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自主探究学习研究

2017-07-10陈超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互联网+高职院校

陈超

摘 要:随着高职院校教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学模式创新成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在该文,笔者首先阐述了互联网+视域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内涵,然后分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性,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融合,提出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策略,以期为相关理论及实践探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4(a)-0007-02

当今时代是一个互联网横生的年代,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互联网密不可分,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学者何云亮指出,依托互联网的教育应该具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决定学习选择权,其基于自身兴趣实际定制学习内容,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这一点和自主探究模式十分相像。体育教育在高职院校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和学生体质增强息息相关,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普遍使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并且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鉴于此,笔者总结了该文如何较好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融入互联网是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1 互联网+视域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

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指的是学习者以网络资源作为基础,充分合理利用网站的引擎搜索以及资源数据库,结合自身学习实际以及学习目标和任务,自行设计学习计划,自行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探索过程。在这个学习模式下,就教师而言,仅仅扮演一个设计教学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查询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同时,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相应指导。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力量,他们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经过认真而独立的分析后,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方案,然后依据互联网资源收集和挖掘可用的信息,并最终充实自身的认知结构。

2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重要性

2.1 能够较好的融合教与学

就体育课堂而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步的,缺一不可。这一点笔者身有体会,在课改之前,笔者教学时采取的教学结构都是以教为中心,笔者发现虽然此种教学结构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比较直接,能够节省学习的时间,但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新性很难发挥出来,学生大多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听从我的安排,我传授什么样的知识,学生就学什么知识,如此方法难以获取较高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体育学科又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很多动作如果单单通过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不配合动作示范的话,学生常常会难以理解;而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后,笔者会在课前先通过微信、qq等交流群上传自己下节课的学习计划,在计划中指出下节课需要掌握的体育动作及内容,如此一来,在互联网+视域下,学生就可以自行通过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并且通过交流群可以及时进行师生沟通,也就能较好的融合教与学,笔者发现学生也能轻而易举的掌握该节课的内容。

2.2 有助于把课内、课外两种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

就体育这门学科而言,其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锻炼意识,因而,仅仅依靠几节体育课是难以实现此目标的。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技术下为学生建立一些生动丰富的体育锻炼资料库,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料库进行自身学习资源的查询,从而实现更多的课外学习体育渠道,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认识体育,充分实现理论结合实践,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真正的认识体育的价值,同时,在自主探究下,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提升其学习的能力。

2.3 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互联网+视域下,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就一些运动技术应该掌握的主旨、应该注意的难点重点等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做成课件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放映,待学生观看完毕,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共同思考合理的解决策略,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得到大大提升。

3 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的策略

3.1 让学生自己去“想”

很多高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会直接教授体育锻炼的策略,却往往忽视了理论知识,如此一来,缺少了相应的体育理论基础,学生可能会在学习体育技能的时候走入练习误区,通常是体育教师不断示范累的满头大汗,却有不少学生难以掌握主旨,自然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互联网+视域下,将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进行合理的应用,可以取得不一样的效果。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就能将一些体育动作进行一步步的分解和细化,同时,可以结合动作和文字一起给学生放映出来,让学生在学习动作的同时也理解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一些较为复杂的体育内容也就相应的被简单化。而这个过程,也就是让学生自行发现、自己去想、自行探究的过程。笔者在教授学习排球传球动作时,就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传球动作的步骤进行了分解,然后配合文字解说通过图文并发的方式为学生进行播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结合视频思考下传球动作的难点和重点,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都能够总结出来传球动作的难点和重点。之后,笔者又将视频中的一些重要镜头进行了重复回放,让学生进一步的加深了印象。就技术传球而言,有着较强的时空和节奏感,因而在播放课件的时候,笔者也适当的对一些镜头采取了慢放和定格的播放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掌握标准传球动作,让学生轻松自主的掌握了该节课的教学任务。

3.2 讓学生自己去“说”

就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也有着自身的思维特色,教师应该就学生的这些思维特色中进行合理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较好的掌握体育理论以及相关技能,而这些的基础是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清晰而合理的表达出来。就教师而言,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而自由的自主探究课堂,充分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表达,从而更加了解他们的思维并且做出合理指导,并且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就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做出解答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小组探究模式进行解决,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加强,也会让学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自主探究中,可谓一箭双雕。例如,笔者在教授“双手胸前投篮”时,就是通过互联网的网络资源搜寻了“双手胸前投篮”的示范动作和一些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动作视频,通过课件的方式给予学生进行播放,学生观看完毕后,笔者就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几组视频中,哪个视频是“双手胸前投篮”的示范动作?另外几组视频中都存在哪些错误?就第一个问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选出正确的答案,但是就第二个问题,回答起来仍有难度。这时,笔者又将示范动作的视频进行了回放,并在回放过程中配合了分解和文字解释,学生观看后,笔者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第二个问题的总结,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了适时的引导,笔者发现,学生们都很积极的参与到了讨论当中,并且都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各小组也都很好的总结了另外几组视频中存在的问题,更有的小组将这些问题的引发原因都进行了较好的总结,如此一来,学生也就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投篮动作的认知和记忆,而在实践过程中的精彩表现自然是不言而喻。

3.3 让学生自己去“做”

就体育课而言,实践练习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才可以将动作的要领及主旨充分掌握,而学生练习的过程也是自身思维和探究活动相互融合的过程,学生在进行动作实践练习的时候,会潜意识的思考动作并对自己的动作进行指导,从而让自己动作达到最佳,但体育实践练习是一个强度较大,消耗较高的运动,有不少学生会因为疲惫而选择放弃,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做出引导,就可能让学生对动作实践失去兴趣。而在互联网+视域下,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下载相关的示范性动作,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思维活动,从而指导学生更为容易的进行动作练习。比如,笔者在教授“跨栏跑”时发现学生很难准确的把握住动作的要领,于是,笔者就借助网络资源下载了“跨栏跑”的标准过程,并且将这项动作进行了拆分,跨栏坐摆臂压腿练习,起跨腿提拉练习,行走中从栏侧连续做摆动腿的攻栏练习,行走中从栏侧连续做起跨腿跨越练习。四个组成动作,且就每个细分动作都采取音乐播放的方式进行了难点和重点提示,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先组织学生就这些视频进行观看,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该项动作的准确意识,这样学生亲身体验的欲望也被激发出来,而在户外的实践课中,笔者发现只需简单的讲述和演示,就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可以较好的融合教与学,有助于把课内、课外两种学习方法融合在一起,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合理运用自主探究学习模式,从而给体育教学带来更深层次的改革,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陆高峰.自主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J].高教论坛,2014(9):12-15.

[2] 杨永芬.对构建高校篮球课自主教学模式的探究[J].中国市场,2014(43):37-38.

[3] 郭峥春.试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教学模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123-125.

[4] 谭丽清.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9(5):87-8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互联网+高职院校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