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一堂有感觉的好课

2017-07-06吴民益

今日教育 2017年6期
关键词:参与感造句幸福感

吴民益

如今,中央十分强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让人民群众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这已成为评价改革发展成效的标准之一。同样,好课的标准很多,笔者认为,好课也应让学生有三种感觉: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学生有参与感。我们经常强调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但如今的很多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让学生干什么学生就干什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思维不积极,想象不丰富,表达不精彩,离开了教师,则不会学,不愿学。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的过程,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才是有效的。为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让他们自主地阅读、思考、批注,真正地与文本对话。让他们互相交流阅读所得,共同讨论疑难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让他们大胆展示学习成果,或深情朗读,或精彩回答,或合作表演。让他们评价同伴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这样的课堂使学生有了参与感,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使“讲堂”变成了“学堂”,教師由“一线”退居“二线”,教师由“讲师”变成“导师”。这样的课堂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让学生有获得感。现在很多课,教与不教,学与不学,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不同。学了一堂课下来,学生并没有多大发展和提升。这是一种“空心课”。一堂好课,我们应让学生有获得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表达等方面有发展,有提升。如同样是用“骄傲”造句,有的老师让几位学生造几句就了事。而有的老师则引导学生不仅造“人”骄傲的句子,还让学生造动物、植物骄傲的句子;不仅造陈述句,还要造问句、排比句;不仅造比喻句,还要造拟人句等等。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获得了造句的方法,也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在课堂上要“无中生有”,注意引导学生在看似明白的地方发现新问题;要“常中生奇”,在看似平常的语言中发现不平常;要“旧中生新”,对老问题有新的解读;要“对中生疑”,学会质疑思考。这样的课堂,让学生得到了生长。

让学生有幸福感。上课一本正经,一脸严肃,目光敏锐,不停扫视教室,发现哪位学生不认真听讲随即训斥甚至罚站。面对学生的质疑,要么打压,要么嘲讽。在这样的氛围里学习,学生怎能感到幸福?让学生有幸福感首先要让学生有安全感,教师要面带微笑,对学生的“错误”有宽容心,对学生的点滴进步不惜表扬;其次是让学生有参与感,让学生参与经历独学、对学、群学、探学、展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再次是让学生有获得感,获得学习方法,获得思维提升,获得能力发展;最后是让自己的课堂有趣、有料,让学生盼着上。

总之,上一堂好课,我们不能仅仅是自我感觉良好,而更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感受。让学生有感觉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猜你喜欢

参与感造句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新闻报道中的“第一人称笔法”
造句
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