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多方资源 将手机培训办成让农民点赞的好事实事

2017-07-13张晓俭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网民智能手机农民

张晓俭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农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手机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农村的普及率逐年上升,2016年8月,CNNIC发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较去年上升了0.9个百分点。截至2015年12月,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87.1%,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70亿,比2014年增加了2391万,上升16.3个百分点。农业部适时把握信息化发展契机,在全国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对加速推动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尽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北现有基础

(一)农村网民规模。据《2015年度河北省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河北省网民规模达3731万人,全年共计新增网民128万人,手机网民规模达3321万人,较2014年底增加326万人,占全省网民的比例由2014年底的83.1%提升至89.0%。农村网民规模达1250万人,新增86万人,由2014年的32.3%提升至33.5%,城乡网民占比差距进一步缩小,河北省农村网民占比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

(二)信息服务基础。河北省省市县乡四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已基本完善,70%的县和乡镇设有农业信息服务机构,信息网络宽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2015年,河北省新建4G基站5.4万个,农村地区单个基站覆盖范围扩大,基本实现全省市区和县城连片覆盖与重点农村的热点覆盖。2016年,全省面向未通宽带或已通宽带但接入能力低于12Mbps的行政村,共1745个村进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全省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使农民利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培训开展方式

(一)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训内容

为充分发挥现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效能,我省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中,要求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示范县,将智能手机应用知识、电子商务等内容纳入培训内容,增加了农业电子商务、农民智能手机应用等课程。在农业部编制的《农民手机培训》教材和《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服务规范(试行))》的基础上,结合河北实际,从农民生产生活需求出发,围绕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环节,编印了《农民智能手机应用知识》教材,截至2015年12月底,全省已发行15000册。

(二)与现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相结合

一是依托益农信息社。河北省围场、丰南、玉田3个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工作已按标准建设完成,共建设乡村益农信息社1506个,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服务四类服务,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改善农村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依托益农信息社的基层延伸作用,提高农民利用手机获取生产市场信息、网络营销、在线支付、智能远程管理等能力。下一步,将借鉴试点县建设的有益经验,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在全省中心村和重点村建立益农信息社,进一步发挥益农信息社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二是依托12316信息服务平台。充分发挥12316三农服务热线服务功能,利用12316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移动互联交互功能,开展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短平快的农业信息化培训指导。三是依托新农村大喇叭平台。近年来,石家庄市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村村通工程,其覆盖3760个行政村、4200个信息服务点,日均热线电话100多个;年均传播信息8000余条;服务农业合作社、种地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300多个;直接服务和覆盖农村500万人。石家庄市通过“新农村大喇叭”工程的公信力和辐射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活动,包括视频观看、专家授课及培训体验等活动。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现场农民普遍反映手机培训的形式方法好、见效快,自己在家就能听到专家亲自为自己授课,用手机就能找专家、卖产品,解决了没有电脑、不会操作电脑的难题。

(三)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民信息化培训中的市场主体作用

引导和动员农村电商、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等共同开展了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开展了河北推进农业电子商务行动计划---“农村淘宝冀津地区‘战·春耕大型共创会”,举办了 “河北省百社百场电商对接会议”,引导农民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开展在线交易,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开始进到村,落到户。2016年,对13个淘宝县的农村淘宝合作人进行了培训,对3600多村干部进行了包括农业信息化内容的轮训。

三、典型应用案例

(一)农业生产

承德市隆化县农牧局建设了全县物联网监管云平台,对隆化县的农业物联网设备进行全面管理,实现对园区的农业生产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建设了隆化县农场质量追溯云平台,实现了对全县23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据收集和质量追溯;开发了农场经营管理APP,实现对全县农场的经营在线化和农场信息直报,农场人员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实现农产管理和生产,大大解放劳动力,提供生产效率,让农业生产变得更轻松。

(二)农村电商

沧州黄骅市黄骅镇张常庄电商服务站站长王金玲建起了村里的微信群,群里110多人,基本覆盖了这个七百多人小村里的年轻人和中年人,不断壮大的微信群成为宣传服务站的根据地。线下定期结合大喇叭广播,宣传站点服务工作、推介价格实惠的下行工业品,打印宣传页发给村民,指导可能转化为网络购物的人下载手机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习惯网络购物,让农民享受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把实惠带回家,使村民逐渐接受了这种新鲜事物。

(三)农机作业

唐山玉田县集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粮食、果蔬种植、良种繁育、农机服务、电子商务等多元化经营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6年合作社开发了适合农民需求的手机APP,前期遴选了1000名农机服务人员、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职业经理人等作为首批用户,统一配备智能手机。手机APP与电脑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同步运行。社员农户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应用程序,利用手机平台实现“线上”销售、技术咨询;“线下”收购、技术服务,通过信息整合、网络推广,为社员和周边农户提供农资采购、作业订单、病虫害防治、业务信息、专家咨询、时令技术发布、实用技术、致富经验、网上实销等全程网络服务。

启示:农民智能手机应用的培训普及工作,不仅需要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多手段、多渠道、多方式开展,更需要协同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等部门加快通信设施和宽带网络向行政村、自然村延伸,推动出台农民上网和手机流量资费优惠政策,确保贫困地区具有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使农民有上网的条件、上得起网、用得起智能手机。同时,应充分动员各类资源参与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和提升,及时总结好经验,抓好典型示范工作,逐步探索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农民广泛参与的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农民培育格局。

猜你喜欢

网民智能手机农民
智能手机是座矿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智能手机如何让我们变得低能
智能手机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