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扶到点子上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2017-07-14

宁夏画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贫困户攻坚精准

党中央提出了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自治区提出了2018年我区现行标准下实现全部脱贫的任务目标。按照这个刚性目标,永宁县紧扣自治区“三年脱贫攻坚、两年巩固提高”的要求,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县的头等大事,举全县之力推进,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全力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

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做到目标任务明确

始终把精准脱贫作为当前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常委(常务)会议、扶贫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脱贫攻坚工作,审议精准脱贫工作方案,明确全面脱贫的任务目标、时间表、作战图,将闽宁镇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将政策、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户,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投身脱贫攻坚的大好局面。

在基础工作上力求扎实,做到帮扶对象精确

按照“六个精准”工作要求,縣委主要领导带四套班子和相关部门、乡镇负责人逐村逐户走访调查贫困户贫困程度、贫困原因、收入现状、发展意愿和方向,精准确定永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确了“扶持谁”问题。按照“县有存档、镇有总账、村有台账、户有表册”的要求,组织人员逐户登记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资料,建立档案,并根据行政区域分布、年龄结构及因病、因学、因残等主要致贫原因,将全县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坚持问题导向,逐户逐人制定帮扶措施和帮扶政策明白卡,切实做到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为解决“怎么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责任落实上层层细化,做到任务分解到位

针对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帮扶“四到位”,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心里暖”的扶贫工作成效,建立 “三个一对一”帮扶机制,即县处级领导干部对全县贫困户所在村“一对一”包村帮扶;科级干部“一对一”包户帮扶;企业“一对一”包人帮扶,明确帮扶要求,严格帮扶考核,将帮扶责任落实到人,做到结对帮扶工作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定效。

在工作举措上明确具体,做到措施切实可行

因村制宜,因户、因人施策,着力提高脱贫攻坚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持续性,切实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着力推进产业发展,提升产业脱贫的带动作用

一是大力推进“一户四牛一棚一电站”的“4+1+1”精准脱贫模式,对闽宁镇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托管4头肉牛年分红8000元;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为每户分配1栋大棚用于种植经营,年收入1万元;振发小型分布式光伏电站项目户均年收入1万元,分红资金已全部兑现。二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户唱戏”的扶贫模式,积极推进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花卉、菌菇大棚返租倒包工作,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及产品销售,建档立卡户承包大棚进行种植,97栋花卉、35栋菌菇全部承包到户,每栋大棚年保底收益1.5万元。三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方式,建设原隆村核心旅游景区,着力打造“总书记走过的路”红色经典游,壮大葡萄文化游,开展中粮云漠酒庄、德龙酒庄、立兰酒庄自驾游和原隆村农户体验游;依托盛景光伏花卉、蔬菜和红树莓观光园等优质资源,开展休闲采摘、观光体验休闲特色游项目,通过旅游带动三产发展,稳步提升移民收入。四是借助壹泰牧业、犇旺养殖公司成熟的养殖技术及冷链销售渠道,积极推进玉海、园艺、木兰、武河村散户养殖项目,依靠移民自身勤劳致富。五是积极推行资产收益性扶持制度。按照“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加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整合涉农扶贫专项资金,投入扶贫产业进行资产收益性试点工作,以村集体资金投入扶贫产业入股分红的方式进行,扶贫产业以入股金额利率6%的固定比例支付分红资金,每村年资产性收益资金不低于10万元。所得收益优先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无生产经营发展项目的特困户扶持。

坚持强化教育培训,打牢贫困人口脱贫基础

率先开展高中阶段全免费教育,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问题。积极对接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分3年投入100万元对永宁县144名精准识别贫困学生捐资助学。针对贫困学生积极落实“两免一补”“金秋助学”“雨露计划”等各项慈善救助、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资金98.74万元。

大力开展“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瞄准企业用工需求,对接贫困户就业需求,促进贫困户就业和增收。在政府公众网公开发布“订单培训”招标公告,引导企业主动开展定向培训,贫困群众学到技术的同时实现稳定就业,目前已有8家企业提供949名定向培训岗位。依托宁夏生态移民培训示范基地和生态移民创业就业服务中心,建立区市县联网的闽宁劳务市场,新培育劳务派遣公司3家、劳务经济人15人,闽宁劳务派遣公司达到16家,劳务经济人达71人,年输出劳务人员8000人,实现劳务收入1.6亿元。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为脱贫攻坚提供资金保障

农户贷款实施优惠利率,对辖区内从事生产经营的种植业、养殖业贷款农户,执行基准利率,发放基准利率贷款1003户4063万元。大力实施互助资金的增资扩面,互助资金总规模达2247.84万元,发放互助资金2145户2020万元。用好用活妇女创业贷款、全民创业贷款等金融帮扶手段,发放全民创业、妇女创业贷款1831户9652万元。为闽宁镇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贷款10万元,办理贷款76户760万元。通过全县企业、干部职工捐款,在全区率先建立精准脱贫专项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374万元。

强化社会兜底脱贫,确保一人都不掉队

对因患重病、残疾、高龄等缺乏劳动力的特殊贫困人口,通过提高基本养老、高龄津贴、低保档次,采取大病救助、临时救助、一次性清缴养老金等方式全面兜底。深入开展“扶贫保”工作。认真做好“扶贫保”的入保工作,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覆盖2014~2016年全部建档立卡户,2016~2017年共投保“脱贫保”家庭意外伤害保险33.82万元,“脱贫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64.85万元,保险金额共计98.67万元。截至目前,共理赔22起97857.71元(家庭意外伤害保险赔付12起65189.22元,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赔付10起32668.49元)。

虽然永宁县的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一些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

群众在发展产业上不主动,参与度不高。群众自主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不强,自我脱贫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对政府的帮扶政策具有依赖性;对扶贫产业的关注度不高,主动参与到扶贫产业中,通过企业带动自身发展致富的自觉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上头热、下头冷”“干部干、群众看”问题较为突出。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工作抓的力度大,关注度高,但基层组织和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重视程度不足,安排什么干什么,没有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抓手;群众对帮扶责任人具有依赖性,有不劳而获的思想,忽视自我发展的能动性,片面的认为你是帮扶责任人,“你看怎么帮我致富”的思想意识较为普遍。

“脱贫易、稳定难”“政策好、惠民难”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在各方面帮扶的情况下实现短期脱贫容易,但如何持续稳定脱贫并逐步走上致富道路上的办法和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有效防止因病、因灾返贫的办法措施不多;“健康扶贫”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帮扶办法,但受医疗资源限制,建档立卡群众就医花费占据比重较大的部分为门诊就医,而门诊就医又不在医保报销范畴,群众负担大;贫困家庭县级教育补贴受资金限制,覆盖面不大,资产收益性投入尚在起步阶段,如何将资产收益资金使用到建档立卡户家庭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扶贫保”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取消赔付线限制,但宣传不到位,群众没有得到切身的实惠,对国家帮扶政策的不满甚至排斥现象时有发生。

贫困户自身发展动力有待于进一步激发。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安于现状。

猜你喜欢

贫困户攻坚精准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重视“非贫困户”的满意度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攻坚脱贫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