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2017-07-05童俊王凯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工业化湖北

童俊+王凯

内容摘要: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本文对工业化和城镇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湖北省的统计数据构建模型,并结合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就如何推进湖北工业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湖北 工业化 城镇化 农民收入

相关文献综述

(一)定性方面的研究

姚寿福、张华(2012)指出我国城镇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而工业化并没有使农民直接获益;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低相关度表明:我国经济的增长存在不和谐现象。翁贞林、张爱萍(2003)指出推进江西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民收入,一方面是要加速农村工业化进程,即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是要推进农村城镇化,促进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为产业结构优化和非农产业发展创造条件。

(二)定量方面的研究

郇红艳等(2014)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指出工业化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最强,影响程度不断增大,但可能出现对周围地区的虹吸效应,抑制农民收入提高,因此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追求数量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技术进步,强化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差异化发展。吴妍菲(2016)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均衡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现代化对福建省农民收入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湖北省工业化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突飞猛进,已形成以众多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汽车、冶金、机械、电力、化工、食品加工、纺织、建材、医药及电子产业为支柱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学术界通常用工业化率来衡量工业化发展的程度,工业化率是反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所起主导作用的程度。本文选取工业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计算工业化率。主要考察1995-2014年湖北省工业化发展现状(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1995-2014年间,湖北省工业化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局部也有下降的变动,2000-2002年,湖北工业化率从 35.2%下降到2002年的34.9%。2003-2008年,湖北省的工业化率保持缓慢上升,从35.3%上升到38.8%。2009-2012年湖北省工业化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从39.9%上升到43.8%。最近两年,则有下降的趋势。

湖北省农民收入现状

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变革和完善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农村生产力,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更是迸发出勃勃生机,农民生活日益富足,湖北农业正向现代化迈进。图2为1995-2014年间湖北省农民收入增长状况。

从图2可以看到,湖北省农民收入在1995-2002年之间呈缓慢上升趋势,由1511元上升到2444元,而从2003年开始,则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由2003年的2566元上升到2014年的10849元。

实证检验

(一)构建数学模型

本文建立如下模型:Log(y)= C0+C1*LOG(X)+C2*LOG(X1)+C3*LOG(X2(t-2))+a。其中:

Y: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本文中Y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余为解释变量。X:城市化率,城市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理论上应该和农民纯收入成正比例,因为城市化率越高,提供农民就业的机会越多。X1:农产品价格指数(以1990年为基数等于100),农产品价格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农产品价格水平的变化方向、趋势和程度的经济指标,是经济指数的一种,通常以报告期和基期相对比的相对数来表示。由于农民的收入部分来自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因此农产品价格指数会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X2: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工業化水平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工业化率越高,说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理论上与收入成正相关。t代表时间,由于工业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会在当期显现出来,而会受到前期的影响,故采取滞后2期变量。

(二)数据来源及实证检验

数据均从湖北省统计年鉴中获取,如表1所示,计量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三)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工业化率和农民纯收入呈正相关。根据回归结果显示,工业化率每提高1%,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影响将增加2.17倍。但工业化率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是有一定滞后性的,表明工业化率的提高不能马上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有影响,主要原因是农民进城务工有一个熟悉了解新技术的过程。由于计量模型中的R2为0.986,即该模型自变量的变化能解释因变量变化的98.6%,正表明这个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城市化率与农民收入正相关。城市化率与农民收入的弹性系数为0.53,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城市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对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水平的影响将增加53%,同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指数每上涨1%,则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增加1.9倍。

对策与建议

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加速工业化进程。我国目前的优势是劳动力多、劳动力成本低,应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可带动农业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实现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的转移,提高农民收入。同时,将工业生产引入农村,实现农村工业化,不但可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给农民提供从事工业等非农生产领域的机会,既是农村生产力的拓展,更能为农民发挥特长提供了更高更广的平台,并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发展,改变了农村搞农业、城市搞工业的传统发展格局,形成一种三大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扩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加快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足城市新增劳动力和农民进城就业的需要。从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增长可以看出,当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家庭收入贡献率降低时,工资性收入会为农民收入的继续增加提供有力的支持。现阶段在农村,一些经济落后的村镇发展急需的第三产业,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融保险等。因此,应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收入,活跃商业的同时,重点发展服务业,拓宽服务领域。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农村工业化程度的低下,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这和农业投入少,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尤其是教育资源、医疗卫生、公共交通服务的不完善,导致工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将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产生长期的影响。所以,只有对农村基础设施增加投入,才能改善农村落后的面貌,使农村经济得到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姚寿福,张华.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及对农民收入的影响[J].学术交流,2012(4)

2.何凡.农民增收的宏观环境浅析——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2(8)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工业化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