质量搞上去,把14亿人口这个内需大市场激活,而且更多一些自产自销。TPP是个大经济体,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经济体。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就是两个方面很关键,一个是抓好品质和品牌,把内需市场抓住;另外一个走出去,比如TPP,我们可以利用起来,例如直接到他的成员国去投资,享受他的零关税。同时,在外部环境不断对中国经济下刀子的背景下,从国家到民众,应加大对本土企业产品服务的支持。

四、适时考虑加入TPP

TPP毕竟是一个合作层面较高的组织,对于我国企业的竞争实力提升提供了一个平台,特别是当前部分TPP成员国积极支持中国加入TPP,主动加入TPP可填补美国退出后的空间。我国可以通过经济外交改善国际关系,再者,中美存在广泛、深厚的共同利益基础,主动加入TPP有利于构建和更全面的区域经济安排。

五、努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的深入实施

“一带一路”是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同时亦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探索构建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有效途径。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树立我国倡导的合作共贏、包容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的新理念。“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可以构建多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和国际合作新框架,有利于缓解美国想要在政治上给中国带来的外部压力。

六、继续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推进国内改革

从制度层面看上,TPP 更加重视公平开放的市场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反对垄断;政府层面,协议更强调政府政策的协调与透明。这些高标准规则与我国国内改革目标具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当前,我国国内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各种矛盾突出显现,改革阻力巨大。加强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可以借鉴 TPP 高标准规则为我国国内改革找到具体抓手,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总的来说,在特朗普上台后,无论是美国退出TPP并采取一系列其他政策,其最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美国自身的利益。作为中国而言,应及时做好应对之策,一方面苦练内功,继续推进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保持动态眼光跟进TPP,争取可以为我所用,扩大我方影响,实现我方利益最大化。这样下来,中国可以在对外贸易中屹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美国一带一路
当代美国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国商业银行衍生品业务的特点分析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