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影响的分析

2017-06-27吴志华林茴陈小欢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手术效果

吴志华+林茴+陈小欢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手术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82例进行手术的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焦虑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焦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改善患者焦虑的心理状态,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手术;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7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on surgical nursing effect. Methods A total of 82 patients with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anxiety degree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1% than 75.6%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nxiety cases at admission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ess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nxiety cas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at admission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SAS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in surgical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e of anxiety.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using in clinic.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mode; Surgical; Effect

臨床上使用手术治疗是一种具有危险性的治疗方案, 一般情况下, 手术治疗具有治疗时间长、患者病情严重、创伤性大等特点, 且手术治疗易引起多种并发症[1]。因此, 对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其病情的缓解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院对手术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具有明显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2例, 女19例, 平均年龄(39.2±12.1)岁;骨科手术16例, 肝胆外科手术9例, 普外科手术13例, 妇产科手术3例;锥管内麻醉28例, 全身麻醉13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23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38.3±

10.6)岁;骨科手术12例, 肝胆外科手术8例, 普外科手术15例, 妇产科手术6例;锥管内麻醉30例, 全身麻醉1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及采取的麻醉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功能锻炼, 治疗配合以及饮食等方面。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包括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术前护理 ①鉴于患者对手术情况的不了解, 易产生抑郁、焦虑心理, 因此, 护理人员要在手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 向患者讲解手术的操作过程、手术一般所需时间及手术相关知识, 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②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 在术前尽可能平复患者的情绪并予以安慰, 指导患者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③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核对好患者相关信息, 指导好患者练习最合适的体位, 准备手术所需要的器械。

1. 2. 2 术中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 根据手术体位铺啫喱软垫, 防止手术压疮;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要面带微笑并向患者讲解手术室的情况, 要求语言亲切以消除患者的焦虑心理;建立外周静脉时, 使用利多卡因喷雾剂给需静脉注射的部位喷射进行表面麻醉, 3 min后再穿刺留置针, 动作要轻柔,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及准确度;手术中要保证手术室的温湿度, 给患者手术范围外的部位加盖空气加温毯;术中给患者切口冲洗用的生理盐水及输注的非胶体液体需加温至37℃;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做好应急措施, 预防术中发生意外情况。

1. 2. 3 术后护理 术后用温盐水给患者擦拭皮肤上的污迹、血迹, 再次清点手术器械。护送患者至复苏室, 与复苏室护士详细交接患者手术情况, 注意调节复苏室温湿度,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除此之外, 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沟通, 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变化, 便于更好的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 并调查患者的满意程度, 其分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满意指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 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一般指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不满意指经过护理之后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 生活质量有所下降。满意度=(满意+

一般)/总例数×100%。根据SAS量表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评分[2], 重度焦虑评分>70分, 中度焦虑为60~70分, 轻度焦虑为50~60分, <50分为无焦虑症状。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 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5.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比 对照组入院时有38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14例、15例、9例, 治疗组入院时有37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13例、16例、8例。对照组术前有27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6例、14例、7例, 治疗组术前有17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4例、10例、3例。对照组术后有14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3例、7例、4例, 治疗组术后有5例出现焦虑, 其中重度焦虑、中度焦虑及轻度焦虑的患者分别有1例、3例、1例。入院时两组焦虑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焦虑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术前及术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了很多, 这就对医护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 尤其手术患者, 需要更优质化的护理服务。在临床中, 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身体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同时引起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最终影响康复效果[3]。因此, 对手术患者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及其重要。目前临床上采用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针对性较强, 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等[4]。一般情况下, 医护人员会根据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 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 在这三个阶段对患者进行护理, 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5]。

本文中对治疗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 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 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采取防压疮及防止低体温措施, 术后对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及时沟通等,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 降低了患者的焦虑程度。

综上所述, 对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 临床效果显著, 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雪英.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信息, 2014, 27(31):166.

[2] 杨明菊.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2):42-43.

[3] 黄金娣.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13):88-89.

[4] 王洪艳, 王君照.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应用效果观察. 医学信息, 2016, 29(9):333.

[5] 卢瑛.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医学信息, 2013, 26(10):457-458.

[收稿日期:2017-03-10]

猜你喜欢

手术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探讨
舒适护理在甲状腺手术后早期应用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各种运动项目的锻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