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抓感受细刻画

2017-07-03王老实

关键词:春潮黑云水线

王老实

我们说,习作者借助眼耳舌鼻身脑等感官通过对习作对象的状貌、性质、特征等方面的接触和认知,并以感知觉为基础,渗透着情与理的体察而呈现出的一种复杂心理状态就叫感受。获得感受是获得认识、形成思想的重要前提,是进行写作的必要条件,没有感受就没有写作。就感受途径而言,可分为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味觉感受、触觉感受、综合感受等。习作实践中,灵活自如地运用这些感受,就会让体验更加细腻真切,使描写更加清新动人。

一、抓视觉感受。如北师大版《海上的日出》中的片段: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该段文字,作家巴金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海上日出变幻图”——被黑云团团包围的太阳,如何竭尽全力,冲出重围,并用自己穿透一切的光芒改变了“画面”的主黑色调,而代之以“金色、紫色或红色”的多重色调。阴暗的背景也因此变得明亮。其中的画面主景黑云也迅即被太阳、云朵和海水所替换。此情此景,不仅给读者带来了视觉的明朗,同时也给人内心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这一切的达成均归功于作家善于借视觉感受的变化来巧妙展示所观之景的变化。

二、抓听觉感受。如北师大版《林中乐队》中的片段: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面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燕雀、莺和歌声婉转的鸫鸟,用清脆、纯净的声音唱着。甲虫吱吱嘎嘎地拉着提琴。啄木鸟打着鼓。黄鸟尖声尖气地吹着笛子。母鹿咳嗽着,狼嗥叫着。猫头鹰哼哼着。蜜蜂嗡嗡地响着。青蛙咕噜咕噜地吵一阵,又呱呱呱地叫一阵。

这是一台由林中乐队倾情演奏的专场音乐会。作者紧紧抓住不同演奏者的吹拉弹唱的风格,以听觉感受为切入点,凭借诸如“吱吱嘎嘎、咕噜咕噜、哼哼、嗡嗡”等具有独立意义的象声词,极力渲染了众声同发、万籁和鸣的热闹场景。让读者跟随文字的叙述去享受听觉的盛宴。倘若没有对听觉感受的成功描写,也就无法展示“林中乐队”变幻莫测的高超演技。

三、抓味觉感受。如北师大版《柚子树下》中的片段:

一个个硕大的柚子上挂满了露珠儿,缀在绿网上。不用吃,即使看一眼,也觉得又酸又甜还带点苦味的汁儿要溢出来。

柚子的味道到底咋样?文中没有抽象地描述,而是精准地抓住了味觉的感受,用并列加递进的“又……又……还……”句式进行了多元体验,从而更加准确地突出了柚子汁水兼具“酸、甜、苦”的复合特征,最终让读者达成对柚子味道的全面感知和深入了解。

四、抓觸觉感受。如北师大版《春潮》中的片段:

那冰封的大江在春天太阳的照射下,在山中雪水的冲击下,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在早春暖阳的照射下,在山间雪水的冲击下,封冻严实的江面慢慢融化松动。“酥”和“软”两个词,形象地刻画出那种春潮暗涌、寒意渐退的江面的变“态”。而这种特定意蕴的“态”,如不借助触觉感受的点睛之笔,或许就很难得到呈现。

五、抓综合感受。如北师大版《荷塘旧事》中的片段: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

此片段刻画了荷塘旧事之一——打水仗的紧张刺激。这种让人“闹得慌”的场面有声有色,主要得益于视觉与听觉的综合描写:瞧那“急速的水线”,“交射在一起”,还有“腾起”复又“落下”的“点点白珠”,让人目不暇接;听那“响成一片”的“哗哗撩水声”及“呀呀叫喊声”,奏响了童年的欢乐乐章。

在感受过程中,习作者要善于同时运用两种以上感受器官,对同一客观对象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多侧面的感受,以此获得多种感受效果。并将这种方法巧妙地用于写景抒情、表现心理、渲染气氛、增强描写的层次和文字的立体感上,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品其味、如触其表及如履其行”的真实感。

猜你喜欢

春潮黑云水线
春潮奔涌东方阔
漂流计划
漂流计划
黑云白云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草原春潮
水线光缆
水线光缆
男妖女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