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2017-06-28陶云丽

新课程·上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表现力美术教育

陶云丽

(丽水市青少年宫)

摘 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3~6岁的儿童通常都是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考的,他们运用感官探索周围的世界,而且对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实践证明,美术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学前儿童对美的表现力、理解力和感受力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逐渐培养起来的。日常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的美化,人们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中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发散和有限的。所以,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表现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及创造力

美术教育对儿童的智力及创造才能都有较大的帮助。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活动,儿童在动手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例如物象的形态、结构、色彩和比例等,使这些因素在头脑中留下较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借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去动手表现。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积极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儿童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依靠表象来作画,而表象又取决于感知,感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记忆和想象。例如,教师准备让儿童画某一株植物的绘画,就可以带他们到花园里面观察植物,并不断地提示他们:看植物长什么样,要画的植物区别于其他植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特点,这样就能促使儿童去观察,经过观察将植物的形象牢牢地记在了脑海中,那么回来之后,再经过自己的回忆,将该种植物画出来。这样的训练过程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

三、美术教育对于增强儿童手和脑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在绘画或做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在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就必须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到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速度和力度,因为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以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手的动作又是与思维活动直接相联系的,信息由手传导给大脑,又由大脑传导给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响应的运动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四、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个性特征

美术教育,主要是强调热爱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对于儿童来讲,无论是绘画还是美工制作,都离不开激发他们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并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的学习体验,同时也有助于儿童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儿童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美术活动能增强儿童对生活的热情,是特别极具创造性的活动中,过程还是结果对他来讲都是亲切和有趣的,会使他们兴奋和向往。所以美术活动是对他们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见,美术教育在于通过儿童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其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美术教育能促进学前儿童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果

各种研究表明,人的左右大脑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主要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控制区域,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儿童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儿童画画、唱歌、跳舞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的磨炼,会有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各种事实反复证明,儿童画画、动手制作与学习其他知识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美术教育和其他各学科的活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常识语言类教学为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的内容反过来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有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总之,全社会都要有重视儿童艺术启蒙教育的意识,并且把它作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和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从小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工作都大有益处。所以,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和注重美术教育,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表现力、感受力、理解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邰吉南.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臧燕平.浅析学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5(8):198-199.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表现力美术教育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