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地区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探析

2017-07-12次仁德吉次丹玉珍扎西普赤洛桑曲珍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西藏地区课程设计

次仁德吉+次丹玉珍+扎西普赤+洛桑曲珍

摘要 介绍了西藏地区气候情况,概述了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含义,并对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进行探析,以期为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西藏地区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282-01

农业气象学是当今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其關系西藏农作物的生产和发展。对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进行设计,首先需要相关教育人士把西藏地区的基本气候特征搞清楚,然后结合农业气象方面的知识,对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进行详细有效的设计,进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西藏地区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进行了简单分析和阐述。

1 西藏地区气候情况

西藏地区气候是非常独特的高原气候,且空气非常稀薄,气压非常低,氧气含量少。西藏的气温年较差很小,日较差非常明显。比如:拉萨和昌都以及日喀则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年较差为18~20 ℃,而纬度相近的武汉和南京为26 ℃。年平均气温日较差为14~16 ℃,长沙以及成都地区则为7 ℃。因为年较差非常小,所以冬季温度不会特别低,越冬作物可以顺利过冬,而且人们可以种植冬小麦以及青稞等农作物。而日较差非常大,其白天的温度比较高,有益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西藏地区的夜间气温非常低,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的呼吸损耗,有益于植物营养物质的累积。西藏多夜雨,其干旱季节和雨季划分明显,因为冬季西风与西南季风的来源地不一样,所以性质也有所不同,导致西藏地区的降水分配不均衡,干旱季节和雨季非常明显。在藏东南与喜马拉雅山南坡地区气候类型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湿润气候,而喜马拉雅以北则属于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气候或者半干旱气候等。每年6月,拉萨与日喀则中午的气温能够达到29~47 ℃,如火热的夏季;而晚上的气温骤降,如凉爽的秋季;午夜时分温度会降到0~5 ℃,必须盖厚棉被,如寒冷的冬季;第2天早上日出以后,温度上升,如温暖的春季。

因此,相关教育人士开展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时,一定要结合西藏地区的基本气候条件进行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让学生充分了解西藏农业气象的基本含义,进而深入了解农业气象的重点和难点部分。

2 农业气象学概述

地球表层被一层非常厚的气体所包裹,这层气体一般被称作地球大气,而大气中产生的各种类型的物理现象就是气象,比如雷电、风雨、冰霜、干冷等类型的物理现象。而农业气象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就是探索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规律。其广义的含义就是农学以及气象学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的一种交叉性质的学科。而农业气象学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气象要素当中和农业生产关系紧密的要素,例如太阳辐射、温度、降水、湿度以及风等。这部分要素不单单是给生物提供物质与能量,更是生物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的外界条件,而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探索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气象条件的产生以及变化与划分的规律;其次,探索和分析受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以及约束的相关农业问题和解决方法[1-2]。

3 西藏地区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

3.1 教学目标

西藏农业气象学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西藏气候的基本特点,比如空气稀薄、高原气候、氧气量低、夜雨较多等,以及认识到气象学和农业气象学两者之间存在的区别。同时,还要让学生充分地了解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学习任务。

3.2 教学内容

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气象学以及农业气象学、气象的基本要素、农业气象的基本要素、天气以及气候之间的差异。教师讲解气象学时,首先要把气象学进行有效的划分。指出气象就是大气物理现象,气象就是探索大气物理现象的过程以及物理现象的学科;气象学的分支包括天气学和气候学以及大气污染学等;气象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探索和分析大气中的物理过程以及物理现象;气象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把大气作为探索的客体,从定性到定量 2个方面说明大气的基本特点。然后探索导致大气现象产生以及发展的能量来源等。而教师讲解西藏农业气象学时,应当首先将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讲清楚,让学生能够容易理解,然后对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任务进行简单的阐述。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对农业气象当中的太阳辐射、温度、水分等进行重点讲解[3-4]。

3.3 实践教学

首先,加强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扩充校内实训培训基地,然后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其次,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践与理论课时比达到1∶1。最后,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采用真实的西藏气象工作任务作为一个载体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以及内容,然后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学习西藏气象教学知识,掌握观察西藏气象的基本技能。教师运用专项训练方式以及综合训练方法、开放性实践教学方式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实践技能。比如让学生采用观测风、温度以及湿度的设施仪器观察西藏地区的温差、压力、湿度、风向等;再比如观测云的变化方向等。

3.4 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进行情境导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青稞或者水稻的图片,问学生:“这种农作物是不是能够1年播种2 次呢?为什么?”然后教师就把重要的影响因素即气象给引出来。由教师向学生展示西藏多个地区的气象描述,指导学生,让其整理和归纳出西藏地区气象的基本特征:气象复杂、类型多样。接着教师进行设问过渡,由于气象最重要的几个要素就是光、温度、水、气、风等,教师要让学生深入探索西藏地区气候差异明显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教师提问学生:“经过对西藏气象的学习,你觉得西藏地区哪些地方的温度最高?哪些地方的温度最低?西藏地区的哪些农作物生产速度最快?”等,使学生能充分理解西藏地区农业气象的基本含义。

4 结语

进行西藏地区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需要相关教育人士首先充分了解西藏地区的基本气候特点,然后分析气象对农业产生的各种直接性影响。让学生充分理解农业气象的基本含义,进而提高西藏农业气象学课程设计的有效性。

5 参考文献

[1] 杨红卫.基于构建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西藏地区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90-196.

[2] 姚渝丽,白景刚,历艳志,等.农业气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03(5):31-32.

[3] 杨斌.西藏气象培训中心培训能力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西藏科技,2012(12):63-65.

[4] 陈丹.高职农业气象学教学定位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6(9):80-82.

猜你喜欢

西藏地区课程设计
“苏州园林:景致与情思”课程设计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的MOOC课程设计
西藏地区云地闪电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西藏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ask—based Approach to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西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关于完善课程设计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