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场舞现象引发的公共政策问题与思考

2017-07-13

运动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育设施指导员广场

赵 凌

(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广场舞现象引发的公共政策问题与思考

赵 凌

(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广场舞活动已逐渐成为老年人参与的主要体育活动之一,成为这部分群体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活动带来了正面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影响。笔者在吸取了其他学者所做研究的基础上,对优化广场舞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全民健身;广场舞;广场舞管理;公共政策

1 广场舞的意义

目前,研究广场舞的文献资料不多,关于广场舞的定义,还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本文更倾向于牟顶红在《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中对广场舞的定义,认为广场舞是“指人民群众自发的、在广场上进行的、统一的,以健身、自娱、交友为目的,在音乐伴奏下的以舞蹈为载体的健身活动”,并且具有群众性、集体性、多样性、开放性和自娱性的特点。广场舞给参与者带来了以下的变化:一是身体健康。生理学中,人从40岁开始就进入了衰老期,人体的各方面机能都开始走下坡路。广场舞作为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长期坚持,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二是保持头脑记忆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记忆力会逐渐下降,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广场舞是一种全身运动,一整套舞蹈下来,需要参与者熟记很多固定的动作及顺序,这是锻炼大脑记忆力的好方法,通过不断刺激大脑神经,保持良好的状态,可以缓解记忆力衰退的速度,降低患有老年痴呆的风险。三是保持心情舒畅。广场舞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的。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参与者将注意力放在欣赏歌曲和自己的舞蹈上来,通过舞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原有的压力得到释放。而且,广场舞是在一个开放的场合,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摆脱了孤寂感;同时,适当的运动量可以使睡眠质量得到改善,良好的睡眠才能有良好的心情。四是提高审美。长期坚持参加广场舞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舞蹈可以使身体变得更加灵活,姿态更加优雅大方,起到了很好的塑身作用。同时,广场舞作为一种群众文化的重要娱乐活动,提高了审美情趣,带来了美的享受。广场舞不仅对参与者个人起到了健体、健脑、健心和健美的作用,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的空巢老人的数量日益增加,而广场舞作为一种集体活动,可以使老人们走出房门,增加了与人交流的空间,广交朋友,融入属于自己的朋友圈,与社会接轨,提高适应生活的能力,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得到保障,儿女们才能更放心。来自各个阶层、不同观念的参与者因为广场舞走到了一起,大家其乐融融,共同健身,享受广场舞带来的愉悦,这正是和谐社会的真实写照。

2 问题与分析

广场舞活动在群众中的普及性很高,受到了大部分健身人群,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喜爱。在市区中,大型的广场、公园都聚集了不止一个广场舞团体在开展活动,团体大小各不相同。广场舞给她们带来的不仅是体质的改善,而且还使她们的心理得到了纾解,有益于健身者的身心健康。但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2.1 城市建设的限制

总体来说,随着体育人口的不断增长,目前所拥有的场地是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广场舞活动用地要求的。据调查发现,我国的人均体育场地占有量仅为1.05m2。而且我们现在使用的场地大都是室外的,一旦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没有办法进行运动。仅有的一些体育场馆,要么是归属于各个学校,不对外开放,要么就是收费价格对广场舞活动来说不合理。在城区市中心,人多地少的情况特别明显,而且市中心周边一般为老式小区,当初规划的时候就没有划出健身区域,现在寸土寸金的情况下,就更不可能拥有专有场地了。这就导致了这部分居民随意占地的现象严重。

2.2 组织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早在1993年,就公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因为传统观念的误导和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得体育指导员并不像体育场地、运动装备一样成为必需的装备,他常常被人们忽视掉。而事实上,体育社会指导员是参与体育锻炼时的重要保障。目前,虽然我国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的数量有所上升,但是各个社区、街道的正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还是很少。大部分广场舞的组织者、教学者和骨干都没有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理论和技术学习。他们大都是业余爱好者或是退休的体育、舞蹈从事者,在组织与指导的过程中,他们无法及时地判断出练习者的身体状况,导致体育锻炼会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2.3 政策规范的缺失

我国现有的以保障全民健身服务实践为目标的制度,存在法律级别低,体育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并且整体效率偏低,规范性程度不高。对如何管理群体体育行为和对已开展起来的自发性群体组织的发展等问题没有做出相关的指导条例。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当因为广场舞的活动产生问题的时候,因为没有对应的规章制度去衡量,就只能借用治安条列、环境法等去管理,这样就会造成城管、警察、环保、体育和物业部门的多方管理。而现实中,往往会存在“看似谁都可以管,但谁也管不了”的情形。一些个体的利益受到侵犯,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时,就可能会采取不理智的手段,造成不好的影响。

