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校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探究

2017-07-13彭铧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8期
关键词:依法治校法制化学生管理

摘 要 本文从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内涵入手,着重分析了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意义,探索了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策略,以加快學生管理法制化的进程。

关键词 依法治校 高校 学生管理 法制化

作者简介:彭铧,长沙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71

依法治校是我国依法治国策略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为高校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学生管理是高校的基本工作,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发展和高校的人才培养。因此在依法治校视域下,学生管理法制化受到高校的高度关注,很多高校积极采取法制化的学生管理措施,以增强学生管理的合法性。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在程序规范、纪律处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依法治校给高校学生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程序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高校树立法制化学生管理理念,创新法制化学生管理策略。因此,学生管理法制化成为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的重要研究课题。探索依法治校视域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管理水平,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内涵

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需要建立学生管理的法律制度和高校管理制度,用相关的法律来规范高校学生管理的行为,增强学生管理的合法性。首先,高校在制定管理规章制度的时候需要严格遵循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学生管理。并且,高校制定管理规章制度不能够超越我国法律所授权的权限,要将高校学生管理控制在高校独立办学事项的范围之内。另外,高校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应符合学校的学生管理现状和学生管理规律,充分发挥惩罚和奖励作用,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学生的精神与物质激励;其次,我国应将高校学生管理行为纳入法治轨道,使学生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依法治校的相关规定开展,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稳定有序,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开展学生管理活动。为此,高校应积极运用法治手段来维护学生管理活动,切实执行我国相关的教育方针。另外,高校应积极保护学校和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二、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意义

(一)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依法治国是当代政治文明发展的标志,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只有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够促进依法治校的深入实施,进而保证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并且,学生管理法制化能够加强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促进依法治校进程,强化高校管理人员、高校师生和学生对法律的重视,进而加快我国依法治国建设,促进政治文明进步。

(二)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

大学生是我国的宝贵人才,在国家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主要任务。并且,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支柱力量,其法律素质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充分发挥大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支柱作用。另外,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能够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强调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规范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生行为的合法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保障。

(三)是国家办学的需要

在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改革速度较快,但是,高等教育改革也带来了新矛盾和新情况,增大了高校管理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促进高校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发展已成为高校的主要发展方向。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与学生的关系主要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和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在行政关系下,学生和高校处于不平等的地位,高校单向实施学生管理,学生主体地位缺失。而在服务与被服务关系下,高校需要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学生需求,很容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财产纠纷、管理纠纷等各方面的纠纷。因此,高校需要正确处理学生管理与法律的关系,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原则,在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的基础上,保护学生的合法利益。由此可见,学生管理法制化是国家办学的需要。

三、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不够完善

现阶段,我国关于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过于宽泛,缺乏操作性,很多法律文件都是宣传性的文件,缺乏对学生管理程序和学生管理行为的具体规定,实用性不强。并且,我国出台的部分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赋予了高校绝对管理权力,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高校对学生进行集中式的行政化管理,缺乏对学生需求的重视。另外,现阶段,高校的很多学生管理规定都超越了法律的授权范围,甚至有些管理规定与法律出现了冲突。这表明我国法律缺乏对学生管理的规范,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二)缺乏对程序规范的重视

学生管理程序规范是高校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的关键问题,只有保证管理程序的合法性才能够真正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管理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学生的权利将难以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严重影响学生管理的效率。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仍存在着忽视程序规范的现象。具体来说,有些学校在开展学生管理之前没有向学生公布学生管理的内容和奖惩标准,导致学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了解。另外,很多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奖励申请审查环节都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只注重逐级审批盖章,而忽视了对具体内容的审查。

