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助力文化产业实现加速度发展

2017-06-26徐望

时代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徐望

[摘要]科技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两者融合形成了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文化科技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亟待迈上新台阶。由于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科技作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成了一个焦点话题。文化产业综合发展的基础就是人以及人的社会需求,其目标则是促进人与人类社会全面、协调的不断发展。根本上,文化科技融合要彰显科技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文化科技;文化产业;文科融合;科技兴文

一、我国文化科技水平亟待迈上新台阶

由于科技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中是两股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难舍难分的力量,两者融合形成了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产力(productive force)。就文化产业而言,科技是载体、是形式、是动力之源:文化是内容、是灵魂、是意义之核,两者始终有机融合于文化资本之价值链中。科技演绎着文化,文化拥抱着科技。并且,科技设定了文化的生产、传播与营销规则,任何文化传播与经营行为都不得不参照并遵循这些客观的技术标准。于是,毫不夸张的说,在这场全球性的文化“软实力”(softpower)竞赛中,任何占领了科技制高点、垄断了尖端技术的国家,便毫无疑义的获得了开辟国际文化领土、挖掘世界文化资源的绝对权力,注定成为这场竞赛的大赢家。因此,密切关注国际科技的潮流动向,敏锐把握文化与科技的未来态势,积极运用最新科技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内在张力和外在传播力刻不容缓。

衡量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通常可从科技创新队伍、创新经费投入、科研创新成果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四个方面进行监测与评估。应当承认,白改革开放到步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文化科技业一直同整个科学事业一样进展神速,步步攀升。随着文化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获得跨越式发展,应用技巧也有大幅度进步;在高新技术的强力驱动下,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和内容明显焕然一新。这具体表现为:影像影视科技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3D以及多D影像改变了我们看娱乐、购物和看世界的方式:数字创意产业迅猛崛起,文化传播和消费方式产生了重大变革;艺术科技有了长足的发展,诸如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智能化的设计技术、艺术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舞台美术的高技派呈现等:图书馆科技实现升级,各级各类图书馆大多完成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借阅、编目、查询、检索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取得突破;文物科技迈上新高,遥感技术等现代科技应用于考古勘探、发掘,运用文物年代测定得到了广泛运用,各级博物馆运用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文物修复保护、陈列与保管、文物安全自动化监控:文化市场管理监控科技不断提升,文化消费场所和网络文化空间的监控技术与越来越热闹的文化市场同步发展。

然而,在肯定已取得成绩的同时,不得不指出,与世界强国相比,我国文化科技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科技投入尚且不足:不仅科技含量仍有待提高,而且综合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不够卓越;尖端技术设施装备的制造与研发应用新产品的技巧,以及核心技术主创能力相对落后,这些均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在这些层面着手加强科技平台和技术条件建设就愈发显得殊为重要。

加大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推动“文化兴贸”的同时,积极实施“科技兴文”,这是我国社会各界对于入世过渡期结束后,面临越来越开放的文化市场和更加复杂的文化产业竞争格局的应对共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出口格局总体上不容乐观,急需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增长点,这就要求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事业单位加快引进消化国际先进技术。然而,我国文化产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方面,长期由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这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高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以和我国“文化强国”身份相适应的姿态迎接这一挑战事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全局。从科技和文化开发角度看,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技术、生产和消费的角度讲,就是提高自主成果的转化效力。文化产业科技支撑政策的立足点就在这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全面认识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客观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产业科技支撑政策,对现阶段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目标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产业技术政策是政府制定的用以引导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文化产业科技支撑政策是政府制定并实施的旨在促进文化产业技术进步的有关政策的总和。要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增长方式换挡提速作为我国文化科技中长期发展的中心任务。

有人将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概括为七个方面,其中技术因素被排在第一位。这种技术因素包括:科研的专门知识或技术、生产过程的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与生产工艺有关的技术诀窍等。要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之于我国文化企业的“制胜法宝”作用。

二、文化产业科技狂欢之价值取向

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于是,在这个新科学纵横开拓、新技术层出不穷、新媒体光华四溢、新思潮热烈进发的时代,科技作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就成了一个焦点话题。

首先,科技狂欢的导向越来越昭示出文化全球化中文化多元化的科技动力与传播效果的结合,即将本土文化资源的重构与民族文化复兴的灵魂要素与软件系统整合进去,形成自己的文化话语权、知识产权、技术专利权与非物质领土权,缔造一片“技术符码”与文化资本的升值空间,使我国文化产业走科技创新之路,奏响文化艺术科技业的辉煌和谐之乐章。

