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2017-06-29刘源,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奶业苜蓿种养

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苜蓿是奶牛等草食动物的重要优质饲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国家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投入专项资金,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带动优质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质量快速提升,有力促进了苜蓿产业和奶业的发展。随着奶牛等草食动物养殖的发展,对优质苜蓿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十三五”期间,种植业结构调整、草食畜牧业发展、奶业发展等对苜蓿产业提出了新要求,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试点、草牧业试验示范等政策措施,为苜蓿生产发展提供了机会。为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提升草产品和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和《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农业部制定了《全国苜蓿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农牧发〔2016〕15号),并于2016年12月27日正式发布。这也是我国首次针对苜蓿出台产业规划。

总体思路。要坚持优质苜蓿供给“国内为主、适当进口”的基本方针,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优化种养区域布局,加强苜蓿草种繁育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加工,推行种养结合发展模式,提高苜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促进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改造提升优质苜蓿种植面积300万亩,苜蓿干草单产达到600千克/亩,增加优质苜蓿产量180万吨,优质苜蓿自给率达到80%左右;二级及以上标准的苜蓿干草比例达到55%以上;新增或改造提升苜蓿种子田面积10万亩,苜蓿种子单产达到30千克/亩;发展壮大100家万吨级苜蓿草业龙头企业,建设500个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奶牛(或其他草食动物)的种养结合示范场,建设238个优质苜蓿重点县。苜蓿单产、质量、优质率和商品率进一步提升,草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种养结合更加紧密。

区域布局。根据苜蓿自然适宜性、区域生产条件及现状,结合全国奶业发展规划,《规划》将苜蓿产业分为东北及内蒙古、西北、华北和南方四个发展区域。要求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分类施策。东北及内蒙古区要发挥牛羊养殖量较大的优势,推行草田轮作,发展苜蓿干草生产,促进种养结合。西北区要发挥苜蓿传统种植区的优势,重点建设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苜蓿产业化,提高加工水平和商品化率。华北区要发挥自然条件较好和市场需求量大的优势,充分利用粮改饲政策,加快建设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南方区要因地制宜,发展苜蓿青饲和半干青贮。

主要任务。《规划》提出了苜蓿产业发展的四项重点任务。一是提升苜蓿良种生产能力。加强苜蓿育种技术研究,加大苜蓿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力度,提高苜蓿良种化水平。二是加强优质苜蓿基地建设。在全国新增或改造优质苜蓿种植基地600万亩,加强田间设施建设和技术服务,提高苜蓿标准化生产水平。三是推进苜蓿生产机械化。实施苜蓿生产机械化提升示范行动,改造提升100个苜蓿种植企业(合作社)机械化生产水平。四是促进种养结合发展。建设500个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奶牛(或其他草食动物)的种养结合示范场。加强示范场设施建设,推广应用饲草料高效调制饲喂技术,完善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设施。

保障措施。《规划》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质量检测制度,健全市场营销体系,强化科技支撑等措施加大扶持和引导,提高苜蓿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水平,促进苜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奶业苜蓿种养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不同种植区陇东苜蓿营养价值的比较研究
苜蓿的种植技术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要造就一片草原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