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木的特征特性及种植技术

2017-07-07陈惠宗

红土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辣木树体根系

陈惠宗

辣木的特征特性及种植技术

陈惠宗

辣木又称鼓槌树、山葵树,为辣木科辣木属,为多年生多用途速生落叶乔木,原产于印度及非洲等热带地区,因其树根具有辛辣味而得名。现已知有14个品种,研究利用较多的是印度辣木和非洲辣木及其部分改良种。

辣木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辣木的嫩叶、嫩荚、嫩芽、嫩茎中不仅富含满足身体需要的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作为蔬菜和食品有增进营养和食疗保健功能,而且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辣木种子的含油量很高,辣木籽油不仅是一种可与茶籽油、橄榄油媲美的高品质食用油;种子含有活性凝结成分,有净化水的特殊功能,因此辣木又被誉为“神奇之树”和“母亲最好的朋友”。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辣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充分认识,辣木的种植正日趋受到重视。

一、生物学特征特性

1、形态特征

辣木为多年生常绿乔木,主干直立,高可达5-12米,树冠伞形,茎粗可达30-40厘米,软木村质,较脆,树皮灰白色;主根粗壮,树根膨大似块茎,可贮存大量的水分;枝干细软,树枝多数下垂,树皮软木质;叶浅绿色,三回羽状复叶,长30-60厘米,小叶长1.3-2.0厘米,宽0.6-1.3厘米,两侧小叶椭圆形,顶端小叶倒卵形,略大于侧叶;花具芳香味,白色或乳白色,直径约2.5厘米,放射状排列,雄蕊黄色,腋生圆锥花序下垂,长20-25厘米;果实为三棱状,下垂,早期浅绿色,细软,后变成深绿色,成熟后呈褐色,充分成熟的荚果横切面近圆形或三棱形,长30-120厘米,直径为1.8厘米,干燥后纵裂成三部分,每荚果内具种子20粒左右,荚果两端尖细;种子深褐色,具三条纸质种翅。

2、生长习性

辣木是热带植物,喜光照,耐干旱,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在有遮荫的情况下能忍受48℃的高温,也能耐受轻微的霜冻。辣木广泛种植在亚洲和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对土壤条件和降雨量有很强的适应性,能适应砂土和粘土等各种土壤,在年降水量500-3000毫米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均可种植。

二、种苗繁育

1、播种育苗

辣木全年均可播种,以20-25℃为最适宜萌发温度,在该温度下辣木种子出苗快、整齐、幼苗质量好,在闽南地区最佳播种期为4月份。选用当年采收、完全成熟、籽粒饱满的种子,去除霉变、虫蛀等有缺陷的种子,先去除纸质白翼,以免其在育苗袋中腐烂,产生细菌影响小苗成活率。播种前用800-1200倍液多菌灵、或百菌清等杀菌剂中浸种15-20小时进行消毒处理。采用营养袋育苗,以泥炭土+珍珠岩+钙镁磷按8∶1.5∶0.5的比例配制成营养土。每袋放1粒种子,播种后用营养土覆盖,播种深度为2厘米左右,喷雾淋透水。

辣木也可采用枝条扦插进行无性繁殖,选取直径5厘米左右,长100厘米左右的枝条进行扦插,开挖50厘米×50厘米×50厘米的种植穴,将1/3左右的插条埋在种植穴里,注意排水避免根腐。

2、幼苗管理

苗期要仔细控制基质湿度,以见干见湿为宜。前期需适度遮荫,子叶展开后,早晚要掀开遮荫网让小苗接受阳光的照射,当第3片叶长出后,可完全掀开遮荫网以便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防止小苗徒长。随时注意观察虫害,适时喷药,待小苗长至15-20厘米时,即可进行移植到大田。

三、建园

1、园地选择

辣木是热带植物,性喜温暖光照,忌涝害,在选地时要选择无寒害和冻害的地区,最好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光照充足的沙质壤土建园。由于辣木生长快,茎秆疏松易折断,避免在有风害的地方种植。

2、整地定植

辣木属肉质根系,土壤水分过多容易导致根系和茎基腐烂,应根据辣木耐旱不耐涝的特点,采用深沟高畦种植,定植空土堆应高出地面50-60厘米,整畦前施好基肥,种植密度要根据种植目的而定,如以采摘嫩茎和嫩叶的株行距一般为1.0×1.0米,以采收果荚和种子的株行距相对要宽些,一般以2.5×2.5米的株行距挖好定植穴,每穴施入复合肥300克。移栽前先把营养袋苗淋湿,在畦面挖穴至适当的深和宽,小心剥除塑料袋,避免土团松散或伤及根系,填平穴土后浇足定根水。

四、田间管理

1、土壤管理

(1)中耕除草:辣木根系可达70厘米以下,吸收根大部分集中在30-40厘米的土层内,根系横向扩展不大,须适时进行深耕,以疏松土层,改善土壤通气条件,以利于根系的伸展。在每年3-4雨季来临前和10-11月植株过冬前,对辣木园种植带面1-2米范围进行中耕并铲除杂草。辣木是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不宜采用化学除草,宜通过人工或机械耕防除杂草。

