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亩田:会用才有用 有用才会用

2017-07-13赵均华林广毅

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 2017年3期
关键词:海燕农产品电商

赵均华+林广毅

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一亩田在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中所做的工作。

高海燕:一亩田做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工作有两个基本的体会和理解,一是会用才有用。农民只有掌握了应用技能,玩转手机,才能有信息信息化和移动互联网的获得感。二是有用才会用。对农民而言,学会了手机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必须产生实际价值,带来“收益”。比如一亩田作为培训的实施主体帮助受训者能卖掉农产品,这更能带动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和培训后使用互联网的积极性。

一亩田电商平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做“农产品进城”,主要帮助合作社、经纪人、种植大户等将他们的农产品卖出去。第二是做“B2B”,这在目前的农业电商中是选项不多的一个业态,即用互联网手段帮助公司之间、商家之间开展有一定规模交易的农产品贸易。形象的说,B2B就是农产品从农村卖出时的物流形态不是一袋一袋,而是一车一车的,基本上都是整车制。我们采购端的用户不是个人,是诸如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商,商超、连锁餐饮及集团采购商,还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一些B2C平台的农产品卖家。第三个特点是“农产品原货市场”,就是基本上是非深加工产品,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普惠市场。因为现阶段大多数小型农业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卖家提供的主要还是农产品原货,从普遍意义上讲,他们加工转化率还不高。

目前我们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服务和电商平台帮助农民、农业产地把农产品卖掉。一亩田的app目前可以提供的基本服务有:发布货品和采购信息,即我们所说的商机买卖。行情发布,用户每天可以查询来自全国23800多个行情信息员在全国各个产地发来的各种品类农产品的价格,供平台用户在交易洽谈时定价参考。交易撮合,我们采取平台机制促进那些报价相关性比较强的、需求规模相关性比较强的、物流半径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内以及需求条件比较匹配的交易双方,通过机器识别后,推动双方交互。即把条件相关性双方的买卖进行匹配,节省时间,提高精准度和效率。关系服务,没有买卖,不成生意;没有交道,不成生意。除了匹配之外,平台还提供交谈的环境,在平台上提供洽谈场景。同时,并不是有了现货之后才开始关注、产生关系,而是将交易周期前置。供应方在下种子的时候,买卖双方就开始关注、交互。今天的农产品交易是基于现货的交易场景,但是我们提供的交易场景是从开始决定种植某种作物、开始下种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打交道了。种的什么种子、种了多少亩田、作物生长如何、收割情况如何,整个过程都是一直在打交道的。在这样一个可持续的交道过程中,更能保证双方关系、交易意愿和交易标的的准确度。

一亩田促进农产品买卖的能力和比较大的用户规模(截止2017年4月份已有用户超过450万)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农业用户参加一亩田开展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记者:您刚才所讲的都是基于一亩田app所做的工作。请问在本次手机培训的活动中一亩田做了哪些工作、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高海燕:针对手机应用技能培训,我们专门启动了一个名为“盗火者计划”的行动项目。寓意就是盗取互联网技术之火、现代文明之火,来服务于我们传统农业。具体到我们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首先我们建立了三种师资力量,形成了一个社会化的师资体系,即导师,签约讲师和乡村互联网大使(按一定的标准在积极的用户中选拔培训产生)。用他们作为火种,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向全国进行手机应用技能知识的扩散。第二,我们培训有几个渠道。如“网农之家”——利用种子用户、聪明的用户、积极的用户,在农村建议互联网社群,通过社群活动,开展培训,到目前为止在全国有100个网农之家;召开包含有培训议题的全国各地产业链的峰会,让参加者既能参加知识培训,又能获得产销对接的机会。还有一种方式,与各级政府合作,特别是县一级政府和专门部门合作,开展培训活动。第三,我们的培训有三个对象,首先我们培训“能够培训别人的人”,就是我们的社会化师资队伍;其次我们培训的是管理者,很多在基层直接影响和推动互联网应用的干部,比如县乡两级农业部门的干部,他们掌握了互联网和电商知识后就能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会用;第三个培训对象是带头人,即农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大学生村官或者返乡务工青年、返乡知识青年,以及农村中的一些互联网积极分子和返乡创业人士,将他们作为带头人来培训。第四,我们的培训内容也有三个,包括学手机、会上网和做买卖。这就是我们整个的培训体系。我们还有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下的方式就是刚才提到的通过“峰会”、“网农之家”和政府合作等来推动线下培训,线上通过发布在线视频的课件,召集用户或者对互联网买卖有兴趣的农业用户们来观看。我们单个视频时长一般在十分钟以内,分成各个知识节点,任意用户进入平台之后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知识节点来学习如何上网。例如如何发布产品,如何购买东西,如何与对方交谈、查询行情等,我们全部设立了小标题,将其小视频化,用户随时能够进行在线培训。

记者:在农业部发布的小程序中就可以找到一亩田的课件吗?

高海燕:都可以找到。我们的课件都很完整。我们的目标是能够在一年的时间内达到线下方式培训20万左右的人,线上方式培训150-200万人。会用才有用,有用才会用。讲100个道理不如动一个手指头。只要农民学会用,他们马上就能够得到好处。

记者:活动的预告是都发到农业部的平台上吗?

高海燕:现在我们有几个终端。一是通过农业部的培训平台来发布课件和有關培训活动及培训内容的信息,可以在平台上面召集人来参加,相关的活动我们都会提前一个月通知;二是通过我们一亩田app的端口来发布我们的培训信息。我们平台的B2B用户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450万,目前还保持了日均1万人的用户新增。所以我们的培训也会通过这个端口来发布。只要每次的培训新闻发出,报名人数基本都远远超过场次所能容纳的人数,农民和农业从业人群对手机应用技能和互联网知识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我们感到,他们对互联网、电商、现代农业知识、现代种植方式以及现代农业产业链知识的渴求超过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

记者:您觉得农业部为什么要选取您这些企业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来呢?是因为有资源还是因为您们对农村的情况比较了解?

高海燕:一亩田是一家立足产地端,推动农产品进城的电商平台。对农民培训而言,是一家从学习到应用到有实际的获得感距离最近的公司之一。另外我们还是一家在农业领域执着前行了近6年的互联网公司,相对了解农业、农村、农民。其实,理解力也是竞争力。

记者:一亩田的活动是在全国各省一个一个推进的还是挑选其中某几个省去做这个活动的?

高海燕:我们现在会有几个重点,一个是找优势点。针对农业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主产区,我们会加大培训力度。因为他们往往是互联网+农业或是农业电商的带头人。第二是找弱势区。例如贫困地区,我们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培训推动,两个方面我们都会照顾到。

记者:到县里举办活动的时候县政府都会提供场地吗?

高海燕:一般而言,县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会提供场地、召集人员。县政府以及县里的农业部门开展农业合作社、农村带头人等互联网培训已经是他们的常规工作了。我们非常愿意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加强合作,共同迎来农村(互联网)红利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海燕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电商下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