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下半年佛教艺术品拍卖简析

2017-06-23孙涛

文物天地 2017年3期
关键词:金铜镀金拍品

孙涛

2016年对于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来说,无疑是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一年,炒作成分逐渐消退,市场投资回归理性。欧洲艺术品拍卖公司在2016年下半年的拍卖中,纷纷缩减拍品数量、减少拍卖场次,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市场的冲击。同时,这些拍卖公司也积极寻找市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不断提升拍品的档次,通过以质换量来促进公司业绩。这些卓有成效的举措,不仅让欧洲2016年下半年的佛教艺术品交易行情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下滑,保持了原有的市场热度,甚至在辽代铜镀金大日如来坐像、宋代木雕彩绘观音坐像、12-13世纪大理铜镀金阿弥陀佛坐像、18世纪喀尔喀蒙古铜镀金胜乐金刚像等一些艺术珍品的带动下,呈现出逆市上扬的形势,创造出惊艳的拍卖成绩。笔者就欧洲此轮拍卖中表现较为出色的佛教艺术拍品,结合其他地区拍卖专场中的重点拍品,作一简略分析,抛砖引玉。

一、汉传佛教艺术品强势崛起

汉传佛教艺术品在以往历次拍卖专场中,由于宗教内蕴和艺术外在与藏传佛教艺术品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市场表现虽然稳中有升,但往往不如藏传佛教艺术品光彩夺目。在欧洲2016年下半年的佛教艺术品拍卖中,汉传佛教艺术品则一改旧例,数件拍品的成交价都达到了以往拍卖难以企及的高度,展现出了收藏前景。

佳士得12月的巴黎亚洲艺术专场中,推出的数件重量级汉传佛教艺术精品,成为汉传佛教艺术品强势崛起的见证者。宋代木雕彩绘观音坐像(图一)面庞丰圆,容貌慈祥,身姿舒展,仪态雍容,以贴近现实人物的造型改变了佛教神像庄严肃穆的旧有形象,既反映出宋代时佛教艺术向世俗化的转变,也展现出雕塑大师登峰造极的雕塑技艺,30万欧元的估价最终拍至517万欧元成交,可见购买者对此尊宋代佛教雕塑经典之作的投资信心。当然,其131厘米的巨大体量和流传有绪的收藏经历,也为这尊造像增色不少。

同场中的元代青白釉释迦牟尼佛坐像(图二),也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魅力,该像通体施以青白色釉,虽然没有金铜造像给人视觉感官上的绚丽瑰美,但却隐隐显露出恬静空灵的佛教禅意,别有一番艺术韵味,近85万欧元的成交价格显然是市场对其艺术美感的认可和赞许。

而本次拍卖专场最令人惊叹的拍品,当属辽代铜镀金大日如来坐像(图三)。此像冠饰繁缛华丽,造型与山西大同华严寺内辽代菩萨造像的冠饰完全一致。面庞长圆,面頰部位圆润丰满,与辽代造像的样貌特征如出一辙。身躯起伏平缓,肌肉表现不突出,衣纹曲折婉转、层层相叠,明显是来自于汉地的审美传统,腿部如蛇纹般的衣褶是辽代造像的典型特征之一。下承多层仰莲莲座,也是此一时期佛教造像的标准样式。此像不论是外在艺术美感,还是内在宗教意蕴,都堪称是辽代菩萨造像的典范之作,更兼其来源清晰、品相一流,内部还有汉文铭刻印证此像的出处和时代,虽然体量只有22厘米,但其1375万欧元的成交价格,不仅引起佛教艺术收藏界的轰动,也反映出佛教艺术爱好者和投资者对汉传佛教雕塑艺术的全新认知以及对其市场价值的重新定位。

世人对汉传佛教艺术品收藏和投资的高度热情,在佳士得巴黎拍卖之前的几场佛教艺术品拍卖专场中就已显露出来。佳士得11月底在香港的秋季拍卖,元代铜镀金罗汉坐像(图四)胎体厚重,造型生动,刻画细腻,做工精湛,造像底部的悬裳规整精细,装饰意味浓郁,在承袭唐代佛教造像衣纹表现的同时,又融入了时代的审美雅趣,更兼体量巨大、保存完好,800万港币的起拍价最终以3414万港币成交,验证了近期宋元时期汉传佛教造像在拍卖市场上的大热。

