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创新全国互联互通的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2017-06-26胡航

时代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互联互通电子化大数据

胡航

[摘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部署,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全国统一的交易程序、实施规范、标准文件和全程电子化,将极大减少腐败的产生、节约政府采购资金,促进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

[关键词]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大数据;电子化;互联互通

当前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突飞猛进,无论是尖端的航空航天、基因工程,还是微信、支付宝等日常生活工具,都极大地改变了当前我们生活的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效率,信息传递的更多、更快、更精准。在此背景下,为鼓励各行各业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推动行业升级创新,提高生产效率。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同时为更好的利用现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好更快捷的服务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国家专门出台了《电子招投标办法》《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法规,鼓励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国统一的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2016年6月底前,地方各级政府基本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工作。2017年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化。”的指导目标。

当前各个省、直辖市都在根据国家要求建设统一的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待时机成熟后,将实现全国联网的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通过至下而上一种方式建设起来,但由于每个地方的建立的机制和方式虽大同小异,但一些具体步骤、技术标准、软硬件设备都不完全一样,真正实施全国互联互通、全国范围内的异地投标、评标可能难度很大。鉴于可能造成的困難,一开始就利用“互联网+”思维,采用“端+网+云”,可以在各省市建设的同时,在一些大的流程、文件规范、软硬件技术标准上先统一,或先在一些省市进行试点,然后全国推广。

一、统一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硬软件基本标准

要实施全国的公共资源电子化交易,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基本统一的技术标准或兼容的硬软件设备,能让全国各地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有关监督部门、企业、组织、个人都能顺利流畅的参与招投标各个环节。由于全国各省市都已经在不同程度的建设了自己的电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虽然有些提供技术支持的大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帮助很多地方建设了交易平台,有比较成熟的方案和技术,但是不同地方由于建设的要求和标准不同,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更何况不同的技术公司在建设方案和技术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技术解决方案,因此如果能在早些时间规范相对统一的软硬件方案,会减少日后很多地方为联通全国电子化交易平台的硬件改建成本和软件接入成本。

二、建设全国纵横联动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

(一)规范全国统一的电子交易流程及操作细则

建议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财政部、监察部、工信部、住建部等相关部委,制定和发布统一规范的电子化交易系统注册及基本资质信息操作细则、公共资源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土地、矿业权)电子化交易系统操作规范。从网页界面到各模块设计:从注册登记到投标、开标、评标等环节建设统一的标准。从信息发布开始,整个过程全程记录,相关监管部门通过网络实时、全程监管,确保交易参与各方能利用电子化系统在全国进行各地公开、公平参与交易。

(二)建设全国统一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系统

要实现全国各地企业、组织、个人参与招投标活动,需要对参与方的资格和真实性进行认证,因此需要借用直接简单的数字证书方式来确认有效性和法律性。数字证书是企业参与公共资源电子交易活动的电子身份证。可以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数字证书交叉互认系统,审批建立一个可广泛应用和选择的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库,机构库里面中介服务企业都能够实现电子注册互认。从而互联共享中介代理机构、投标人、出让人、竞买人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参与方信息,实行一地注册、多地共享的数字证书,避免交易参与各方多次办理不同的数字证书和重复相同的注册程序,节约交易时间和成本。

(三)建设全国统一的异地远程开标、评标、电子竞价系统和远程电子监管系统

依托全国统一建设的电子交易流程、操作规范以及证书交叉互认系统,建立全国统一的异地远程开标、评标、电子竞价系统。依托异地远程开标、评标,使全国不同地域评审专家就近通过当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或者家庭个人电脑,即可对全国内任意一个交易中心发起的交易项目进行远程异地同步电子评审。评审专家在项目评审过程中可通过在线交流系统,对重大疑难问题进行音视频沟通,系统自动统计汇总评分并形成评审结果,加密后发回交易发起地。远程异地开标、评标系统最大限度解决了部分地方专家库专业门类不全、人数少、部分领域专家水平不高等问题,在该评标环节有效防止了不廉洁行为发生。异地远程电子竞价系统可以使得企业、社会组织、个人通过当地交易中心或个人电脑,参与全国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等交易活动。异地远程电子竞价系统将最广泛的吸纳投标人参与竞争,最大程度解决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社会成本,提高政府资产收益率,更有效的防范了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问题。

实施远程电子监督系统,可以在线受理投诉、交易事项备案、辅助决策分析、远程异地监控等功能,为各级行政监督和综合监管部门适时对交易项目进行远程智能化跟踪和监管提供了电子通道。根据工作需要,各行业监管部门的不同权限的监督人员可实时远程调看权限内全国各交易中心的交易现场音视频资料,第一时间掌控交易运行情况,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使监督方式更加快捷、科学,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由传统监督向智能化监督的转变,有效规范了参与交易各方行为。

(四)建设全国统一的数据发布、采集、分析

建设国家“云交易大数据平台”,通过统一的信息发布系统,实现全国交易信息统一发布,打破行业壁垒,将全国各省、市、县三级交易中心的数据库与国家“云交易大数据平台”接轨,与全国各交易平台、法定的交易公告媒介实现对接联动,汇集和发布各类招标(采购)公告、中标结果公示、交易企业注册的基本信息、企业参与交易活动的诚信信息等交易信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之下,互联网技术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在交易信息统一发布下,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为市场主体及时了解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通过交易过程全程记录,让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处于大数据的控制和排查之下,从而实现大数据存储与云计算分析。

(五)开发建设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微信、微博、微门户及手机软件(APP)应用一体的手机(终端)平台

当前移动终端,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各种APP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随心所欲的利用手机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及时获得资讯、办公和娱乐。开发建设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微信、微博、微门户及手机软件(APP)应用一体的手机(终端)平台,可以使参与各方更快捷更方便的获得实时信息,以及受理业务、答疑、全民监督、对公共服务评价等。可实现市场各方24小时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不再受地域和工作时间的限制。

三、全程风险防控,依法依规交易

根据《招投标法》《政府采购法》《电子招投标办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全国统一的监管和服务准则,实现对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一是通过交易平台实现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信息发布、报名、投标、专家抽取、异地评标、公示等全过程实时远程监督和大数据分析预警,促进交易各方依法依规参与交易。二是全程记录各个交易环节信息和数据,利用现代云計算分析技术,在全国范围内防范和取证串标、围标行为,打击各类违法违纪。三是规范全国统一的数字证书、专家评标劳务补助等费用标准,降低市场各方成本,防止出现价格垄断等损害市场主体行为。

当前实施整合创新全国互联互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的条件逐渐成熟,并且实施“端+网+云”的全程电子化对于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开、公平、公正、高效、便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和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公共行政水平,它既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时代改革发展的趋势。要实施全国互联互通的电子化公共资源交易,要从上述的建设环节中层层递进,有条不紊,注重顶层设计,提前谋划,规范统一的切实发挥现代化电子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有益作用。从而实现更加阳光、更加高效、更加便捷的公共资源交易。

猜你喜欢

互联互通电子化大数据
中国与中亚国家交通运输业的合作发展探讨
基于“一带一路”政策下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形势研究
“互联网+”时代“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模式探索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抓住机遇,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