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017-06-27雷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常规治疗不良反应

雷云

【摘要】 目的 对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60例重型肝炎患者, 将患者简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 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清前白蛋白(PA)均明显较治疗前升高, 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明显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肝细胞生长素在重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可观,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 重型肝炎;促肝细胞生长素;常规治疗;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42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clinical effect by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hepatitis.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severe hepa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to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ison was made on changes in liver function indexes, adverse reactions, and mortality cond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higher prothrombin activity (PTA), serum prealbumin (PA), and lower total bilirubin (TBIL),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fter treatment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better improvement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nthe two group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mortality (6.67%)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0.00%),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shows excellent effect in treating severe hepatitis, and it is worth widely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Severe hepatitis; Hepatocyte growth-promoting factor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dverse reactions

重型肝炎具有發病急、病情凶险且复杂等特征, 该疾病具有较多的并发症, 且治疗的难度较大。据统计[1], 该疾病的病死率在50%~70%, 是临床中急需获得解决的难题。由于病情具有较快的进展速度, 使用常规的抗病毒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所获得的效果欠佳。促肝细胞生长素是目前临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辅助治疗重症肝炎的药物[2]。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将促肝细胞生长素用于重型肝炎治疗的效果, 为今后临床对该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详细内容见下文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0例重型肝炎患者选为研究对象, 通过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39~68岁, 平均年龄(49.76±6.08)岁;根据病原学分型可将其分为2例甲型肝炎患者, 26例乙型肝炎患者, 1例丙型肝炎患者, 1例戊型肝炎患者。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 女14例;年龄40~70岁, 平均年龄(50.03±6.66)岁;其中3例为甲型肝炎, 25例为乙型肝炎, 1例为丙型肝炎, 1例为戊型肝炎。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原学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即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还原性谷胱甘肽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 为其使用新鲜血浆以及白蛋白等进行支持治疗;同时口服恩替卡韦, 1次/d, 0.5 mg/次, 观察周期为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 取120 mg促肝细胞生长素融入至浓度为10%的250 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 1次/d, 治疗4周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肝功能PTA、PA、TBIL及ALT改善情况, 对其不良反应发生与死亡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PTA为(35.62±1.43)%、PA为(139.93±3.17)g/L、TBIL为(295.76±10.86)μmol/L、ALT为(270.96±15.47)U/L;治疗后PTA为(58.95±4.06)%, PA为(239.95±5.13)g/L, TBIL为(96.93±7.65)μmol/L, ALT为(98.93±11.32)U/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PTA为(35.59±1.56)%, PA为(139.75±2.96)g/L, TBIL为(295.03±10.47)μmol/L, ALT为(270.03±15.24)U/L;治疗后PTA为(50.43±2.71)%、PA为(226.13±6.06)g/L、TBIL为

(105.72±10.35)μmol/L、ALT为(128.75±21.46)U/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TA、PA均明显较治疗前升高, TBIL、ALT明显较治疗前下降, 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死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为肠炎、皮疹及低热等,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 经处理后均改善, 未对治疗产生影响;有2例死亡, 其死亡率为6.67%。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未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但有9例患者死亡, 其死亡率为3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肝炎因肝细胞发生广泛性及大量的坏死, 使得其肝功能出现严重的障碍, 病情极其凶险且病症复杂伴随较多的并发症。疾病的病死率较高, 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尚未有特效的治疗措施[3]。肝细胞坏死以及肝功能衰竭是重型肝炎的主要特征, 由于患者的肝细胞发生大量的坏死, 无法代谢与分解体内存在的各种毒性物质, 降低了激素的灭活功能, 紊乱的内环境对肝细胞的再生存在不利影響, 使得临床的死亡率提升。

常规治疗中的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等药物可以对肝细胞及肝功能进行保护, 可发挥抗炎及对肝细胞膜进行保护的功效[4]。促肝细胞生长素是由健康乳猪的新鲜肝脏中所提取的物质, 呈无色的液体状, 该药物是目前临床中一致认为可以对肝细胞的再生产生促进作用的药物, 经相关实验证实[5], 促肝细胞生长素可将存在肝衰竭症状动物的死亡率降低, 在临床的应用中效果确切, 且使用的时间越早, 则用药后所获得的效果越佳。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以对发生病变的细胞进行恢复, 还可以对内毒素的损害进行抑制, 同时可以对肿瘤坏死因子的活性进行控制, 进而对肝功能进一步的衰竭发挥阻止作用[6]。重型肝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 但是在本次研究中, 给予重型肝炎患者常规治疗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 其死亡率明显较单独使用常规治疗的患者低, 表示为重型肝炎患者增加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 可以将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 将疾病对患者生命安全所存在的威胁减轻。除此之外, 促肝细胞生长素可以对患者体内循环的免疫复合物进行清除, 可以对细胞的免疫进行抑制, 为发生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进行治疗, 可以对感染后所引发的免疫性损伤进行减轻[7, 8]。研究中经常规治疗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 亦可证实上述观点。

本次研究中,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A、TBIL、ALT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较治疗前改善, 且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 其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可观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鸿, 张人凤. 异甘草酸镁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四川医学, 2013, 34(2):275-277.

[2] 周虹.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30):53-54.

[3] 常荣天.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对生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4, 28(7):130-131.

[4] 杨襄蓉, 刘艳. 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血清学指标及病情转归的影响.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6(8):758-761.

[5] 杨丽, 张文洁, 张佩婷, 等. 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6):204-206.

[6] 窦芊, 杜敬佩, 杨瑞, 等.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5, 25(28): 66-69.

[7] 尤晋丽.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5(26):159.

[8] 刘芙蓉. 静脉注射促肝细胞生长素严重不良反应1例护理.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 10(27):82-83.

[收稿日期:2017-03-27]

猜你喜欢

常规治疗不良反应
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体会
前列地尔治疗高龄糖尿病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常规治疗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