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地区不同民族3岁以下儿童营养性贫血现状分析

2017-06-27蒋浩荣毛莲黄月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益生菌儿童

蒋浩荣+毛莲+黄月玲

【摘要】 目的 分析喀什地区不同民族幼儿营养性贫血现状及解决措施。方法 1800例喀什地区接受治疗的营养性贫血患儿(3岁以下), 按照民族不同分成汉族组、维族组、塔族组, 每组600例。检测不同年龄、性别、地域的贫血发生率、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结果 汉族男性幼儿贫血相对较多, 塔族及维族女性幼儿贫血相对较多;三组小儿均以1~2岁患病率最高, 其次为2~3岁, 最低为0~1岁, 贫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性儿童血红蛋白相对最高, 塔族女性儿童血红蛋白含量相对最低;平原及高原地区贫血情况, 平原地区贫血率为39.42%(473/1200)低于50.50%(303/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区域3岁以下幼儿贫血相对平原高发, 而且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而且汉族男性幼儿多见, 塔族及维族女性小儿多见, 可能性原因在于民族之间喂养习惯不同, 且高原区域物资相对缺乏。

【关键词】 营养性贫血;儿童;血清铁;益生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39

营养性贫血主要是指缺铁性贫血(IDA), 主要是由于铁元素严重不足造成血红蛋白合成量下降, 引发贫血, 是一种国内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据医学文献报道, 婴幼儿IDA发病率约7.8%~20.5%。诱发铁元素缺乏原因诸多, 主要包括先天不足、营养失衡、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或因患病造成的铁元素丢失过多, 如腹泻、面色苍白等[1]。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喀什辖区1市11县就诊的营养性贫血患儿(3岁以下)1800例, 按照民族不同, 分成汉族组、维族组以及塔族组, 分析不同民族之间贫血现状以及原因,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喀什地区1市11县进行贫血情况抽样调查, 研究对象共1800例, 其中汉族抽检地区为喀什市区, 塔吉克族及塔族组抽检地区分布在喀什地区的市县及乡镇。按照民族不同分成汉族组、维族组、塔族组, 每组600例。

1. 2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0~3岁;②血红蛋白(Hb)<110 g/L;③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0.31;④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⑤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26 pg;⑥血清铁含量<10.7 μmmol/L;⑦能够耐受本次治疗, 并顺利完成[2]。

1. 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除缺铁性贫血以外类型的贫血;②参加本次研究前30 d内服用过任何含铁制剂或他补血药物;③无重要脏器严重疾病;④无法耐受本次治疗或中途脱出。

1. 4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儿均在空腹状态下抽取末梢血20 μl, 送检实验室检验血红蛋白水平, 并对小儿的喂养史、是否存在急慢性传染病史、出生史等信息进行调查分析, 并将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 便于查阅。其中负责抽血、检验血红蛋白的医疗机构均为喀什地区医院, 在当地具有良好口碑。负责本次研究项目共5名, 包括高级1名、中级职称4名, 分工明确。研究人员中包含维族成员, 便于与少数民族交流。所有参与本次人员的医务工作人员均在研究开始前分批接受统一培训, 或视频培训, 保证检验结果一致性良好[3-5]。

1. 5 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民族间的血红蛋白差异及贫血患病率差异;对平原与高原间小儿贫血情况比较。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不同民族间贫血率比较 汉族组3岁以下幼儿按照不同年龄分成0~1岁189例, 1~2岁232例, 2~3岁179例;维族组3岁以下幼儿按照不同年龄分成0~1岁195例, 1~2岁227例, 2~3岁178例;塔族组3岁以下幼儿按照不同年龄分成0~1岁199例, 1~2岁225例, 2~3岁176例。三组小儿均以1~2岁贫血患病率最高, 其次为2~3岁, 最低为0~1岁, 贫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同民族婴幼儿血红蛋白检测比较 汉族男性儿童血红蛋白相对最高, 塔族女性儿童血红蛋白含量相对最低;三组儿童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三组小儿检测血红蛋白结果显示, 汉族组小儿血红蛋白含量(110.98±

14.78)g/L, 维族组小儿血红蛋白含量(108.35±16.30)g/L, 塔族组小儿血红蛋白含量(105.65±14.45)g/L, 组间血红蛋白含量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且三组小儿血红蛋白含量均为市县样本更高。

2. 3 平原及高原地区贫血情况比较 平原及高原地区贫血情况, 平原地区贫血率为39.42%(473/1200)低于50.50% (303/6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 4 平原及高原地区贫血不同性别及年龄血红蛋白检测情况比较 平原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检测血红蛋白含量高于高原地区,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IDA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体内铁元素不足, 进而引发血红蛋白合成量降低, 导致贫血发生, 可作为婴幼儿智力身体发育情况的独立影响危险因素, 在发现后需立即给予足够铁剂, 促进血红蛋白合成量增加, 缓解贫血症状。而在补充铁元素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是铁元素的吸收[6-8]。本次研究对喀什辖区内11个显示进行3岁以下小儿贫血情况调查, 从抽样调查到撰写论文, 时间跨度2年多, 高原区域3岁以下幼儿贫血相对平原高发, 而且血红蛋白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而且汉族男性幼儿多见, 塔族及维族女性小儿多见, 可能性原因在于6个月以后在小儿的喂养过程中逐渐加入辅食, 而且民族之间喂养习惯不同, 高原区域物资相对缺乏。因此, 在喀什地区应加强贫血知识的宣传, 加大对少数民族合理喂养方式的宣传, 关注小儿营养状况, 降低贫血情况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邬文伟. 右旋糖酐铁联合合生元益生菌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前瞻性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20):3284-3286.

[2] 余孔贵, 梅启雯.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情况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18):2896-2898.

[3] 李芳春, 肖习蓉.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调查.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9):1400-1401.

[4] 陈丽. 宁波市海曙区0~2岁儿童常见營养性疾病监测情况分析.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4, 22(8):885-887.

[5] 张婷, 徐苗, 阿尔肯·阿不都瓦依提, 等. 喀什市维吾尔族初中生营养状况与生活方式的关系. 中国学校卫生, 2016, 37(1):114-116.

[6] 黄健英, 何丽碧, 黄旭珊, 等. 广州市番禺区早产儿在2岁内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调查. 广东医学, 2016, 37(21):3263-3265.

[7] 雷庆龄, 戴碧涛, 宪莹, 等.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4, 16(1):16-19.

[8] 李卫民, 孙英, 祖母拉提·阿不都热依木, 等. 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小学生日常生活方式与营养状况. 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7):1063-1065.

[收稿日期:2017-03-27]

猜你喜欢

益生菌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饭后补充益生菌效果更佳
益生菌真相
如何选择适合你的益生菌?
益生菌的是与非
益生菌真的是“万能药”吗?
喝益生菌饮料不如喝酸奶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