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7-07-14林玲

商情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绿色金融环保

林玲

【摘要】 绿色金融代表了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创新与变革,绿色金融的推行有助于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助于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总体的量比较小;绿色金融行业的盈利状况也有待提高;绿色金融的制度不够完善,还有一部分欠缺。所以,笔者建议从国家层面去创新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以及绿色金融的产品,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建立一个绿色金融的市场机制。

【关键词】 绿色金融;市场机制;环保

一、绿色金融的概念

绿色金融是金融行业的一个新词,绿色金融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受一些因素的限制,它的发展却非常缓慢。虽然国内外关于我国绿色金融的研究也有许多,但是在实施方面还是有很多的缺陷。绿色金融是指金融业在经营一些相关业务特别是资产业务时所体现的绿色环保的理念,主要有在投资或者融资时能够注重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大力地支持与发展与环保相关的金融产业,合理地使用相应的社会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概念:其一,从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引导作用和促进发展作用,对环保业、金融业以及相关的第三产业做出相应的支持。其二就是从金融与环境的关系入手,将生态保护的理念引入到金融行业的发展中来,改变传统的高消耗,低产出的现状,发展重视质量而非数量的金融模式,形成一种资源节约,消耗减少,效益增加,环境改善的金融增长模式。

二、绿色金融的含义

绿色金融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以支持相关领域发展为主旨的绿色金融逐渐引起各方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求相关的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的问题落实到金融行业的日常工作当中,要求企业在融资或者投资方面或者日常经营活动中贯彻绿色金融的理念。绿色金融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其中绿色金融是指对于一部分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并且对资源造成浪费的企业项目,要做出相应的惩罚,在金融信贷方面做出一定的限制,反之,对于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较好的企业就放宽相应的信贷政策,给予一定的信贷倾斜政策。绿色保险则表示一个企业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之后,如果对周围的第三方造成一定的伤害,那么法律规定该企业需要购买应付的赔偿金额的相应的保险,以此来确保公众的利益不被侵犯。绿色证券是指对一些破坏环境的企业设置相应的证券门槛,控制该企业上市的条件,并由证监会监督其上市后的对环境的改善情况。

三、发展绿色金融的意义

绿色金融从整体上看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当作一种政策,在投资的决策过程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因素,把环境条件与潜在的金融投资的回报,利益,风险和成本相联系,在金融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绿色金融的核心是将自然资源的存量与人类经济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通过评估,进行金融资源的优化再分配。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有助于推动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前期的规模较小,不易形成规模经济,盈利的能力也比較弱,投入与产出不相符,环境保护的进展比较慢,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可以保护环保产业,使其获得稳健发展。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利于金融部门的提高风险管理决策水平,防范与化解信贷的环境风险。把环境风险与金融投资与决策相联系,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加注意经济的发展,注重经济效益,还可以增强人们对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重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还有利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与国际接轨,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提高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及核心竞争力。

四、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绿色金融的作用机制

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对环境保护问题缺乏一定的重视,在国内环境问题中,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最为严重,污染因素也比较多。其一就是企业管理者的素质不够,不能清晰的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于是就缺少相应的预防污染的措施,其次就是当地政府更加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略了环境的保护。在此种情况下,环境污染问题很难得到解决,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的发展,透支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这种发展的模式破坏了生态的平衡,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虽然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有所加强,但是都是对已破环的环境进行补救,并且还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所以环境保护的效率还非常的低下,难以得到有效的成果。由此可知,环境保护问题只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利用金融市场的调节来提高企业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进而积极的参与环境的保护。所以金融机构应该倡导绿色金融,并把金融信贷,保险,证券等金融投资运用到企业对环境的保护上,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实施过程的问题

1.绿色金融体系法制不完善

尽管当前绿色金融在我国已经发展了有一定的时间,但是它的法制体系还是不够完善,另外,我国也还没有建立起能支持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较好的环境氛围和金融体系。尤其是对于我国的法制,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有关部门忽略了监管及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目前在我国虽然已经有一些绿色金融相关的制度,但是这一部分的制度还不是非常的完善,也比较难适应我国当下的国情,所以在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中,这些不完善的体系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另外,对于绿色金融的政策的支持也相应有些不足,我国针对绿色金融体系的政策支持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与政策不相符的情况。具体体现就是污染排放方面,要降低污染的排放企业的成本会升高许多,企业的盈利也会相对减少,所以企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会明显降低。

2.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战略准备不充分

绿色金融的发展战略准备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是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对绿色金融的管理还局限在金融信贷的短期目标上,对绿色金融的长期发展的管理还有所欠缺。另外,一些已经实施了绿色金融项目的企业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也没有确切的长期的管理目标及规划,同时对企业的绿色金融文化认识也不够。其二就是一些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与学习还不到位,宣传的力度也不够,所以对企业管理的时候容易受利益的诱惑而忽略环保问题,使得企业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其三就是相关的金融机构需要对环保以及法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内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所以实施绿色金融项目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全面性的才能,但是事实上这种全面型人才是比较稀缺的,于是绿色金融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3.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要想使我国的绿色金融业务获得长久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格外关心,及时的了解金融行业的动态,并且还应该保证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能够与相应的环保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业进行协调,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的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解决。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并没有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评估的标准,对相关信息的了解与共享平台也有些不足。当下社会中有许多企业对自己内部的环境情况有所隐瞒,环境治理情况的相关信息不够透明。这些因素制约,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有很大的阻碍。

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对策

(一)实施绿色信贷,建立政策性银行

要想使我国的绿色金融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减排原则,并且以此为中心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环境良好的大国形象,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成立政策性的绿色金融银行和相关的绿色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治理排污问题,为保护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建立绿色信贷银行,有利于国家更加直接的将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去,推动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壮大,更便于对环保产业及相关的企业进行利率优惠和贷款条件的放宽。绿色信贷银行建立的同时也可以对金融产品的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二)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市场

绿色金融产品是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的基本,首先政府应该积极地支持银行或者其他的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或者环保的债券,并且对相关的利息收入采取免税的优惠政策,利用筹集的资金来支持环保业的发展和相关节能减排事业的发展。其次我们还可以建立绿色基金,并且推出一些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增大金融投资的利益,规避风险,聚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

(三)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机构

完善环保部门和金融部门的信息共享機制,金融部门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得企业的环保信息是建立绿色金融平台的前提。金融部门与环保部门应该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信息平台和企业的征信系统方式来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与此同时,完善法律制度中关于绿色金融的相关法律条文,并且在金融法制基础下建立专门的绿色信贷法律,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监管体系,促使我国绿色金融朝着健康蓬勃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兰,何德旭.国外环境金融的困境与应对举措[J].经济学动态.2010(11)

[2]李福胜,张雁.境外项目融资中的“绿色金融”问题[J].中国金融.2010(12)

[3]张雪兰,何德旭.环境金融发展的财税政策激励:国际经验及启示[J].财政研究.2010(05)

[4]张红.论绿色金融政策及其立法路径——兼论作为法理基础的“两型社会”先行先试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02)

[5]阎庆民.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J].中国金融.2010(04)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绿色金融环保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浅谈公路绿色环保养护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