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辋川镇革命老区村农业综合开发记实

2017-07-07惠安县老促会

红土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区红军土地

惠安县老促会

推动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辋川镇革命老区村农业综合开发记实

惠安县老促会

县老促会会长林应欣(右四)等老促会领导到五柳村召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

辋川镇地处县城北郊,域内辖有许厝、南星、五柳、峰崎、峰南、后许6个革命老区村,人口占全镇总人口的33.8%。这里土地平坦肥沃,沟渠纵横交错、水利资源充裕,交通便利发达,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优越条件。

县委、县政府对老区开发建设、脱贫攻坚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早在2015年就下发文件,部署深化精准扶贫工作,明确扶贫攻坚任务,要求加大对革命老区村的扶持力度。几年来,在县、镇两级政府和相关涉农涉老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老区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因地制宜积极发挥土地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集约经营模式,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生态旅游观光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走出了一条老区农民脱贫增收、村财集体收入壮大、企业蓬勃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全镇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土地面积达12764.6亩,有62家企业承包经营,其中六个老区村土地流转面积达5587.8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4%,有23家企业进驻承包。市、县、镇各级政府,近年来共投入两千多万元对老区村的农业综合项目建设进行配套扶持,改善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调动了企业和村民经营的积极性。据不完全统计,六个老区村土地流转集约经营使村民每年增加收入土地租金达670多万元,村财增收55多万元,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农业企业中务工增加收入达1100多万元。

峰南村耕地面积2100亩,土地流转已达1570多亩。该村引进了晋江、厦门两家企业,主要种植水稻和名优蔬菜为主,扭转了过去个体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保护了农民收入权益。这两家企业消化了剩余劳力200多人,该村2015年4月成立的“惠和雅园水果专业合作社”,以农民耕地入股和转租的方式流转土地300多亩,种植台湾引进的“黄金百香果”,目前已种植150多亩,其中32亩为种苗试验培育基地,35亩为观光自摘基地。据果园负责人何荣忠介绍:由于该引进的品种优异,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在惠安水果超市售卖一斤达25元。去年亩产1000斤,今年产量可望翻一番,达2000斤。在第九届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上被评为“大陆十大优质农产品”。事实表明,这种以“公司+农户”土地入股分红新型的经营模式,既实现了由传统的耕放型向效益集约化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五柳村现有耕地1300亩,全村引进三家公司已流转土地644亩,每亩租金1000-2000元,全年消化富余劳动力务工8600人次,村民增加收入40多万元。2015年底,该村又成功引进了泉州市中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创新拓展经营理念,在五柳村泉惠石化取土区首期平整土地360亩,园区水泥道路硬化3000多平方米,已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创建智能玻璃温室等高端设施大棚150多亩,种植从台湾引进的火龙果、百香果、芒果、芭乐、人参果、葡萄、释迦等果蔬40多种,通过项目带动取土区复垦,建立高端水果种植示范基地。同时还创办了农田学校,成为惠安县旅游局2016年“乐游风情惠安”乡村旅游经营点。县政府在该项目用地承租方面给予扶持,五年内免收其土地承包金,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公司计划五年内总投资1.9亿元,结合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思路,将项目基地打造成休闲、观光、体验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

林应欣与县、镇领导到五柳老区村调研农业综合开发

许厝村现有土地流转面积1200多亩,近年来引进9家企业及个人承包经营。其中引进的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了惠安首家花卉智能温控大棚,根据市场需求从花果大省云南引进各种适销对路的花卉进行实验性栽培。县政府对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在经济上给予大力扶持,每亩补贴10万元,极大地鼓舞了花农的积极性。现已投资900多万元成功种植非洲菊、红玫瑰等新品种近20种,面积达37亩。去年销售花朵200多万枝,经济收益200多万元,产品畅销全市花卉市场。同时公司还种植哈蜜瓜、火龙果等时新水果近300亩,丰富了城乡人们的生活需求。

峰崎村系辋川镇第一大村,人口5600多人,耕地面积2200多亩,现已土地流转近1500亩。该村长期与5家农业公司签订劳务合作,使该村贫困人口129人得到直接扶持,户均增收12400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多元,精准扶贫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该村引进的喆畋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可谓是大手笔,它与上海泉州商会联合创办,致力于泉州地区山地与沿海滩地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该公司的一号基地前身是辋川滩涂盐场,过去长期处于荒废状态。2015年12月公司对这块滩地进行排盐排碱改良改造,在各级科研单位支持配合下,取得成功。该项目对于盐碱性土壤改良具有指导示范意义,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省级每亩补贴5万元、市级3万元、县级1万元,合计每亩可得到9万元的补贴。现在已建成高标准的农业智能温室,种植波士顿生菜、法国苦苣、日本紫衣、哥斯达黎加凤梨、红心火龙果、日本东方哈蜜瓜等高品质蔬菜水果,长势良好。

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辋川镇以典型引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调整创新。各老区村基本实现了土地流转,注重科技投入,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尤其是去年以来兴起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正在成为该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有效地填补了农业产业的短项,不但丰富了城乡人们的生活追求,而且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收,有力地促进了各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让英魂有个归宿,屿头山村民暂时在“陈氏祠堂”内设立灵位,供奉烈士英灵。2013年5月,在县老促会的组织协调下,县、镇、村筹集资金250万元对惠安武装暴动屿头山战斗纪念碑园全面整修。在原来重修的基础上,2015年初,村民自发捐筹资金15万元,选址在当年红军英勇战斗牺牲的南峰东北坡建立红军庙。2016年村里又筹集18万元修建了红军纪念亭。如今红军庙落成,安放着蓝飞鹤、曾赉弼、黄进力等革命烈士的塑像,被屿头山村民敬为神明,四时八节尽享百姓香火拜祭。红军庙既是先烈英魂归属之所,又是广大村民及后代子孙瞻仰拜祭之地。红军庙的落成不仅是人民对英雄真挚感情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对先烈们崇高精神永远的纪念,让人们不忘初心,永励后人。如今,屿头山红军庙被列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荣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老区红军土地
我爱这土地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少寨红军桥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