(2)土壤覆盖:结合中耕锄草利用铲除的杂草或稻草覆盖在距离辣木树干15-20厘米的范围,既可保温保水保肥,又可防止树盘周围的杂草生长。

2、水分管理

辣木的需水量不大,在幼苗时期只需保持适当湿度即可。干旱季节要适当灌水,以利于生长。辣木根系肉质,雨水浸园后如排水不畅,根系容易感病烂根,在雨季来临时,要疏通排水沟周围的杂草、杂物,保证及时排水,避免暴雨浸园造成涝害,影响树体生长。

3、养分管理

辣木耐贫瘠,需肥量不大。但经过多次采收,消耗树体内大量的营养物质,为了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有利于产后树势恢复和树体越冬,必须及时补充,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以采摘嫩梢和叶片为目的的,追施以氮肥和有机肥为主;以采收嫩果和种子为栽培目的者,则以有机肥和钾肥为主。于每年1-2月份施有机肥1.5-2公斤/株和复合肥200克/株。以采嫩梢及叶片为目的的,每月喷施2次0.5%的磷酸二氢钾;在4-5月份,施保果肥,以磷、钾、钙肥为主,200-300克/株;采果后10-11月份,施养树肥,复合肥300-400克/株。幼树期以浅施、轮施为宜;成年树适当深施,可采取点施、条施和放射沟施肥等方法。

4、树体管理:辣木的树体管理应根据不同采收目的而不同。

(1)以采收嫩梢和叶片为主的:为了增加分枝及方便采收,用作采摘嫩梢和叶片的辣木,应将植株高度控制在1-1.5米内。一般在主茎直径达到3厘米时,在离地面50厘米处截干。截干后可萌发出多个嫩梢,在萌发出的嫩梢中选留3-4个不同方位的健壮梢培养成主枝,当枝条直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再进行第二次修剪,这样反复多次修剪使其形成较大树冠,为采摘大量嫩梢和叶片奠定基础。由于辣木在不作任何修剪的条件下,抽出的梢越来越细,最终形成每次采收留下的呈扫把状的枝,因此,每年必须进行回缩修剪2-4次。

(2)以采收豆荚为主的:为了获得高产及便于管理和采收,一般在主茎直径达到4厘米时,在离地面80厘米处截干。截干后会萌发出多个嫩梢,选留不同方位的健壮梢3-4枝培养成主枝。当枝条直径达到2厘米左右时,再进行第二次修剪,这样反复2-3次后,就会形成较合理的树冠。只要雨水充足,辣木就会开花和结果,旱季通过灌溉也可以促使其开花结果。

(3)以采收种子为主的:一般在苗高60-100厘米时断尖,断尖后会萌发出多个嫩梢,选健壮梢3-4个培养成挂果枝。此后一般不作过多的修剪,仅对徒长枝进行修剪。

(4)树体更新复壮:辣木在经过多年的采摘和轻度修剪后,形成大量的细弱分枝,新梢抽生速度减缓,产量和品质均有下降,此时必须进行截干复壮。截干修剪后抽出的新梢粗壮、生长快,4-6个月后就能培育出全新的树冠。方法:在离地面80厘米左右的高度,用锯子锯去所有细弱枝条,锯口力求平滑、略倾斜,并用“凡士林”进行涂抹锯口保护。修剪后要注意及时追施肥料,以利于新梢抽生和树体生长。

4、病虫害防治

辣木对病虫害有很强的抗性,一般很少发生。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白粉病、毛毛虫、红蜘蛛、潜叶蝇及蝶类幼虫等,防治方法可以用物理方式,也就是人工清除杀灭害虫、剪除生病枝叶,并将这些病害枝叶集中烧毁,过一段时间,辣木又会生发出新枝叶。防治根腐病要防止积水或浇水过多;防治白粉病可采用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药剂喷雾防治。可以采用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施防治红蜘蛛,用抑太保、卡死克等杀虫剂防治蝶类等害虫。

五、适时采收

采摘叶片和嫩梢的一般在嫩梢长到20-30厘米时在未老化之前用手采摘,雨季一般2周左右采摘一次,旱季一般一个月左右采摘一次。采收嫩荚的在嫩荚中的籽粒尚未膨大前采摘嫩荚,种子必须在绿色时才能食用,待种子颜色变成浅黄色时就不宜食用。采收种子的要待果实完全成熟,一般在荚外表的绒毛退光、果皮颜色变为土黄色时即可采收,过熟果荚会裂开、籽粒弹出,降低产量。

(作者单位:漳浦县农业局)

猜你喜欢

辣木树体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树根系结构分析*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3个辣木品种耐寒性评价
不同品种辣木全氮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缅甸辣木受国外市场追捧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辣木中多糖和芦丁的超声提取工艺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