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017-07-12

运动 2017年17期
关键词:指导思想学法课程标准

丁 锐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丁 锐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4大基本理念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在教育实践中体育教育工作者应从增强学校管理机制,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增加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加大课前准备力度,制订合理教学计划等4个方面贯彻落实新理念。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落实

21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这实现了我国学校体育从教学大纲到教学标准的转变。经过10年的探索实践,《实验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反应了一些问题,如一线体育教师不知如何上好体育课、学生体质连年下降等。针对这种情况,教育部于2011年制定了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并提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4大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这些理念符合当今先进的教育思想,顺应国际的潮流,也适应了当下我国体育改革的趋势。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思想、模式的延续性,当前许多教师尚未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课标》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偏离了理念要求,无法取得课程改革所期待的成效,这也使得新《课标》失去了实践的意义,因此如何正确的认识、贯彻落实课程新理念,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当下面临的重要问题。

1 4大基本理念的分析

1.1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健康第一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健康第一是我国21世纪初进行新课改的首要指导思想,在2000年的《实验稿》中,便把“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设定为基本理念,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时刻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中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理解健康的概念。在2000年美国发布的“2010健康的人民:关于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的国家目标”中对健康作了这样的解释:“尽管没有疾病对良好的健康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健康是创造高水平生活质量和工作成就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智力、社会适应力、情感力、精神力和身体能力。”这也就是人们说的五维健康观。因此,在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时应注意发展学生全方位的健康,要注重学生身心和谐统一的发展。

1.2 激发运动兴趣,提升内在动机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众所周知,无论在做任何事时,对这件事的兴趣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的结果,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他们的学习的外部动机就转化成为了内部动机,一般来说,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由内部动机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持久性。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的内在动机因素主要有认知能力、自主性与关联性等。认知能力与体育运动享有的水平有一定的关联,那些不相信自身有进行体育运动能力的学生是很少有兴趣去参与体育课或课外活动的。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没有某一方面的能力时,便会在生活中极力的去避免它,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自主性(活动的选择)也是提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当学生有机会去选择他们的活动或学习的任务时,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我感觉,导致更高的动机水平。关联性是另一个影响因素,经历过教师与同伴鼓励的学生比那些从未得到鼓励的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着更强烈的参与动机。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来说更是如此,教师恰当的鼓励能够激发出其积极要求上进的愿望,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3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尚未完全理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认为以学生为主体,就是降低、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要给予学生完全的自由等,这些都是体育教师对该理念的误解。以学生为中心,不代表可以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真实需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无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现在部分体育教师基本都采用“两声哨”教学,对学生的在课上干什么根本不管,这样的“放羊式”教学方式并不代表着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也不是我们所提倡的自主、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基本技术技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进行教学。理念3中提出的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简言之,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而非掌握一个运动项目的技术。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教法的运用,重点关注如何交给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等,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学法的指导,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都是仅掌握课上所学的内容,而对其他相关相似项目却毫无涉及。

1.4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确保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国是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巨大的差距。《课标》作为全国性指导标准,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的特有情况,因此,各省自治区应依据《课标》的精神与要求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体育课是全体学生的课堂,而不是少数学生的课堂。相比较而言,女生、肥胖儿童、低运动技能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低。同时青春期的男孩与女孩对于活动的偏好也有一定的差异,女孩往往喜爱非竞争性的合作活动、舞蹈、健身和提供社会交往机会的活动。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提升学生参与度,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 落实与贯彻

2.1 增强学校管理机制,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教育工作者应在实践中真正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对现行的制度进行改革。首先学校管理人员应转变观念,重视学生的健康教育,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解决现存的问题,保证体育课的数量与质量。(2)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教育,在紧抓智育的同时,更应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鼓励并积极推广课间活动及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丰富学校的体育资源:建造体育场地、配置相应的体育活动器材等,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质量。(3)学校应建立相关的指导健康与督查的部门,重点进行学生的健康教育及健康监测等,以此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4)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不是仅仅几节体育课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协调各个学科和部门之间的关系,在学校里营造一种利于健康意识和行为培养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实到实处。

2.2 转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参与度

在体育教学中有众多的教学方法,教师的选择性很大,但是在传统的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说什么是什么,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造成了学生对体育课的“不感冒”的现象。因此教师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参与度,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比赛法。通过竞赛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胜心,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但运用此方法时应注意竞赛的方式方法,避免学生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反的效果。诸如此类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激励法、改变环境法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目的。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多的采用分组教学,依据学生的运动能力,进行适当的分组,制订不同的任务目标,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运动体验,以提升学生参与的动力。

2.3 增加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当前体育课堂中,学生们都是以自己的喜好去听讲、练习等,并未掌握听讲、观察、讨论、练习的时机、重点等。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有效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学法的指导主要包括2个方面。(1)学法指导的时机,应集中在教学各分项之前,如教师在讲解示范动作之前,应告诉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观察;当学生在进行自主练习之前,应指导学生如何练习等。这样便使得学生带着目的去活动,同时可以复制到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中去。(2)学法指导的内容,应注重2个方面的指导,即方式与顺序。首先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如在足球正脚背踢球的示范时,学生有多种观察方式,可以只观察不模仿,也可以边观察边模仿,这就需要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其次是顺序问题,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通常学生会重点关注教师球踢的准度或远度,而不是教师踢球时的技术动作,因此,就需要教师提前告诉学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而不是让学生盲目的进行观察。在对学生的练习指导时也应从方式和顺序2个方面进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

2.4 加大课前准备力度,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较高的自主性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动机。因此,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先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水平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有更高的参与度。同时在制订教学计划之前,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人运动能力的差异,制订不同的阶段性的目标,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位学生,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并且通过课前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安排恰当的游戏、竞赛活动及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个人品质的发展。

3 结 语

新《课标》提出的4大基本理念,需要教育者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及深层次的理解,避免产生误区,而且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理念的知晓层面,更需要其在理念指导的基础上去实践、去付出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新课标的4大基本理念,保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Couturier,L.,Chepko,S.,&Holt,S. National Standards&Grade-Level Outcomes for K-12 Physical Education[M ].Champaign,IL :Human Kinetics,2014.

G807.0

A

1674-151X(2017)17-06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7.037

投稿日期:2017-06-25

丁锐(1993—),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指导思想学法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在数学活动中认识时间解决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