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应用研究

2017-06-27蔡辉林卓茂丁度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1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蔡辉+林卓茂+丁度彬

【摘要】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均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经磁敏感检查确诊68例患者合并脑微出血。之后对其开展MRI常规序列, 包括T2WI、T1WI和DWI扫描, 以及SWI检查, 并比较几种检测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 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T2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DWI(b=0)图像中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本组被检出脑微出血的68例患者中, 68例患者基底节、丘脑均检测出微出血, 21例患者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检出脑微出血, 12例桥脑出现脑微出血, 8例检出小脑白质脑微出血。全部100例患者中, 经过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最终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 经T2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50例, 经T1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 经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 经S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SWI分别与DWI、T2WI、T1W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进行诊断时, SWI的诊断准确率较高,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磁敏感加权成像;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4.032

脑微出血(cerebralm icrob leeds, 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 被认为是一种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变的生物学标志。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通常急性脑梗死患者都合并不同程度脑小血管病变, 当患者发生脑梗死后, 很容易并发脑微出血, 如何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出现的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症状进行确诊, 对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改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临床上对脑出血患者通常采用CT进行诊断[2]。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 采取MRI进行诊断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但当患者合并脑微出血时, 诊断准确率将大大降低[3]。磁敏感加权成像属于一类新的三维采集成像信号的序列, 对于磁场均匀性改变的信号采集, 敏感度极高[4]。本次研究就选取2016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测急性脑梗死并脑微出血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1~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 经CT检查排除出血性脑卒中患者, 经磁敏感检查确诊68例患者合并脑微出血。其中男62例, 女38例, 年龄49~88岁, 平均年龄(62.3±10.2)岁,

脑微出血时间20~57 h, 平均脑微出血时间(35.1±4.6)h。同时对生命体征不稳定, 以及不能配合完成检查的患者进行排除。

1. 2 研究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所有患者均在完成CT检查后24~48 h内进行磁共振扫描。MRI的扫描仪器为德国Simens公司生产的1.5T Avanto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首先进行常规磁共振横轴位T2WI、T1WI、DWI扫描, 最后进行SWI扫描。T2WI的扫描参数设置为回波时间(TE)85 ms, 重复时间(TR)为5000 ms, 矩阵为336×512, 激励的次数为2次, 间隔控制为1 mm, 层厚控制为5 mm。T1WI的参数设置为TE 8.7 ms, TR为500 ms, 反转角控制为90°, 矩阵为201×230, 激励的次数为2次, 间隔控制为1 mm, 层厚控制为5 mm。DWI扫描参数设置:TE为85 ms, TR为4000 ms, 矩阵为335×512, 层厚控制为5 mm, 层间隔1 mm, 激励的次数为3次。SWI扫描的参数进行设定:TE为40 ms, TR为49 ms, 反转角设置为15o, 层厚控制为2 mm, 层间隔0.4 mm, 矩阵为448×168, 因子1.5。SWI扫描后采取MinIP法对图像进行处理。然后对患者开展由两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进行图像诊断。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磁敏感成像影像学特点 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 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T2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DWI(b=0)图像中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见图1~4)。本组被检出脑微出血的68例患者中, 68例患者基底节、丘脑均检测出微出血, 21例患者在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白质检出脑微出血, 12例桥脑出现脑微出血, 8例检出小脑白质脑微出血。

2. 2 三种检查手段检出面积及检出率比较 全部100例患者中, 经过CT检查排除急性出血性脑卒中, 最终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 经T2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50例, 经T1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 经D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49例, 经SW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为68例。SWI分别与DWI、T2WI、T1WI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脑微出血是脑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 被认为是一种有出血倾向的脑小血管病。CMBs 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脑白质改变严重程度、急性梗死及腔隙性梗死灶等有關, 是其临床危险因素。CMBs的严重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微血管损伤的程度, 预示可能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 因此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CMBs 的出现率较高[5]。

