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西南州兜兰产业发展思考

2017-06-23刘书剑孙红梅

南方农业·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黔西南州产业发展

刘书剑++孙红梅

摘 要 黔西南州具有丰富的兜兰种质资源、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发展兜兰产业的有利条件,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兜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为促进兜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黔西南州兜兰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建议:科企合作,开发特色品种;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素养;建立营销网络,健全产业链。

关键词 兜兰;产业发展;黔西南州

中图分类号:S682.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7.06.040

兜兰(Paphiopedilum),又称拖鞋兰、绉枸兰等。由于其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由于人们对其过度的追求而对野生资源造成了毁灭了开采,所有野生种类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而杂交种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交易,且长势好、花色多、观赏价值高,已在世界各地推广。兜兰产业是一项具有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新兴产业。

1 黔西南州发展兜兰产业的有利条件

黔西南州位于滇黔桂三省结合部,受西南和华南地区的经济和信息影响较大,有“贵州立体天然温室”的美称,具有培育兜兰所需的温暖、湿润等优势环境,随着交通条件和旅游业的发展,兜兰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1.1 气候独特,利于兜兰产业发展

黔西南州纬度较低,海拔高差悬殊,地表崎岖,气候地域性差异大,大部地区常年温暖湿润,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一雨成冬,气候复杂多样,垂直差异明显”的气候特点,立体种植优势较为明显。州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气温在14.0~19.0 ℃,80%以上的地区年均降水量在1 100~1 300 mm,5—10月降雨较多,光照与雨量、温度变化基本同步。这一发育良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的气候特点非常适合兜兰的生长发育,也为其引种驯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1.2 丰富的兜兰种质资源

我国野生兜兰种质资源以云南、贵州、广西为分布中心,尤以云南和贵州种类最为丰富。2004年,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黔西南州绿缘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攻克了兜兰组培快繁、规模化生产等核心技术难题,使兜兰产业化生产成为可能。10多年来,黔西南州引进、驯化和选育了近60个兜兰原生品种,占世界已知兜兰品种的50%左右。目前杏黄兜兰、彩云、玉女、紫纹等品种已完成组培和商品化生产等产业化开发,种植规模近6.7 hm2,年产鲜花300多万株。为丰富品种,每年还选育近400个各类兰花新品种组合,其中花期长、抗逆性好的云南麻栗坡兜兰与珍稀品种杏黄兜兰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以及野生品种自然杂交优选株系玉女、彩云等新优品种已正式上市。

1.3 交通基础设施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5年,黔西南州基本建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相配套,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安全、高效、可持续的综合运输体系,拓宽了黔西南州兜兰(也适用于其他花卉)的流通渠道,缩短运输时间,并为相关企业带来减少运输损耗、降低物流成本等一系列的好处,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随着大量的人流、物流进入黔西南州,将对兜兰的进出口以及技术的引进提供更多的信息以及更好的发展契机,为建设黔西南州兜兰生产、出口基地和市场交易(拍卖)中心提供保障。

1.4 旅游业的发展,为兜兰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黔西南州兴义市是我国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的永久举辦地,随着大会的举办,黔西南州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游客知晓。为打造生态、文化的多样性,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也曾举办过多次多项旅游主题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多增设有珍贵兰花展销,兜兰作为兰花中的一大类群,是展销的主要产品[1]。在展销过程中,让参展人群了解到兜兰的美丽,为拓展销售渠道奠定基础。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黔西南州兜兰产业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起步晚、人才缺乏、组织领导等多种原因,其还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生产管理水平较低、市场培育力度不够、本地特色产品开发滞后等问题。

2.1 技术水平不高

尽管黔西南州兜兰产业发展有了一些技术基础,但从自主知识产权、培育特色高档花卉使之具有强的竞争力来看,仍存在几方面的不足:一是技术力量薄弱,全州现有的兜兰产业相关技术人员多为学习林业及农业技术的,既缺乏研究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又缺乏一大批推广人才,人才队伍建设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二是很多特有的品种驯化和栽培技术、新品种的引种培育等基础性研究工作在人才、设备和资金上相对滞后;三是扩大种植和培育新品种缺乏好的技术平台,尤其是基本没有中高档花卉的种苗培育技术,导致种苗全部外购;四是虽然具有兜兰种植的自然气候优势,野生兜兰资源丰富,但兜兰产业中的自主创新及高新技术应用不足,导致自有知识产权少、新品种少、高档兜兰少。

2.2 营销体系不完善

一是没有一个品种较其全、服务功能较完善、与州外市场联系紧密的现代大型交易(拍卖)市场。兜兰产品的销售主要依赖州外公司和零星花商,缺乏专门的销售人才和经纪人队伍,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无优势。二是未制定和建立兜兰检疫检验及贮运标准和机制,更无法进行质量监督和评估。目前,出口花卉需运到昆明进行检疫检验,严重制约出口发展,优质优价难实现,严重影响先进技术的运用推广和兜兰的发展壮大。三是没有建立起兜兰销售网络,没有与国内外大市场结合,加之流通量较小、环节多,形成了黔花出山难、市场占有率低的被动局面。

2.3 兜兰生产企业用工用地问题突出

花卉产业发展成本较高,对于兜兰这类需要控温控肥进行棚内培育的花卉,基地建设和运营成本高。适应产业发展的技术工较少,许多从业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培训,专业知识较少,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多数兜兰产业的劳动工人均为普通农民。

3 建议及对策

虽然黔西南州兜兰产业化发展目前面临诸多难点,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1 科企合作,开发特色品种

生产企业积极同相关科研院所协作,获取先进技术的支持,同时推动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将科研机构的科研优势与企业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相结合。企业在大量收集现有兜兰,不断完善养护流程的同时,为科研机构提供数据和资源,共同开展杂交育种,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黔西南特色兜兰品种。

3.2 开展专业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素养

兜兰在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规模化、专业化种植,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会造成重大影响。针对生产技术人员普遍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可组织专家进行系统化的岗前培训,使这类人员掌握科学高效的种植和管理技能[2]。

3.3 建立营销网络,健全产业链

目前,黔西南兜兰产业基本为企业自主发展,营销方面也是企业各自谋略,缺乏组织系统性。兜兰产业要进一步发展,除良好的技术和产品外,还需要营销的跟进。引进专业的营销团队分析兜兰的国内外市场,制定合理的规划设计,提高黔西南州兜兰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同时政策应对其进行扶持,促进相关企业及单位建立联系,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联合推动兜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龙波,龙春林.兜兰属植物及其研究现状[J].自然杂志,2006,28(6):341-344.

[2]王贞,丛磊,刘燕.兜兰属植物研究现状[J].林业科学,2006,42(7):113-118.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黔西南州产业发展
田野里,丰收忙
黔西南州 黔西南州委老干部局召开中心组理论学习暨第四季度集中学习研讨会
广西百色市委老干局赴黔西南州考察学习
对时间序列分析过的黔西南州经济增长预测结果实证分析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