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17-06-22谭希丽杨月婷刘君杨丽娟张明达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谭希丽+杨月婷+刘君+杨丽娟+张明达+刘钰靖

【摘要】本文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基金项目】1.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创新应用型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吉林省高教学会资助项目(JGJX2015C39).

一、引言

统计学在国际上被誉为对当今人类社会做出最大贡献的四大学科之一.它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和解释数据的方法论学科,随着当前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已成为经济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实质性学科不可缺少的分析数据的重要手段,统计学在各行各业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需要大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统计学专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势在必行.

二、统计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师资力量薄弱.随着统计学升为一级学科,各高校相继申办统计学专业、应用统计学专业和经济统计学专业,建设时间较短,但招生规模不断加大,由于专业分得很细,需要开设的专业后继课很多,这样缺少专业课教师,因此,统计学专业的部分师资力量都是从其他专业转型来的,大部分专业教师较为年轻,缺乏专业方面的社会实践的具体经历和体验.

教学方法有待于更新.目前的教学方法利用网络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还不够规范.应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利用网络教学、微课、慕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基地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质量评价体系有待于完善.目前传统的质量评价体系已比较完善,但现有的质量评价体系过于简单,缺乏多元化.需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确保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有效性.

三、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一)构建“基地+竞赛载体+兴趣驱动”三位一体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了统计学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基地,基地设立统计建模和数据分析两个研究室.基地坚持日常训练和集中训练两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日常训练指每周固定一次对学生进行培训,集中训练指寒暑假期间对学生进行10天左右的集中培训.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大数据统计分析、数学与统计等软件的应用,依托基地,以兴趣驱动为导向,以挑战杯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泰迪杯竞赛、统计建模竞赛、数学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内外教师的科研项目、实际问题等为载体,注重个性化培养,构建从基础理论知识到综合创新,并针对学生成长不同时期的“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支撑学科基础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开展“自主训练与指导教师相结合”的全学程、分层次、递进式、模块化培养模式.深入落实“基地指导教师制”,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学生的实践内容与实验教学、科研成果紧密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职业技能和科研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

(二)构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大数据的爆炸式增长,社会各方面对高等院校在统计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以“厚学科专业基础,重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为原则,积极探索建立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培养的“3+1”模式.“3+1”模式是前3学年在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最后1学年到企业实践.

(三)构建协同创新机制

加强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师生座谈会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建立和完善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善细化和改革课程考核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

教学团队.積极引进和聘请具有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高水平、高层次人才,不断改善和优化教学团队的结构;为教师创造各种学习、培训的机会,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倡导教师承担企业的大数据相关项目攻关和技术服务.努力提高实验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对实验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投入.延伸绩效管理等措施,加强教学科研资源向创新基地倾斜整合,切实提高创新基地的示范带动能力和效率.

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结构设计上,注重对学生基本能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大数据技术行业实际工程项目,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充分利用我院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产学合作实习基地,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学生参加系“虚拟企业”的实训,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将获得相应的学分.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协同创新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优化师资管理机制改革实现高校协同创新发展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云服务环境下的高校协同创新研究
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高校脑科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