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出他们内心的优雅

2017-07-01齐艳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鼻涕小手男孩儿

○齐艳

唤出他们内心的优雅

○齐艳

孜孜你好。

想让我们的学生“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文雅端庄”,我觉得于教导之外,必须相信他们——相信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优雅的自己。

我去年新接的一个班级中有一个男孩儿,开学第一天就给每一个任课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上午就与四个同学因争执而爆粗口甚至动手。家长也拽不起躺在地上打滚撒泼的孩子,他好像已“刀枪不入”。

“赏识教育”专家曾桂安教授说过“每一个孩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好孩子”。曾教授来我校讲座时,这个小男孩儿就坐我身边,他一直在一个小本子上做笔记。这一幕对我触动很大。

回到班里,我温柔地拥抱了这个小男孩儿,虽然动作有些不自然。被拥抱“突袭”,这个男孩儿显得茫然,整个身体都绷得紧紧地,但我分明看到了他嘴边羞涩却兴奋的浅浅的微笑。我当然知道“唤醒”的过程是漫长的,一个拥抱不会有多大的作用。

可这个小男孩儿的表现,却远远超出我的预期。他讲脏话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他把挥舞的拳头收回来的时候越来越多了;他上课做小动作时,我一瞅他,他会马上乖乖坐好……他心中的那个“好孩子”正在慢慢醒来。

我讲这个小故事,就是想说,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应该先相信他们能够优雅起来,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与爱,而不是先限制与约束。之后,再去引领他们自觉地做一个优雅的人。

当然,学校的规范教育也相当重要。我们学校设有专门的礼仪课,有专门的礼仪老师,从行、走、坐、卧等各个方面一点一滴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很重要的一点是:所有老师都必须以身作则。“优雅”的教师才能带出一届届“优雅”的学生。

在我们学校,只要孩子们有一点进步,我们就会为他们写一张有具体内容的“赏识卡”,在全班同学面前郑重地颁发给他们,以此调动孩子们的“内驱力”。一年级(七)班有一个小男孩儿,是留守儿童,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冬天的时候,一双小手黑乎乎的,手背都是皴,两道鼻涕总是擦不净。而且常常故意大声地夸张地擤鼻涕、咳嗽、用袖子抹鼻涕。

改变从那件事开始:年轻的班主任把他带进办公室,把他的小手轻轻地浸在温暖的水中,温柔地盯着他,帮他搓揉。刚开始扭动身子不配合的孩子渐渐安静下来,倔强的眼睛里涌上泪水。老师为他洗干净后,轻轻地握住孩子的小手,柔声说:“我相信你自己一样可以保持清洁卫生!”在以后的日子,他们默契地守护着一个美丽的约定。孩子值得肯定的地方越来越多,老师画着翘拇指图案的“赏识卡”也被孩子一张张宝贝似的收藏!一学期结束了,老师在他的“赏识卡”上写下:是不是自己也很欣赏现在的自己?老师和你一起期待那个更加优雅优秀的自己!加油!这小男孩现在被评为“文明礼仪标兵”,言谈举止已很接近小绅士。

孩子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荣誉感,能激发它们,则事半功倍。

学校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也有助于学生好的礼仪习惯的养成。这一点毋需多言。我们都有这种心理:走进一个干净的大厅时,不好意思乱扔乱吐。与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在一起,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无礼之处藏起。

另外就是要借助家长的力量。举止优雅的父母身边一定不会有一个在就餐时大呼小叫的孩子。

我校提倡班主任老师利用微信平台,及时和家长互动。老师利用家长上传的记录孩子在家中礼仪表现的照片或者视频,配上音乐,制作成精美的“我的美篇”,分享到班级群中,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璞玉,老师要做个耐心的“匠人”,一点点去打磨,去雕琢他们,不断告诫自己:去唤出他本身最美丽的样子。

孜孜,希望此短浅拙见对你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鼻涕小手男孩儿
流不尽的鼻涕
鼻涕瀑布
采集鲸鱼大“鼻涕”
大手牵小手
大象会吃到自己的鼻涕吗?
嗜夸如命的男孩儿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害怕自己是同性恋的男孩儿
我是五个男孩儿的妈
我要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