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题西太一宫壁

2017-07-10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柳叶白头春水

◎〔宋〕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東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西太一宫:宋仁宗时建,在今河南开封西八角镇。

这组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上的。两首诗都蕴含了落叶归根之意,亦兼有韶华易逝的慨叹和日暮乡关的愁绪。

第一首诗由眼前的夏日美景联想起江南故乡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三十六陂”承应上句,把“荷花落日红酣”的场面扩大,也以江南的美衬托出眼前景色的美;“白头想见江南”,触景生情,又间杂着对往事的回顾及年华流逝、异地漂泊的悲伤。整首诗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第二首诗回忆初游西太一宫的情景,表达了对当年父兄同游之乐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叙述的方式,通过今昔对比来传达感情,具有动人的意味。三十年是概指,当年初游此地,他还幼小,父亲和哥哥王安仁牵着他的手,从东走到西,从西游到东。而岁月流逝,三十多年过去了,父亲早已去世,哥哥也不在身边,真是“向之所欢,皆成陈迹”。

1.色彩映衬。这组诗歌第一首中的“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这两句写所见景物,名词巧妙组合,色彩对比鲜明。“绿”而曰“暗”,极写柳叶之密,柳色之浓。第二句写红色,用了个“酣”字,通过拟人手法,写出夕阳给荷花镀上了红色,使花泛起重重红晕。诗句将绿与红作鲜明对照,和谐自然。

2.视听结合。鸣蜩,就是正在鸣叫的蝉。“柳叶”与“绿暗”之间加入“鸣蜩”,见于那些知了隐于浓绿之中,不见其形,只闻其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浑然一体,有声有色。“红”而曰“酣”,把荷花拟人化,令人联想到美人喝醉了酒,脸庞儿泛起了红晕。“荷花”与“红酣”之间加入“落日”,不仅点出时间,而且表明那本来就十分娇艳的荷花,由于落日的斜照,更显得红颜似醉。

3.前后对照。这组诗歌第二首中的四句诗从初游与重游的对照中表现了今昔变化——人事的变化,家庭的变化,个人心情的变化,言浅而意深,言有尽而情无限。第一首是以兴象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既有意境,又有意味;第二首则是以叙述的方式来传达诗意的,也有很动人的意味。

洪迈《容斋随笔》:“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荆公《题西太一宫》六言首篇也。今临川刻本以“杨柳”为“柳叶”,其意欲与荷花为切对,而语句遂不佳。此犹未足问,至改“三十六陂春水”为“三十六宫烟水”,则极可笑。公本意以在京华中,故想见江南景物,何预于宫禁哉?不学者妄意涂窜,殊为害也。彼盖以太一宫为禁廷离宫尔。

猜你喜欢

柳叶白头春水
一泓春水战疫情
《繁星·春水》:繁星永照,春水长流
春水
柳叶青青
白头鹮鹳
眼睛上面的柳叶
鱼儿传尺素,春水携相思
青山不老,为君白头
白头吟
一处归去两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