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的路径选择

2017-07-13邓汪扬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8期
关键词:合法性权威困境

摘 要 党的权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管理社会的重要力量,提高党的权威、加强党的合法性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举措。新形势下,全球化持续推进,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快,对党的权威提出新的挑战,如意识形态的多元化、政党合法权威的弱化、腐败现象的蔓延化等。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极其迫切。本文分析政党权威的含义、功能及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的困境并提出建议,以此提高党的权威,促进执政安全。

关键词 党 权威 困境 路径 合法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项目“高官腐败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研究——以1994-2015年度省部级腐败高官腐败案的分析为例”(16DGQN05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邓汪扬,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350

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的权威逐渐确立。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党领导人民取得丰硕的建设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党的权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的思想和性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巩固了党的权威地位。新形势下,党的权威面临国内外严峻挑战。分析党的权威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促进党的执政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政党权威的含义及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一)政党权威的含义

“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①权威是指对他人意志的服从。把权威与政党理论相勾连,政党权威便是指“政党在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民众对自己意志(意识形态)的服从关系”②。政党,特别是执政党,作为政治运行的核心组织,其权威的合法性及大小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政党权威的服从关系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且两种服从关系在历史上均有发生。一方面,群众认可政党的意识形态,并自觉服从,主动贯彻落实政党的方针、路线;另一方面,群众不认可党的意识相态,此时政党,尤其是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便会利用国家权力是群众在行动中服从政党的意志。因此,只有建立在群众自觉服从基础上的政党权威,才能更加稳固,相反便会导致反权威局面,甚至丧失权威。

(二) 中國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基础

马克斯·韦伯指出:“一个政权通常需要得到大多数民众的认可才能维持其权力;若要维持统治的持久存在,必须唤起合法性的信仰。”③中国共产党权威的合法性是在长期的斗争与新中国建设中形成的,主要来源于革命胜利、执政绩效和党的先进性三个方面。

第一,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革命胜利的过程,也是党树立自身权威的过程。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随后通过“一化三改”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磨砺和考验,获得人民的认可,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赢得了自身的权威。

第二,执政绩效。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带领下,我国生产力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持续提高,对外合作不断加深,政治体系不断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显著,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通过提高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绩效,丰富了自身权威的合法性资源。

第三,党的先进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的思想和性质,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首先,党的思想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展现出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发展的规律。只有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先进性才能稳固持久。其次,党的性质具有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表明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保障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再次,党员干部具有先进性。先进的党员干部保障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牢固党的权威。

二、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的困境

(一)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带来的威胁

意识形态是政党权威合法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主流意识形态是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具有指引方向、凝聚力量、动员群众和约束行为的作用,能够促使群众形成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化的拓展,使人们与外界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人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审视政党权威,导致政党权威的合法性渐弱。与此同时,各种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思想生活,加深了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部分思想不坚定的人民对一些腐朽的西方思潮的抵制力较差,很容易被“西化”,甚至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前冲击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功利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价值论等,这些社会思潮给提高党的权威带来严峻挑战。因此,必须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高党应对风险的能力,增强党的权威。

(二)合法性基础的弱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权威的合法性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建国初期,党的合法性来源于革命的胜利,是“革命的合法性”。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来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这种合法性是“政绩合法性”。但“政绩合法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其存在一定弊端,当经济高速发展时,社会不公平的矛盾被掩盖,一旦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矛盾便会爆发,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政绩合法性”基础也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当前我国公平问题仍然突出,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基尼系数不断增加,底层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不满情绪增加,群体性事件逐年增长。其次,社会分层复杂,当前作为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地位不断下降。新兴阶级利益表达不通畅。再次,政治腐败问题蔓延,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不满,对腐败官员的不信任感十分强烈,严重危害党的权威。这三种现象对党的权威的危害并未因经济增长而改善,表明了政绩合法性的局限性。合法性基础的虚弱化要求必须提高党的权威。

(三)腐败现象的蔓延化带来的考验

从党的执政现实来看,党的执政队伍的腐败问题已成为败坏党的形象、降低党的执政权威的一个顽疾。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活中腐败现象频发,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大力严惩党内腐败现象,但中国当前腐败问题仍未根除,并呈现出部分干部“大官大贪,小官巨贪”的特点,导致人民群众对腐败现象不满,对腐败官员的不信任感十分强烈。究其原因,内在根本原因是部分公职人员未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除此之外,权力运行的竞争机制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以及对腐败现象查处力度不够,在实际上降低了腐败的成本,这是致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的外在原因。从逻辑上来讲,公开严惩腐败能够取信于民,提高党的权威,但实际上却使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严查腐败案件的曝光表明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决心,始终代表人民利益;另一方面,持续性曝光会给党的形象带了负面影响。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对党、国家和社会构成潜在的威胁,危害党的合法性基础,损害党的权威。这就迫切要求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防腐拒变能力,增强党的权威。

三、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的路径

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权威面临国内外严峻的挑战,多元意识形态、合法性基础弱化和腐败现象對党的权威的冲击日趋加深,提高党的权威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国共产党权威的提升应从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执政合法性基础和提高党的防腐巨变能力等多个层面推进,以此维护党的权威,促进执政安全。

(一)强化党的主流意识形态

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能够树立共同的价值目标,提高社会成员对政党体系的认同感。主流意识形态的加强和巩固对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明确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首先,要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要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的动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断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增强群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其次,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空喊口号,把意识形态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增强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倡导年轻一代树立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再次,丰富意识形态的传播形式,注重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力大等特点。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这一有效宣传手段,形成正面舆论强势;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

(二)牢固党的执政合法基础

增加政党权威的合法性资源是提高党的权威的重要举措。牢固党的执政合法性基础,包括巩固已有的合法性支持和创造利用新的合法性资源两个方面。其一,巩固已有的合法性基础。政党权威必须建立在合法性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实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获得各族人民的认可,这是党的权威合法性的历史资源。妥善运用这一资源,能够减少社会主义建设的阻力。改革开放后,党的权威合法性基础发生转变,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政绩合法性”,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因此,必须坚持“政绩合法性”基础,努力提高执政绩效,破除绩效困境,提高党的权威。其二,创造利用新的合法性资源。当前,国内、国际变化日新月异,执政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探寻和补充自身的合法性资源,只有兼顾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合法性资源,才能更好地维持群众对自身的支持。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推动党内改革,化解执政风险,规避执政危机,创造利用新的合法性资源,实现自身建设现代化,并通过依法执政,构建党的权威合法性的法理基础。

(三)提高党的防腐拒变能力

廉洁从政,是对党的执政队伍的一种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权威的必要手段。提高党的防腐拒变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廉政激励机制。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促使其正确行使权力;大力宣传先进人物、事迹,对先进行为给予奖励,促成良好风气的形成;建立合理的薪酬分配制度,将公职人员的业绩与工资挂钩,增强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二是建立党内自我约束机制。党的执政队伍自身的伦理道德水平,是其能否实行自我约束的关键,必须加强廉政教育,并将廉政教育具体到实际,建立不想腐的自律机制。三是完善权力的制约与监督机制。对于权力的异化性,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④。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建立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四是建立严厉的腐败惩罚机制。提高腐败的经济成本,使腐败成本大大高于腐败的净收益;提高腐败的政治成本,根据腐败程度罢免职务和取消升迁的资格。

注释: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470.

②洪向华.政党权威——一个关系政党生死存亡的重要问题.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66.

③[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39.

④[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54.

猜你喜欢

合法性权威困境
组织合法性的个体判断机制
Westward Movement
困境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权威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