同样来自于世界知名的拍卖行,同样在香港开拍,苏富比拍卖公司10月初举办的早期金铜佛像专场中,精选了坂本五郎收藏的22尊早期佛像精品,十六国时期的稚拙古朴、北魏时期的俊秀飘逸、唐代的大气雄浑和宋代的细致婉约均有呈现,令笔者在观看预展时流连忘返、沉醉其中。拍卖现场气氛火热,22件拍品无一流拍,最终成交价格达5040万港币,高于估价6倍之多。

欧洲2016年下半年拍卖虽然已经结束,但随着宋元时期乃至更早期的汉传佛教艺术精品越来越受到拍卖市场的关注,如何衡量和定位汉传佛教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想必会成为佛教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者面临的新课题。

二、民族艺术风韵的华丽绽放

一些特定时期和特定地域的佛教艺术精品,正在进入藏家和投资者的视线,其收藏“钱”景也被众多拍卖公司看好,这类具有民族艺术审美和地区艺术特色的佛教艺术品展现出自身所具的独特魅力,成为拍场上的“宠儿”,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撼的成交价格,其中尤以12世纪前后云南大理国金铜佛造像和清代喀尔喀蒙古金铜佛造像最具有代表性。

大理国是10-13世纪在云南大理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尊佛崇法,22位大理国王中有9位禅位出家为僧,大理国境内子民“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记》),可见其地释教之盛。然而,随着岁月的变迁和统治者的压制,现存可见的大部分大理国造像为传世或佛塔塔顶出土,种类繁多但数量却极为有限,目前,除云南省几家国有博物馆所藏100余尊铜铸佛像及国外少数博物馆有几尊藏品外,散落民间的造像数量极少,可谓弥足珍贵。佳士得在法国巴黎亚洲艺术专场推出的12-13世纪铜镀金大理阿弥陀佛坐像(图五),就是大理国金铜造像的杰作。此像平缓的肉髻、螺发中的顶严都来自于汉地佛教艺术,但清秀俊逸的面庞、华丽繁缛的饰物又是大理国造像独有的艺术特色,充满异域情趣的美学表现吸引着所有藏家和投资者的目光,48.25万欧元的成交价格,大理国金铜造像的珍贵性和稀缺性毋庸赘言。

喀尔喀蒙古造像艺术,由蒙古著名高僧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所开创,以其简约秀美的造型和理性内敛的气韵,在晚期装饰化和程式化盛行的藏传佛教造像中独树一帜,为清代藏传佛教艺术带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喀尔喀蒙古风格造像成为佛教艺术品市场上的热点,雅致秀美、巧夺天工的佛教珍品一经面世,就引起藏友和爱好者的关注。欧洲2016年下半年拍卖中,苏富比分别在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的专场中推出两尊喀尔喀蒙古风格的佛教造像精品。伦敦上拍的18世纪铜镀金胜乐金刚造像(图六)镀金亮丽,工艺精湛,人物造型既带有早期尼泊尔艺术的风格元素,又有着晚期蒙古地区造像严谨和规整的外在特征,堪称喀尔喀蒙古造像的经典作品,其寂忿本尊的题材也比较罕见,这些因素促使此尊造像能够以8万欧元的估价拍到40.1万欧元的价格;巴黎上拍的17世纪铜镀金一世哲布尊丹巴像(图七),表现了一世哲布尊丹巴扎纳巴扎尔这位伟大高僧的音容笑貌,使观者透过此尊造像能够感受到这位上师的慈悲与关怀。同时,这尊造像以极富写实性的人物塑造和蕴含内在张力的外在表现,为世人呈现出喀尔喀蒙古造像艺术富有时代风韵和视觉美感的艺术魅力,37.95万欧元的成交价高于估价4倍有余。喀尔喀蒙古风格带来的艺术热潮,不单单局限于喀尔喀蒙古风格的造像艺术品,一些带有喀尔喀蒙古艺术元素的造像艺术品也随之水涨船高,获得很好的交易成绩。法国古德里特(GROS&DELETTREZ)在亚洲艺术专场中推出的18世纪铜镀金四臂观音像(图八),紧实劲健的躯体表现、外绕乳晕的饰物刻画以及造型独特的台座形制都是喀尔喀蒙古艺术的传统表现手法,但其国字型的面部轮廓、中正平直的五官排布,又是汉民族的审美偏好,这尊造像应是模仿喀尔喀蒙古造像。估3000欧元,拍至5.76万欧元。

