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者》:以情感共鸣唤起对文学的记忆

2017-07-1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朗读者董卿生机

《朗读者》自2017年2月18日起每周六、周日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综艺频道联合播出后,好评如潮。《朗读者》里,朗读的文章必须和朗读者自身的故事有着情感的牵连,节目组先定下来主题词,比如遇见、眼泪、家、选择等等,然后让嘉宾根据主题词去讲他的人生故事。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让董卿当场泪奔,“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作家劉震云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带有口音的他成为朗读者中的“另类”,董卿解释:“朗读的技巧、字正腔圆并非这个节目最想展现的,换句话说技巧不是节目的核心,真情实感才是节目最打动观众的地方。”不少嘉宾带来的情感故事非常打动人心:儒雅的濮存昕年少时因腿疾曾被同学取笑为“濮瘸子”,幸遇一位大夫,不但医好了他的腿,一颗幼小而脆弱的心也得以被挽救;柳传志再现儿子婚礼上“父亲的演讲”,也把自己的父子相处心得送给全天下的父亲;曾当选世界小姐的张梓琳,深情分享了初为人母的喜悦。

精要点评

《朗读者》对文本的呈现分为解读和朗读两部分。在解读的过程中加入朗读者本身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经历,完成对作品的第二次创作。这样的创作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众人接受。在朗读中,众人在简单的文字中,寻找到文字背后伫立的自己。

抢分速记

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的回顾人生片段,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美文与人物情感结合得相当紧密,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像来自四川成都金堂县的一对夫妻,结婚26年一直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翻译家许渊冲先生讲述了他的情感故事,说到动情处老人不禁潸然泪下,感动了现场的所有观众。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说:“情感思想便是人的生机,生来就需要宣泄生长,发芽开花。有情感思想而不能表现,生机便遭窒塞残损,好比一株发育不完全而呈病态的花草。文艺是情感思想的表现,也就是生机的发展。”《朗读者》给观众打开了一扇窗子,让观众透过那些崇高优美的文字来体验人生、弘扬美善。因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感动,只有在感动中才能净化心灵、提升境界。

猜你喜欢

朗读者董卿生机
让阳台焕发生机
生机暗涌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与中国诗词有不解之缘的董卿
董卿的宝贝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恰如其分”蕴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