2.4 管理的缺失

党的十七大上曾经提到“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广场舞是从无到有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自发组织团体,它的人员杂且乱,很难管理。极易引起社会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相违背,要降低甚至消除这种状况,就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我国的全民健身的经费来源主要是通过国家财政拨款的形式,但是这部分资金,并没有下划到广场舞活动的开展上来,对群众体育晨晚练点的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大部分的广场舞团体都是采取自给自足的形式,少量收取的费用只够维持运行的基本费用,很多广场舞指导员都是自我奉献型的,很难长期坚持。而任何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开展都是需要投入的,如果没有包括经费在内的各项支持,包括现场秩序、公共卫生和人身安全等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健身活动的发展会受到各种的限制,遇到各种障碍。

3 优化广场舞发展的路径选择

3.1 重点规划健身区域

体育场地对整个体育活动开展与体育行为实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体育参与者进行休闲健身的载体,是开展体育活动所依赖的基础设施。场地问题是目前广场舞发展的最大问题。随着参与广场舞人数的增多,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已迫在眉睫。在小区建设中,政府的规划部门可以规定开发商必须要达到的配套的健身娱乐场地的比率,并在兴建过程中严加管理。在开发商申报审批时,对体育场地不达标的方案可予以驳回,不予兴建。可以设立监督机制,在建成竣工时,体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入到竣工验收的环节中,对不合格的楼盘进行限期整改。同时,国家在规定开发商建设体育设施、提高社区体育设施的标准的同时,应从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开发商有利可图,刺激他们的积极性。在美国的中小学共拥有3万个体育馆,为了开展社会体育活动,政府与校方联合制订计划,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鼓励面对周边居民无偿开放。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都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高校才会免费对附近居民开放,可以研究出学校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更好地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时,要使新建的学校、事业单位等尽可能的靠近住宅区,采用共建的形式,使群众拥有更多的体育设施,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

3.2 完善法规政策

“法制化”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针对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主要包括保障社区体育俱乐部的独立法人资格的法律、体育组织在财政上享有的优惠政策、关于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免费或低租金向全社会开放的政策和法律、俱乐部中进行酒精类饮料等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政策和法律等与基层体育组织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是保障社区体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单是广场舞造成的纠纷就迫切需要颁布有关条例来进行管理。目前,我国的一些城市已经相继做出了行动。2014年,南京市旅游委、城管、环保等部门正在起草上报市政府的建议报告,拟在一批免费公园甚至全市范围内划定广场舞区域,12月份的时候还开展了专项整治活动月,重点规范公园内的广场舞。

3.3 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

广场舞的教学者在广场舞锻炼活动中同时担任广场舞运动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和技能传授的职责,符合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要求。我们要重视业余、兼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鼓励无偿或低偿的指导服务。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制度,培训内容要与时俱进,进行定期培训与进修。广场舞的发展还可以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街道及居委会可以跟相近的学校的体育或艺术类院系建立实践点,在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进社区,来到广场舞的活动区域,不仅可以提高广场舞指导员的专业水平,这样也会锻炼到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石。

3.4 充分发挥社区自治功能

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承担了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民间纠纷,协助有关部门维护社会治安,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向政府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提出要求等任务。在广场舞的管理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各个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可在居委会下设专门部门,负责广场舞的管理。具体承担以下职责:组织群众在固定地点开展活动;控制活动开展的时间与噪音大小;定期开展相关广场舞比赛和交流的活动;在出现因广场舞而引发的纠纷时,及时进行调节,并在事后通过积极调查,走访群众,由群众自己发声,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顺应民意,提出该社区的相关约定;通过宣传等方式调动群众健身的积极性,构建出社区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形象。

[ 1 ] 牟顶红.广场健身舞研究现状综述与趋势展望[ J ].科技风,2007(3):60-61.

[ 2 ] 吴姜月,宋巨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江苏省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实证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3:106.

[ 3 ]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R ].新华社,2007-10-24.

[ 4 ] 饶传坤.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杭州市城西居住区为例[ J ].中国体育科技,2007(1).

[ 5 ] 于军,周君华,黄义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健身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84.

[ 6 ] 何文璐,张文亮.“健康公民”的美国社区体育设施[ J ].环球体育市场,2009(4):24.

[ 7 ] 邓荣彪.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社区体育发展的启示[ J ].山东体育科技,2005(3):52-54.

G83

A

1674-151X(2017)03-00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6.003

投稿日期:2017-01-18

赵凌(1994—),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指导员广场
全民健身视域下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策略的探讨
布鲁塞尔大广场
比亚迪集团扶贫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基于GIS空间分析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空间优化整合研究
——以沈阳市为例
广场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探讨体育设施规划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