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提高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探讨

2017-06-27梁小琼梁丽玲苏秀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家庭护理早产儿

梁小琼+梁丽玲+苏秀丽

【摘要】 目的 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FCC)模式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早产儿母乳喂养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早产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 研究组给予FCC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早产儿接受护理后母乳喂养率的改善情况。结果 接受护理后, 研究组早产儿最初母乳喂养例数为17例, 最后母乳喂养例数为32例, 母乳喂养率为94.12%, 对照组早产儿最初母乳喂养例数为16例, 最后母乳喂养例数为22例, 母乳喂养率为64.71%;研究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性护理方式相比较, FCC模式更适合应用于NICU早产儿中, 其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 家庭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母乳喂养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89

早产儿又称为未成熟儿, 所指的是胎龄<37周出生的活产婴儿。通常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 其体重、头围、器官功能以及适应能力都比较差, 为此早产儿在出生后所需要的营养要比足月儿更多[1]。而母乳喂养对于早产儿而言是最佳的营养来源。临床上已有不少研究证明母乳喂养不仅仅能够给予早产儿足够的营养, 还能提高对早产儿的救治[2]。早产儿由于体质较差, 所以其在出生之后都会被安排进入NICU内, 而目前我国国内NICU为封闭式管理, 并不能随时给予其母乳喂养, 由此对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有所影响, 进而影响早产儿的营养补充, 为此作者在此方面做出了相关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NICU 2016年1~11月所接收的6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早产儿在入院48 h内均没有母乳喂养禁忌证。将早产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4例。研究组男19例, 女15例, 出生孕周25~36周, 平均出生孕周(30.5±2.0)周。对照组男18例, 女16例, 出生孕周24~36周, 平均出生孕周(31.0±1.8)周。两组早产儿出生孕周、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性护理, 护理内容:为早产儿营造舒适的生存环境、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早产儿的生命特征, 对病房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消毒隔离, 护理人员需要根据医嘱给予早产儿静脉营养或者是肠内喂养。

1. 2. 2 研究组 给予FCC模式护理, 护理内容:①对早产儿母亲的护理[3]。对早产儿母亲进行母乳的收集、运送和储存等方面的宣教。在早产儿入院之后, 护理人员为其母亲制定吸乳日记并将日记下发给每一位早产儿的母亲。然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早产儿母亲进行吸乳目标宣教, 对于早产儿吸乳的次数最好为10~12次/d, 其中夜间最少要进行1次吸乳[4]。吸乳日记的制定能够方便护士在收取母乳时查看, 以便对早产儿母亲吸乳的趋势、次数和泌乳量有大致的了解, 对促进早产儿母亲坚持吸乳也有利。②对早产儿家庭的护理。针对早产儿的家庭,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护理。早产儿在入住NICU后, 护理人员应让其家属和母亲加入专门的微信平台, 并让早产儿家属密切关注微信平台的动态[5], 然后护理人员可以将早产儿每日所需乳量等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告知其家属, 让家属能够及时了解早产儿的具体情况, 由此进一步鼓励早产儿母亲坚持对其进行母乳喂养。③对早产儿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每日将早产儿母乳的喂养量、喂养次数、送母乳量等信息作出统计, 及时与送奶量少的早产儿家属进行沟通, 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指导, 提高家属储送母乳的积极性。④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 早产儿父母进入病区进行探视, 并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参与照顾早产儿的活动, 例如抱抚、亲自喂奶等多项护理干预措施, 以此来增加早产儿与父母之间的互动, 增加双方的情感。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护理之后, 研究组早产儿最初母乳喂养例数为17例, 最后母乳喂养例数为32例, 母乳喂养率为94.12%, 对照组早产儿最初母乳喂养例数为16例, 最后母乳喂养例数为22例, 母乳喂养率为64.71%;研究组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FCC模式是在1972年时被FOND学者所提出的, 自该护理模式提出以来, 便是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庭关系的有效手段[6]。在FCC模式当中, 其比其他护理模式要更强调早产儿的成长过程在家庭当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研究主要以本院NICU近年来所接收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使用常规性护理和FCC模式。通过研究发现, 使用FCC模式早产儿的母乳喂养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在FCC模式当中, 护理人员分别针对早产儿、早产儿母亲以及早产儿家庭制定相关护理内容。通过这几方面的护理, 使早产儿母亲及其家庭都能接受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 以此来纠正母亲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错误观念, 帮助早产儿母亲建立母乳喂养的信心。此外, 本次研究所制定的计划中有运用到微信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充斥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有效的利用微信平台, 能够让早产儿母亲及家属时刻了解早产儿的最新状态, 由此来减少早产儿父母因与其分离所造成的焦虑感与不安感, 更进一步的促進早产儿母亲的泌乳量。以此来保证早产儿母亲每日的吸乳量, 为早产儿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综上所述, 对NICU早产儿使用FCC模式对于增加早产儿母乳喂养率是有利的, 使用FCC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早产儿母亲的心理压力, 提高早产儿母乳的泌乳量, 帮助早产儿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息, 以此为早产儿的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使早产儿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蔡如意.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监护病房的实施效果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7):147-148.

[2] 林梅. 早产儿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的研究现状. 右江医学, 2013, 41(6):907-909.

[3] 温碧霞, 林明珠, 左雪梅. 舒适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工程, 2016, 23(4):521-522.

[4] 谢立华, 伍玲, 杨郁, 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25):42-43.

[5] 郭晓萍.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现状. 全科护理, 2015, 13(25):2477-2480.

[6] 李素玲, 张广辉. NICU中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观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8):82-83.

[收稿日期:2017-03-02]

猜你喜欢

家庭护理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的头号敌人:呼吸系统疾病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早产儿喂哪种奶粉好
胫腓骨骨折患者体外固定装置术后家庭护理效果分析
家庭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尿路感染效果
社区家庭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及家庭护理指导
早产儿的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