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2017-07-13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竞技高校学生运动员

唐 涌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唐 涌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散打运动属于直接对抗运动项目,不仅需要频繁接触,而且对抗较为激烈,还需要迅速的转换攻防。在散打比赛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纯熟的专项技术,还要有灵活的战术,这样才能处于主动地位,使自身潜能得到发挥。同时,散打属于中华武术之一,也属于古典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散打课程学习不仅可使其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还可以使其意志品质得到磨练,因此应重视高校散打课程教学。

健身性;高校;散打课程;教学

散打运动不仅是力量和技术的较量,更是智能的较量,因此经常开展散打训练,可使人体大脑供血状况得到改善,头脑更加清醒,另外还可以锻炼运动者思维,使其更加敏捷,提升其应变能力,大脑机能衰退情况得到延缓。散打作为一项武术运动,对攻防2方面的技术要求均比较高,而散打课程在高校的开展,大学生通过这一课程学习可以提升其自信心,增强自强能力,如果自身受到侵犯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此种防身自卫能力的强化非常重要。

1 散打课程在高校开展的现状

1.1 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

尽管与篮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不同,但散打运动训练也需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场地,但在大部分高校开展散打课程时,并未设置专门场地,而是在室外空地随意进行。同时,在散打训练所需基础设施上,除手靶、脚靶等必备训练设备齐全之外,在沙包、护具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限制了教师授课内容,制约着学生之间的实战交流。另外,在一些高校中,在散打课程专业教师方面存在数量不足问题,散打课程教师中仅有少数为专职散打教师,而大部分教师则为兼任教师,在此种状态下严重影响了高校散打课程的发展。

1.2 竞赛交流不足

就散打运动本身来说,因其对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的要求比较高,若不了解这项运动,则会误认为散打运动会给人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在此种误解理念下,大部分高校即便开展散打课程,但也仅限于个人训练,并未就散打这一项运动开展相关竞赛活动。其实,伴随散打运动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愈加成熟,散打运动相关保护措施已经较为完善和健全,并朝着普及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在散打课程教学过程中,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实战交流非常有必要,可以通过竞赛的方式进行交流,使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得到检验,同时也可以普及散打这一项运动。如果高校未开展竞赛活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散打运动发展,这也让学生不懈的努力付诸东流,无处施展,更不能提升学生的技术,进而呈现出止步不前的局面。

2 竞技散打与高校散打课程之间的区别

2.1 练习目标的区别

对于竞技散打运动而言,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成绩,运动员坚持不懈训练也是希望取得好成绩,所以竞技散打运动员的散打练习是以成绩为最终目标。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散打运动成绩并非散打课程学习的主要目的,高校是以健身和娱乐为目的开展散打课程,希望学生们通过散打练习可以强身健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2 练习侧重点的区别

伴随竞技散打运动的进步与发展,教练员以运动员特点为依据,并与对手、比赛、级别等方面的差异相结合,为其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内容,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提升。如在散打运动中,摔法属于得分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伴随运动员战术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加上竞赛规则的完善发展,在实战过程中摔法的优势体现得并不明显,这也使得在摔法练习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对防摔技能进行不断改进。如小级别动作,因其操作相对迅速,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应以运动员特点着重练习击打力量;对于大级别动作,因其操作相对迟缓,但作用力比较大,因此在练习过程中应着重练习速度。但这些内容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并不以参加比赛为最终目的,所以练习侧重点并不在于技术使用,而在于强身健体,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2.3 练习年限区别

通常情况下,竞技散打运动员开始训练时间为十二岁左右,优秀的运动员练习至十八岁左右才能有一定成绩,可见专业高级别散打运动员至少需要经过6年以上的专业、系统练习才能取得成绩。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生的入学之日才开始接受散打教学,这时学生已经错过了散打练习的最佳时间,加上学习任务繁重,学生们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练习。

2.4 对身体机能要求的区别

相比于高校学生,竞技散打运动员在长时间科学且系统的练习下,其身体机能已经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别。高校学生学习散打纯粹是喜爱这一体育项目,之前并未接受过正规训练,大部分学生练习散打主要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这也是竞技散打与高校散打课程之间的主要区别。

3 高校散打课程开展的新思路

3.1 教学内容方面

对于散打教学而言,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拳法、腿法以及摔法,这3种技术方法都可以视作一个单独的技术方法,它们之间并无难易程度的区别,且3种技术方法之间存在着相同的联系,都应用胯部和腰部的力量带动全身进行发力,因此在教学中不管学习哪一种技术方法,都可以对另外2种技术方法的认识和熟练起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散打的拳法、腿法以及摔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模块开展散打教学,再利用某部分的练习和评价,为下一模块的练习与评价奠定基础,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熟练地掌握散打相关的技术方法,还可以感受到散打运动的乐趣,利于散打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2 教学方法方面

在散打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散打技术的质量,这是教学工作的侧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如果散打技术质量过硬则利于其日后参与实战交流,因此教师应优化现有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加丰富,避免沿用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应将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中出现的枯燥感尽量减轻,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如教师可以创编搏击操,并在散打课堂上组织学生一同学习,这对学生在练习搏击操时感受散打发力部位比较有利,同时可以使学生的散打动作更加协调,提升运动节奏感。

3.3 竞赛规则方面

对于高校散打课程而言,运动规则非常重要,应区别于实际散打比赛,同时也要与教学要求相符合,使学生处于安全状态下进行竞赛。对于此,可以从空手道运动规则中借鉴经验,学生之间的竞赛应遵循点到为止原则,防止因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练习时间短、缺乏实践经验而发生损伤现象。在竞赛活动开展之后,教师应从中总结经验,积极分析并讨论每次竞赛规则制定的合理性,以逐渐优化和完善竞赛规则,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在适宜的规则中完成竞赛活动,展现自我技术和技能,获得成就感,实现散打教学目的。

4 结 语

散打运动拥有其自身独特特点,伴随这项运动的发展,通过竞技散打和高校散打之间的比较,并在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成功案例借鉴经验,就高校引入的体育课程而言,应在健身散打中融入竞技散打,将提高和普及结合在一起,促进散打运动发展。高校要想更好地实现散打课程教学目的,就应与自身发展目标相结合,将现有训练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形成科学的竞赛规则,并以丰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注意避免学生运动损伤,进而达到散打教学目标。

[ 1 ] 李竹丽.从健身性的视角寻找高校散打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J ].知识经济,2013(19). [ 2 ] 李志芳.从散打的健身性探索高校散打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J ].青少年体育,2016(10).

G852.4

A

1674-151X(2017)03-09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52

投稿日期:2017-02-15

唐涌(1982—),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竞技高校学生运动员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