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边县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研究

2017-07-12刘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日光温室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刘丽

摘要 由于日照资源充裕,近年来靖边县日光温室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介绍了靖边县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为日光温室产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日光温室;发展现状;影响因素;问题;发展对策;陕西靖边

中圖分类号 TU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63-01

靖边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偏西位置,属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台地过渡地带。靖边县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明显,全县年平均降雨395 mm(348.3~431.3 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768.2 h(2 516.1~3 037.7 h),年平均气温为7.8 ℃,≥10 ℃的植物生长有效积温2 800 ℃(2 358.0~3 356.2 ℃),年平均无霜期为130 d(115~145 d)。其光照资源是发展日光温室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而风沙大是日光温室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随着四季农业的发展,靖边县日光温室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农业影响和单家独户经营限制,日光温室的健康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1 发展现状

靖边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日光温室,目前全县约有日光温室800 hm2,以竹木结构、钢木结构和全钢架塑料日光温室为主。全县温室主要用于生产黄瓜、番茄、辣椒、茄子等喜温性果菜类,12月和1月气候高寒,生产1茬耐寒性叶菜类,其余月份均生产喜温菜,平均年产菜300 t/hm2以上,在蔬菜上市季节,可满足县内市场需求,并有剩余,平均每年可盈利24万元/hm2。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初步掌握了温度控制技术,并能识别多种蔬菜病害,进行有效防治,栽培管理向集约化方式发展,保证了日光温室高产、高效[1]。温室配套设施落后,水肥一体化、滴灌、沼气、CO2施肥、保温被应用有一定示范性发展,但投资较大,未能全面普及。

2 存在的问题

2.1 单家独户经营,建造不规范,管理粗放

一方面,好多农户在建造当中,盲目扩大种植面积,加大跨度,影响采光性能;另一方面,农户缺乏管理技术经验,环境控制不到位,栽培管理精细程度不高。

2.2 投入不力,配套设备滞后,机械化程度低

除示范园区外,全县大多温室不配置缓冲间、防寒沟、滴灌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和小型翻地机等[2]。

2.3 生产专业化水平低

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外向型市场并没有打开,往往造成季节性产品集中上市。

3 发展对策

3.1 规范建造设计

3.1.1 采光设计。根据采光屋面角∠a=当地纬度-冬至时赤纬-30°=当地纬度-6°33′。靖边纬度37.5°,日光温室前屋面角度为∠a=37.5°-6.5°=31°,方位为座北向南,南偏西5°,利于下午采光[3]。

3.1.2 保温性能设计。实践证明,深冬季节晴天室内温度在28 ℃以上可长达5 h左右,但日落后室温迅速下降。保温条件好的,可维持最低温度10 ℃以上;保温条件差的,在0 ℃以下,所以保温设计至关重要。温室有贯流散热、土壤传导散热、缝隙散热3种散热渠道。针对散热渠道,应采取如下措施:一是温室南沿挖深80 cm、宽50 cm的防寒沟,内充杂草,并配缓冲间;二是采用多层覆盖,实践证明每增加一层覆盖其保温效果提高2~4 ℃;三是增大保温比。加厚墙体及后屋面,近似地将墙体及后屋面面积转化为土壤面积,围护面积仅留南屋面透明膜面,利于保温。

3.1.3 抗灾设计。常见的自然灾害有2种:一是大棚被积雪压垮或变形;二是被大风刮坏。首先应该采用科学方法设计棚架,增强骨架承受力。其次是设风障,选址要注意避风向阳。

3.2 推广应用新技术

采用立体栽培、无土栽培新型技术;应用配方施肥技术,改进施肥方法,变单一土壤施肥为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推广使用生物良性循环技术。

3.3 转变病虫害防治方式

注重从温室土壤、种子、棚室消毒及无菌操作入手,强化环境控制技术、肥水技术、育苗技术和作物合理布局技术,以达到抗病的目的,辅之以物理防治(高温闷棚)、生物防治(释放丽蚜小蜂)、农业防治(栽培),减少农药用量,生产出低残留产品。另外,化学防治要改变过去的喷雾法防治为烟雾法、粉尘法防治[4]。

3.4 增加配套设施

后墙挂反光膜,透明覆盖物选用无滴长寿膜,逐步引入人工补光设备和遮阳网;通风采用换气扇,抽风设备;升温采用人工补充加温、加设防寒应急设备;降低湿度,采用地面全膜覆盖,逐步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渗灌等灌水技术设备;采用CO2施肥技术,逐步引进日光温室环境自动控制系统;增加耕作机械设备,逐步引进推广适宜温室内作业的小型机具,如耕地机和自动卷帘机。

3.5 加快经营主体培育

培育日光温室生产职业农民,使农民掌握日光温室环境控制技术、栽培技术、土壤排盐技术、营销技术、贮藏保鲜技术。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认证步伐。注重宣传,加强监管,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打造“靖边大漠果蔬”品牌,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着力提高品牌质量,树立品牌形象,靠品牌赢得市场。

3.6 逐步实施保护地栽培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的战略

首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日光温室产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增强实力抵御市场风险,以适应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要求。其次加强市场建设,积极兴办规模较大、管理规范、信息畅通、功能完善的产地批发市场。

3.7 逐步完善保护地生产与经营的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建设

一方面,使生产经营形成完善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配套体系;另一方面,培植龙头企业,包括中介服务组织及生产、贮藏保鲜、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企业。

4 参考文献

[1] 杨永平.永昌县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与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3.

[2] 田庚.关中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分析[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 党永华,吴金娥.陕北黄土高原区日光温室蔬菜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学通报,2006(6):269-272.

[4] 李天来.我国日光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2):131-138.

猜你喜欢

日光温室发展对策发展现状
山东省探索开展日光温室补贴试点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设施农业文摘
对喀左县冬季日光温室大棚最低气温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