(三)纪律处分过程缺乏法制化

高校纪律教育和法治宣传的效果不明显,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具体来说,部分高校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不强,缺乏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和纪律教育,没有及时提醒学生的违法违规行为,学生很容易出现触犯法律的现象。并且,部分高校在对违反学校纪律学生进行处罚的过程中忽视了外界的监督,没有顾及学生的申辩,对学生的处理不够公正,造成学生蒙冤的现象。另外,高校在对违规学生进行处理之后,缺乏对这些学生的持续观察和纠正,没有对违规学生进行疏导教育,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消极心理。

四、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面临的挑战

(一)管理理念挑战

依法治校对传统的学生管理理念提出了挑战,要求学生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法制化管理观念。并且,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对新奇事物十分感兴趣,具有较强的独特个性。如果没有对大学生的独特个性进行规范化和引导管理,会出现混乱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高校需要借助法律权威和法律武器来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开展法制化学生管理。这就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学习法制化学生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不断转变传统集中式管理观念。

(二)行政权威挑战

高校具有学术权威和行政权威。而且,高校作为我国的事业单位,受政府管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多采用行政管理方式开展学生管理。但是,行政管理方式下的学生管理缺乏公平规范的程序,具有不可诉性和强制性的特点。学校一味要求学生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抵抗心理。并且,在当前法治社会,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很多大学生在受到学校的不规范管理之后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状告母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高校学生管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甚至存在着超越法律规定的内容。而学生对学校管理行为的不满和管理行为的状告对学校的行政权威提出了挑战。

五、依法治校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策略

(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首先,我国应积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保证统一的教育法律形式和法律内容,保证高校学生管理有法可依。为此,我国应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系统,并明确各立法系统的立法权限,调整各立法机关的法律范围和法律效力。并且,我国相关部门应完善教育立法组织机构,明确教育立法组织领导人员,加快教育立法的制定进程;其次,我国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教育法制的监督,采用国家机关监督、公民监督、社会组织监督等多元化监督主体的监督方式,保证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发展道路能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实施。为此,我国应积极组建教育法制监督系统,并健全教育法制监督体系,出台教育法制监督相关政策和法律规定,增强教育法制监督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在监管过程中一旦发现未按规定对学生实施管理的行为,要对高校以及高校管理负责人予以严肃处理,并责令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

(二)优化法制环境

首先,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及时公布高校学生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加强学生对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的了解,进而为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提供法律依据。并且,高校应将法律宣传和法律教育纳入日常工作体系之中,长期贯彻法律教育和法律宣传,定期开展法律讲座和法律教育活动,加强高校师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高校师生和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另外,高校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报等媒介加强宣传法律知识,强化对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宣传;其次,高校领导人员应争当带头模范,以身作则,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根据法律规定开展学校管理工作,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校师生,强化学校师生的法律权威意识,并要求学生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以此来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构建一个良好的法制化环境,实现人人懂法、人人重法、人人倡法的局面,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实现。

(三)加强法治教育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的法治教育,组织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法律培训,完善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知识结构,使学生管理人员正确掌握学生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学校应积极引导学生管理人员树立法律信仰,促进学生管理人员的理念创新,增强学生管理人员的法治精神,使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积极落实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其次,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为此,高校应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常识教育课程,普及法律知识,让学生学会守法和用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而使学生积极配合学校的法制化学生管理工作。总之,在我国倡导依法治国的今天,高校作为社会重要的教育部门也必须积极顺应国家的号召,在法制化环境下通过各种改革措施积极构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制化体系,完善学生管理法制化实施办法,强化监督,以此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的实现。这不仅是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结果,同时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须选择,需要高校各级管理部门对此提起高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王伟.依法治校的困境与出路.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2).

[2]曾锦标.依法治校: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时代课题.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1).

[3]郑夕春.影响高等学校依法治校进程的制约因素.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08(5).

[4]田欣.法治视野下构建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几点思考.保定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依法治校法制化学生管理
当代大学法治文化的构建
中职学校学生维权的意义探析
依法治校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度化建设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土地交易程序的法制化
论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制化的思考
用法制化带动和促进正规化——论邓小平军队正规化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