其次,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触发了一大矛盾,即:在可视的物质形态与不可视的非物质形态之间的矛盾,也就是技术的物态存在与对应人的需的一系列要素——社会环境、人文情怀、文化传统、艺术符号——之间的矛盾,并且在内容传达路径与网络信息载体、技术间融合与划类区分及產业介定方面也有矛盾。对此,必须认识到:文化产业的科技创新不但要区分,关键是要联结物态技术与非物态精神需求两点。进而,要对于内容提供商与技术载体供应商进行划分,如不划分,一是从文化上难于有较为专业的原创基础,二是从技术上难以有精准的突破。

再次,科技是文化产业的强心剂,文化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然而,科技在迅速升级产业价值链,引爆传媒效应,以技术标准垄断市场并制定规则的同时,却也促发了猖獗的盗版与侵权行为,给以版权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此,大规模的反扑措施势在必行。这通常包括:第一,培训观察员和调查员:通过在世界主要盗版发生地培训、派驻观察员,来有效监督和调查盗版行为。第二,采用先进追踪技术,如:为了打击音乐产业的盗版唱片行为,forensics技术通过对盗版光盘进行检测分析,解读其中的模具密码(mould condes),可以追踪到光盘生产的源头——生产线与生产厂——这项关键技术在反盗版行为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已在全球40多个国家发现了198个盗版光盘生产厂,从而破获重大盗版案件并逮捕盗版团伙,没收大量盗版光盘和母盘。第三,与各国执法部门(海关、司法与其他知识产权执法部门)开展合作,为其提供信息、情报和执法配合。第四,设立相关管理部门,密切监督世界各地的文化产品生产厂,具体行为包括:定期想各合法厂商提供咨询,提醒他们切勿接受非法定单,同时对非法盗版行为提出警告或法律诉讼,并建立一个含国内外各大厂商信息资料的数据库,为追查盗版行为提供重要线索。x第五,在使用技术手段提高防盗技术、强化文化产品的安全性、打击盗版侵权行为方面,科技很大程度上扮演着一种“抗生素”的角色,应当慎用。正如禹之治水,堵不如导;如果我们一味地强调技术的递进性,总是重复的循环往复的使用一种技术抗击另一种技术,而不从文化的意识形态上加以自觉,那么这种“抗生素”就面临着剂量不断加大,诱致成瘾的反面意义,产生负价值,就不得不被取缔。

随着全国各地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文化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而文化生产力涉及可视的物质形态和不可视的非物质形态。这要求我们在推动文化产业的综合发展时要区分物质的存在与人的需求。其物质的存在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材料化学和认知科学等高新科技的融合创新,这一系列科技成果的最终聚合点是人和人类社会。而以科技延伸文化传播空间,转变文化生产方式,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最终也是为了实现人的综合发展。科技是手段,人文是终极关怀。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和最小的核心单元,文化产业的基本内容可以视为以人群为中心的行为模式和以社会为中心的文化形态。新闻出版、影视娱乐、动漫游戏、旅游休闲、广告会展、网络直播等文化产业,从表象上看,是创意和内容,是产业和经济,而实质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交往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反映。无论是给我们提供信息依据的大众传媒,还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作品,还是调节人们作息的娱乐休闲,以及沟通人际脉络的社交媒体,当代文化产业无不充分体现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

另外,与人的全面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包容量相当大,涉及行业管理、企业经营和市场研究等不同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不同方面:也涉及政府、企业和用户等不同诉求。因此,跨部門、跨领域、跨行业的综合协调尤为重要。以管理为例,管理层面有引导、控制和服务三项基本功能。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都有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管理部门。但作为全国的行业管理机构,每个相关部委的一个只有3个工作人员编制的业务处室忙于应对繁杂的日常工作,在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方面,常常需要其他社会力量给予协助。如: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范尼弗·布什带领其团队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为科学家、企业家和政治家等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创造了一种至今仍在沿用的工作模式:政府出题、科学家解题,企业家购买答案并面向市场。原子弹、控制论和兰德公司的出现,都是这种政府、企业和学界的紧密合作的成果。在今天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这种为着一个同一的目标,跨行业、跨领域整合资源、分工协作的工作模式,仍然值得借鉴。在今天“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下,跨行业的非政府组织在综合协调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受历史传承、社会需求、经济状况、科技水平、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影响。而其综合发展的基础就是人以及人的社会需求,其目标则是促进人与人类社会全面、协调的不断发展。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的今天,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可能更为清晰深刻,更能把握住发展的要义。根本上,文化科技融合要彰显科技的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2019西部文化产业指数出炉 川陕渝居前三
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逐年提高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017,文化产业如何挑大梁?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