还有部分民族风韵独特、区域特色鲜明的佛教艺术品,也取得不俗的拍卖成绩。如克里斯托弗圣德瑞姆(CHRISTOPHE JORON-DEREM)在秋季拍卖中推出的西夏时期青铜佛坐像(图九),头冠的别致造型、面部和肌体的独特表现都带有西夏雕塑的艺术特色,虽然没有像大理国、喀尔喀蒙古金铜造像一样有着令人惊叹的拍卖表现,但其14.428万欧元的成交价仍体现出这类具有民族风韵拍品的艺术魅力和收藏价值。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名言很恰当地解释了这些具有民族风情和区域特色的佛教艺术品,能够在拍卖中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民族性和地区独有的美学特色,赋予艺术品以非凡的生命力,并折射出其背后深厚的文化蕴涵,使佛教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者沉醉其中,不惜花费万金将其珍藏于室。

三、拍卖市场热点的广泛共通

近几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拍卖市场的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晰,直观表现就是市场上热点和焦点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往往在一个甚至几个拍卖季中,某一门类的艺术品在各地拍卖专场中都成为爱好者和投资者追逐的目标,这种现象在佛教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尤为明显。

随着中国佛教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資者艺术涵养和专业素质的快速提高,对佛教艺术品的认知和评估也逐渐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近一致,佛教艺术品拍卖的大热门类和焦点器物,也摆脱了文化差异和审美偏好所造成的影响,成为全球各地佛教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者热捧的对象。

宫廷及宫廷风格佛教艺术品历年来是拍场上表现突出的门类,欧洲2016年下半年的佛教艺术品专场上,这类艺术品表现依然十分亮眼。英国苏格兰的格瑞威森(Great Western)推出的清乾隆铜镀金除诸障菩萨擦擦(图十),不论是外在形制、人物造型,还是背后汉、蒙、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的铭文款识,都能在清乾隆时期三世章嘉国师为皇家修习佛法所编撰的《诸佛菩萨圣像赞》一书中找到来源,尤为难得的是,《诸佛菩萨圣像赞》中的神灵形象通常是以泥质漆金擦擦的形式来表现,而此种规制的铜镀金擦擦较为罕见,2.4万英镑的成交价与300英镑起拍价之间的悬殊差距,足以说明其稀缺性对价格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苏富比巴黎上拍的一组15世纪铜镀金三世佛造像(图十一),其方正的面庞、端庄的五官、写实的衣纹、华丽繁复的莲瓣样式,都带有永宣宫廷造像的艺术特征,展现出明代宫廷造像精致细喊、华贵雍容的皇家气质,84.75万欧元的成交价也说明明代宫廷造像不愧为市场上最受追捧的艺术品种类。

同样,宫廷及宫廷风格造像在其他地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也始终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如北京东正推出的清康熙铜镀金嵌宝石无量寿佛像(图十二)和清乾隆瓷胎洋彩描金无量寿佛像(图十三)分别以920万元、943万元成文,为北京秋季拍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另外,市场对于宫廷御制的追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佛教造像,其他一些宗教艺术品在拍卖市场上也深受藏家的喜爱。苏富比伦敦上拍的明嘉靖御制纸本泥金彩绘道教《太上玄灵北斗延生本命真经》(图十四)纸质优良,版刻精致,色彩艳丽,绘画精美,底页还有嘉靖朝中宫皇后的施资题记和刻印时间,堪称明代宫廷御制道教经书的典范之作,48.5万欧元的成交价也让世人对御制宗教艺术品市场价值有了新的认识。

前述大理国、喀尔喀蒙古金铜佛造像,不仅在欧洲拍卖市场表现抢眼,在全球其他区域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堪称2016年下半年的市场热点。香港翰海10月推出的10-13世纪铜镀金十一面观音造像(图十五)以1114万港币成交,拉开了大理国金铜造像所创辉煌业绩的序幕。其后,北京保利推出的11 12世纪铜镀金托宝钵释迦牟尼立像(图十六)和北京匡时推出的12世纪铜镀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图十七),分别以2185万元、1725万元成交,令人侧目,大理国金铜造像的拍卖热潮也达到顶峰。

同样,喀尔喀蒙古金铜造像也带起了一股收藏潮流,数件喀尔喀蒙古金铜佛造像都拍出远超常人想象的价格。中国嘉德推出的17世纪铜镀金一世哲布尊丹巴坐像(图十八),是迄今为止拍卖市场上体量最大、造型最完美、表现题材最重要的一尊喀尔喀蒙古风格金铜造像,7300余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此类造像的最高价。随后,北京保利推出的四尊喀尔喀蒙古风格造像珍品(图十九至图二十二)成交均价近千万元。

