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遗诗现永泰

2017-07-07马力

红土地 2017年6期
关键词:永泰县省委书记永泰

马力

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遗诗现永泰

马力

日前,由永泰县嵩口镇赤水村民兵营长李国明转给《红土地》杂志社一份关于八十二年前原闽赣省委机关驻留在该村的史料及一首名为《夜雨》的五言诗:

乌云连雷鸣,紫燕飞雨升。

红旗北上战,赤子南下征。

紫山饥寒逼,湖边饱暖称。

明夕共同天,今朝主义真。

落款为“民国二十四年夏,钟书”。

“钟书”是谁所书?为了挖掘红色文化遗迹,今年4月12日,我同福州市老促会会长吕英、永泰县老促会会长杨爱成及秘书长陈再强等一起,在李国明的引领下,步行在赤水溪边的古道上,踩着泥泞小路,经过七绕八弯,终于找到了湖边自然村山上一座将要倒塌的古厝,只见厝厅左边灰壁上至今仍留着用浓墨书写的诗。其横面1.3米,竖约0.6米,底部离地面2.6米,估计作者需靠梯子或站在桌椅上方能书写。

经查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中共福建党史人物辞典》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福建中央苏区纵横·宁化卷》原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回忆录及张忠梅著的历史文化名镇嵩口一隅续篇等史料,可以肯定:这首《夜雨》诗系八十二年前时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所作。

钟循仁,1905年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一户书香之家,其祖父、父亲都是当地私塾先生。钟循仁虽只有小学文化,但在严格的家教家风熏陶下,国学功底却颇为深厚,练得一手好字,讲起故事绘声绘色,为人忠厚诚实,工作积极肯干,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与组织和领导兴国县高兴乡农民暴动,曾任中共兴国县委书记、粤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赣南省委书记兼赣南军区政委;1934年2月1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同毛泽东、项英、张闻天、刘少奇、陈云、朱德、周恩来等一起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主力红军于1934年10月长征后,他服从组织决定,留在赣南省主持工作;1935年1月被中央分局派往设在福建宁化县城关的闽赣省,任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那时,留在当地的闽赣省领导机关和红军武装处于极其艰苦的游击战争环境中。由于当时出现省军区领导人以“枪指挥党”的严重局面,同年5月闽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机关和所属剩余部队600余人突围后,被敌围困于福建省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的紫山。

面对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闽赣省军区司令员宋清泉、参谋长徐江汉、政治部主任彭祜等率部到仙游投敌,尔后又带领仙游、德化反动民团前来“围剿”散居在永泰紫山茫茫林海之中的闽赣省委机关干部及伤病员。激战中,红军被打死打伤和被抓30多人。最后,钟循仁、杨道明带领余部向嵩口赤水方向突围,在紫山溪里遇到理发师李大龙。李大龙将母亲煮熟的番薯给这批红军充饥,连夜带着他们前往马鼻岭,再到赤水斧头山的石洞(今被称为“红军洞”)内休整。接着,李大龙又领着他们到湖边自然村亲戚李文魁家过夜,得到村民黄声染、郑丁发、李大稠、郑玉兰等人的热情款待,供应吃住,帮助换洗衣服。钟循仁等在湖边村驻营七八天,召开多场会议,决定化整为零,以图东山再起。另有一位宁化籍的老红军、闽赣省苏维埃妇女主任俞玉兰留在紫山马鼻岭(新中国成立后享受老红军待遇,2005年领有抗战胜利60周年军功纪念章,2007年病逝,享年97岁)。钟循仁等离开湖边村时,留下3块银元和《夜雨》诗。

我欣赏着这首笔力遒劲、讲究修辞、排比得当的《夜雨》诗。诗的头两句描述的正是1935年初闽赣省委机关从闽西宁化向闽中突围时的场景。“乌云”泛指国民党反动势力接连不断“围剿”红军的白色恐怖局势;“紫燕”一句喻指革命武装在暴风雨中搏击而突出重围后的景况。“红旗北上战”两句,反映的是中央红军南征北战,包括1934年夏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先期出发征战的情景。“紫山”“湖边”直指永泰县境内的两处山名、村名,叙述的正是闽赣省委机关的幸存革命者路经此地,得到当地老区人民无私援助的实情及所表达的感激之情。最后两句,借用革命烈士夏明翰在临刑前写下的壮烈诗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以激励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时憧憬着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共产主义大同世界。

总之,原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钟循仁1935年夏写的《夜雨》这首诗,见证了当年闽赣省委机关曾驻守过永泰县嵩口镇赤水村湖边自然村,是一处重要的革命史迹。建议依照《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将其列入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本文图片由李国明提供)

(作者单位:《红土地》杂志社)

猜你喜欢

永泰县省委书记永泰
省委书记这些话催人奋进!
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调研高县蚕桑产业
北美蓝莓落户永泰
御医故里梅花开——记永泰县白云乡樟洋村驻村书记杨雪梅
台专家探访永泰庄寨
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省委书记这样说
只有一个学生的学校
孙喆 从“省委书记”到县委书记
小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