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在生活中学数学

2017-06-22杨绍林丁启琼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习生活数学

杨绍林+丁启琼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将孩子们的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能使数学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孩子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关键词】数学;生活;学习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出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另一方面,由于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奇特的想象,学生学习时易于理解和接受.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可以从学生爱喝的饮料中引出数学问题:

1.雪碧一箱24瓶,18箱雪碧一共有多少瓶?

2.雪碧一箱24瓶,每瓶12元,一箱雪碧要多少元?

再比如,新房裝修所用地板的面积、计算操场跑道的长、杯子的容积等,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数学问题,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二、通过学生生活情境,设计数学问题

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境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数学化,又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使原来枯燥乏味的应用题有了“应用味”,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如,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我首先说,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有的学生说男生38人、女生32人,根据这些信息,你们想到了什么?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16,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19.根据以上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我们班有男生38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19,女生有多少人?

2.我们班有女生32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16,男生有多少人?

3.我们班有男生38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19116,女生有多少人?

4.我们班有女生32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16119,男生有多少人?……

三、调动学生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数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数学.如,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我让两排学生站在讲台前,第一排10名,第二排12名,问一共有多少名?怎么列式?学生答:10+12=22(名),这时我再让第一排和第二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我还没开口,学生马上说12+10=22(名).我又问,通过以上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说,两排的学生交换位置,总人数不变;还有的学生说,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不难看出,恰到好处地将数学问题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认同加法交换律.

四、创设生活实际情境,研究数学问题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在一些课的开始可创始生活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奶奶分月饼”的生活情境:中秋节的晚上,奶奶拿出三个大小一样的月饼分给三个宝宝吃,奶奶先把第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块,分给宝宝甲一块,宝宝乙连忙说:“一块太少了,我要两块.”奶奶笑眯眯地把第二块月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宝宝乙2块.宝宝丙见奶奶满足了宝宝乙的要求,抢着说:“我要3块,我要3块.”于是,奶奶又把第三块月饼平均分成6块,分给宝宝丙3块.三个宝宝都认为奶奶满足了他们的要求,高高兴兴地吃了起来.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到的月饼多?”学生们个个兴趣浓厚,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宝宝丙分得多,有的说宝宝乙分得多,还有的说三个宝宝分得一样多.到底哪个宝宝分得多?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3张大小一样圆形的纸片代替月饼,在小组内操作分月饼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和验证后,得出结论:三个宝宝分得的月饼同样多.这时我说:“聪明的奶奶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宝宝们的要求的,又分得这样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在教师的引领下进入了新知的探究过程.

五、模拟生活实际活动,解决数学问题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着各类信息而综合显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学“人民币”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就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沟通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联系,使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实现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目标.

猜你喜欢

学习生活数学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生活感悟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