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开冥王星的神秘面纱

2017-06-30

自然与科技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视野冥王星天体

2015年7月14日上午,在NASA“新视野号”项目的运行中心APL,当时钟的指针指向7点49分,数百名科学家,和他们的友人、家人大声欢呼并拥抱在一起,很多人都禁不住流下激动的热泪。这一刻标志着“新视野号”探测器成功飞越了与冥王星的最接近点,它只有地月距离的1/30。而此时,在距离地球47亿公里的地方,“新视野号”探测器正在距离冥王星表面1.25万公里的轨道上继续前进。

至此,人类完成了,准确地说是美国科学家完成了对“九大行星”的探测考察工作。尽管冥王星已被降格为矮行星,和“新视野号”的探测成果,还有待陆续传回——

冥王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距离太阳最远,人类对其了解最少,命运也最坎坷的一个。

169年前,海王星被发现后,天文学家就对它的轨道进行研究,发现海王星之外还可能存在一颗行星。1915年,一份关于海王星之外天体观测报告出炉,详细描绘了可能存在的神秘天体。又过了15年,克莱德·汤博确定了这个天体的轨道,公转周期达到248年。鉴于这颗神秘天体处于太阳系外围,且当时人们认为这里远离太阳,充满了黑暗,因此用希腊神话中的“地狱之神”命名,翻译过来就是冥王星,于是它成了太阳系的第九大行星。

降级原因

开始因为计算的失误,冥王星的个头被认为是地球的好几倍,后来才发现它不仅比地球要小,甚至还赶不上月亮。但是因为它在当时看来的确与太阳的距离实在遥远,有近80亿公里,加之它是柯伊柏带上发现的唯一天体,其运行的轨道与其他八大行星相比,显得十分平面怪异,所以稳固占据了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的位置。

不是天文学家们始终未动掀翻冥王星宝座的念头,只是考虑到九大行星的定论已然深入人心,一旦更改势必带来很多的麻烦和误解,弄不好还可能使人们对宇宙的了解陷入混乱,不如依然维持现状,待时机成熟再做理论。

机会终于来了,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议上,经过激烈争论,正式规定了大行星的严格定义,即大行星必须符合以下三大条件:

首先是围绕太阳运行;二拥有足够质量,能够达到流体静力学平衡;三是已经清空了轨道周围区域。根据以上定义,不够资格的冥王星理所当然地被剔除出了大行星的行列,并被降格为矮行星。需要说明的是,冥王星目前是“柯伊柏带”——这个太阳系边缘小星体汇聚地中个头仅次于阋神星质量的第二大的矮行星。

本次发现

因为50亿公里的距离实在遥远,每秒30万公里的光速也要走上四个多小时,所以科学家一直无法看清冥王星的真面目。即使是让人类探测深空的慧眼——“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冥王星的图像,也一样模糊不清。故而,冥王星在天文学家的印象中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光点,只好凭想象推测这个星球的大致情形。

为了尽快揭开冥王星的神秘面纱,“新视野号”探测器已经在太空中飞行了漫长的9年多时间,飞行距离已经超过50亿公里。在今年7月14日北京时间19时:49分,它终于在距冥王星最近距离1.25万公里处飞过,这个距离仅相当于地球与月球之间距离的1/30。“新视野号”上携带的世界最先进光学摄像器材,在这个距离内足以清晰拍摄冥王星的真面目了。

7月16日凌晨三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了由“新视野号”探测器传回的最新冥王星以及它的卫星卡戎的照片,此组照片比以前的照片至少清晰10倍以上。

难怪NASA的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喜泪纵横,日思夜想的披着神秘面纱在我们面前晃动了半个多世纪的冥王星——终于被一点点地揭开神秘,逐渐显露出庐山真面目。说逐渐是因为“新视野号”需要两年多方能将自己记录的冥王星图像全部传回地球。

虽然信号以光速传播,抵达地球也要4.6个小时,而且信号微弱,数据传输速度还不到2kb/s,首批回传信号在经历了13个多小时的太空旅程后,才被NASA位于西班牙马德里的深空网测控站顺利接收。

“新视野号”在这几天的飞掠过程中收集冥王星表面、大气和环境相关的图像和数据,在未来的26个月内将陆续传回地球。

在新的高清照片上,科学家们发现了冥王星上的冰山,山的高度大概不到4000米,可能是由水冰构成。“新视野号”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阿兰·斯特恩博士介绍说,该冰山年龄不超过1亿年,与45.6亿年“高龄”的太阳系相比,实在是“太年轻了”。

“新视野号”最新收集的冥王星地表数据证实了冥王星拥有一个极冠,它主要由甲烷和氮冰组成。科学家在此前一直推测冥王星存在极冠的可能性,这次“新视野号”的探测结果证实科学家的判断。

在近距离掠过冥王星的前夕,NASA的科学家发现冥王星的直径要比早先预测的大一些。“新视野号”实地探测数据显示,冥王星的直径为1473英里(约2370公里),比先前科学预测的要大50英里(约80公里),从数据上看冥王星的个头的确比月球要小。

探测冥王星的几颗卫星,是本次探测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视野号”7月13日从46.6万公里外拍摄了冥王星最大卫星冥卫一卡戎的照片。冥卫一表面有些光滑的区域,表明地质上比较活跃。图上的斜线是个大峡谷,可能有4至6英里深。冥王星上的“心形区域”已被命名为“汤博”,借以纪念冥王星的发现者克莱德·汤博。85年前,年仅24岁的克莱德·汤博发现了这颗位于数十亿公里外的神秘天体,如今他的部分骨灰也随着“新视野号”抵达了冥王星。冥王星的发现者终于“星际穿越”到了冥王星。

重要意义

闻知“新视野号”传来冥王星的重要信息,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的霍金也坐在轮椅上给美国科学家发出一段视频祝福:我想恭喜新视野的团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它先进的团队,十年来一起开拓性地探索遥远的冥王星以及柯伊伯带。新视野号带来的发现也许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我希望冥王星能够帮助我们,我将会紧密关注并且希望你们也会这样。

谈到本次冥王星探测的重要意义,阿兰·斯特恩表示,冥王星的直径比原先的测定数值更大说明着冥王星的密度更低,这也就意味着其组成成分中水冰的含量要比原来估算的更高。但这一初步结果已经让冥王星和阋神星之间的密度差异更加扩大(阋神星的质量要比冥王星大27%左右),表明兩者的形成历史存在很大差异。

而冥王星比原先更大的直径数据也证明,它的大气层要比原先设想的更薄,其大气的最底层(对流层)的深度也要低于原有估计。大气科学家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判断这一探测结果对于他们手中现有的冥王星大气模型意味着什么。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认为,“新视野号”的本次探测活动,得到不少意外收获。比如在冥王星上角上发现的暗斑,它确切是什么都需要以后做进一步的研究。此外,冥王星会不会有环、会不会有新的卫星,这些问题都可能在这次探测任务中找到答案。

猜你喜欢

新视野冥王星天体
“新视野”号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太阳系边缘悬浮着神秘天体
更进一步
“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测试题
被误会的冥王星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九大行星的证件照
现代天文学如何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