此外,英国邦瀚斯香港推出的“诚虔韵映”佛教艺术品专场成果喜人,总成交金额达到1.1亿港币之巨,13世纪西藏合金铜金刚手造像(图二十三)铜质莹润,姿态灵动,工艺细腻,体量巨大(高1.04米),在现存藏传佛教金铜造像中非常罕见,13世纪是西藏地区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4926万港币的成交价格也令西藏地区佛教造像在全球拍卖成交价再创新高。另一件17世纪合金铜金刚手俱毗罗造像(图二十四)虽然造型稚拙,形象充满孩童般的憨趣,但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为我们营造出自然和谐的艺术氛围。造像底座上錾刻有藏文铭文,表明此尊珍贵的造像出自于17世纪一位伟大艺术大师——第十世大宝法王却英多吉之手。却英多吉驻世期间适逢西藏政治、宗教形势发生极大改变,使得这位噶玛噶举派的宗教领袖一生辗转各地,命运十分坎坷,但正是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让这位高僧在艺术上取得了无与伦比的非凡成就,1506万港币的成交价蕴含着世人对这位高僧伟大艺术人生的礼敬和致意。这两件拍品都来自于藏传佛教杰出研究学者乌尔里希·冯·施罗德先生的收藏,施罗德先生很早就与藏传佛教艺术结缘,一生都致力于藏传佛教艺术的研究与推广,其《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西藏佛教造像》等著作是藏传佛教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必备书籍,权威学者的精心收藏对艺术拍品的附加价值不可估量,正如邦瀚斯喜马拉雅、印度及东南亚艺术部门总监Edward Wilkinson先生点评中所说:“拍品能以惊人高价成交,既反映了藏品本身至臻重要的艺术地位,也反映了施罗德在藏家心目中的极高名望”。拍卖时,许多中国内地的藏家表现活跃,这一现象也恰好说明随着佛教艺术市场热点的广泛共通,内地藏家正在逐步摆脱只注重艺术外在表现的旧有收藏观点,开始向艺术外在与文化内蕴并重的国际主流收藏趋向转变。

拍卖市场的国际化,不仅促使市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逐渐全球化,也令这些被世人注目的佛教艺术珍品有了更具活力的市场和更加广阔的前景,市场价格和收藏价值也必然随之高涨。宫廷和宫廷风格宗教艺术品、大理国金铜佛造像以及喀尔喀蒙古风格金铜造像,在2016年下半年拍卖市场上的卓越表现正是这一观点的例证,对比近几年各地市场上这三类宗教艺术拍品的成交价格,不难发现拍卖市场热点全球化为价格所带来的明显增幅。佳士得2016年下半年推出的12 13世纪大理国铜镀金阿弥陀佛坐像与法国马蒂瓦西(Martinon&Vassy)拍卖行2016年2月13日拍卖的12世纪大理国青铜佛像(图二十万),后者虽然在艺术表现上略逊于前者,但13.972万欧元成交价与前者48.25万欧元成交价格之间非常明显的价格差距,显然不是完全由两者艺术成就所决定的。

纵观2016年下半年佛教艺术品的拍卖情况,不论是汉传佛教艺术品的强势崛起,还是如大理国、喀尔喀蒙古金铜造像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佛教艺术品的全球盛行,乃至宫廷及宫廷风格艺术品的热度依旧,都说明佛教艺术品依然具有非凡的市场活力,仍是众多艺术品爱好者和投资人首选的艺术品收藏门类。对于佛教绘画艺术品来说,虽然唐卡在市场上的表现较为平淡,市场价格也没有达到人们的理想预期,但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不会有丝毫减弱,换一个角度来想,市场价格与唐卡自身艺术和文化价值之间的巨大差距,也为大家提供了绝佳的收藏时机和广阔的投资前景。在拍卖市场国际化趋势已不可阻挡的现今,如何应对市场调整期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对适时的情况总结,也能给我们全新的启示。

(责任编辑:阮富春)

猜你喜欢

金铜镀金拍品
陕西咸阳成任墓地东汉家族墓发掘简报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银镀金累丝长方盆 穿珠梅花珊瑚盆景
2018年前50件中国文物艺术拍品(按成交价格排名)
来了晃一圈,走时已镀金 有些挂职干部“假装在基层”
金铜时代
藏传佛教金铜造像的流光之美
秋拍第二轮:印象派崛起,现当代复苏?佳士得VS苏富比2017秋拍亿元拍品排行榜
铍青铜零件电镀金工艺改进
用X射线辐射分选机预选某金铜共生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