随着磁共振技术的不断发展, 目前MRI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近年来, 许多学者都对脑出血采用梯度回波T2WI进行诊断的准确性进行研究, 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6]。T2WI属于一种二维横轴面成像, 虽然在对脑出血进行检测时, T2WI的敏感性较高, 但是在对小的出血灶进行检查时, 很容易造成漏诊, 因此不具备较高的检查准确性[7]。SWI属于一种新的MRI成像技术, 其与T2WI、T1WI、以及质子密度都有所不同, SWI在进行检查时, 会将强度图像, 以及相位图像产生, 然后通过系统处理, 将相位图像在滤波作用下, 生产相位蒙片, 所产生的相位蒙片再与强度图进行整合, 在最小密度投影法下, 从而得以具有极高分辨力, 属于3D梯度的回波图像[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取SWI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进行检查, 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9]。

脑微出血在磁敏感成像序列上表现为圆形、点状均匀低信号影, 部分病灶表现为不均匀成像。在T1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T2加权图像上为类圆形等或稍低信号影, 在DWI(b=0)图像中表现为环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本研究发现CMBs分布特点主要位于基底节、丘脑, 其次是大脑皮层、皮层下白质, 脑干和小脑较少。主要是因为CMBs 多因高血压或血管壁淀粉样变引起的血管破裂、微量出血, 受累血管多为豆纹动脉、前脉络膜支等细小动脉, 形成CMBs 多发生于基底节、丘腦、皮层及皮层下白质, 偶尔也发生于脑干及小脑[10]。

SWI作为磁敏感成像序列, 从根源上对其进行分析, 可以发现, 但凡能够将局部的字长的均匀性进行改变, 使其不均匀, 就可能导致SWI图像信号发生改变, 比如患者的脑内铁沉积、钙化等, 通常情况下采取SWI进行检查, 图像呈现为低信号, 在对其进行诊断时, 需要与常规扫描序列进行有效结合。随着年龄的增长, 机体脑内的某些灰质核团的体积会逐渐增大, 从而导致铁质沉积的发生, 但这些呈现为低信号的铁沉积, 由于具有对称性, 同时位置在基底节区, 因此鉴别较为简单。

综上所述, 急性脑梗死中合并脑微出血患者经磁敏感成像检查, 可清晰观察到脑微出血, 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因此,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SWI检查, 能够评估脑内有无脑微出血, 为临床抗凝治疗提供参考, 降低脑出血卒中的风险。SWI作为新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碧玉, 纪盛章, 陈胜利, 等. 利用SWI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静脉溶栓风险.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6, 32(3):343-345.

[2] 詹茸婷, 和鸿, 王鹏,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显示急性脑梗死病灶内静脉数目变化和脑实质内微出血的临床价值.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6):646-649.

[3] 朱震方, 嵇鸣, 林光武, 等. 3.0T 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老年人急性脑梗死伴出血的诊断价值.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13, 19(3):155-157.

[4] 张雪海, 周少珑, 张猛,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术后出血性转化的作用. 海南医学, 2014, 14(17):2537-2540.

[5] 陈桂玲, 张宗军, 张龙江,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脑微出血的检测及其与临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2, 31(1):6-10.

[6] 张建军, 吴伟峰, 葛焕祥, 等.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诊断脑梗死后脑出血的价值. 放射学实践, 2010, 25(3):289-292.

[7] 王红, 马景旭, 王皓. MR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部疾病中的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3(10):1232-1235.

[8] 韩献军, 黄红莉, 单树崇. 磁敏感加权成像毛刷征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反应性的关系.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4, 22(2):99-104.

[9] 骆嵩, 屈洪党, 刘晓林,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早期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及脑血容量的相关性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6, 41(4):462-463.

[10] 黄贤会, 张丽红, 林祥涛, 等.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内微出血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9):1311-1314.

[收稿日期:2017-02-27]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临床检验学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联合检测变化研究
扩大时间窗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