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17-06-19陈丹玉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创伤性情绪骨折

陈丹玉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陈丹玉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西抚州344000)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创伤性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方法进行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53例。常规组53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接受心理护理患者,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观察组护理后(23.9±6.5)分,对照组护理后(47.9±8.9)分,对照组焦虑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2%(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创伤性骨折;心理护理;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骨折是现今各医院常见病例,尤其是创伤性骨折,其发生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对其研究力度也不断加深。创伤性骨折发病突然,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多数患者未做好心理准备,而出现应激性反应,伴各种不良情绪[1]。不良情绪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疾病治疗及身体恢复,甚至会使患者出现心理疾病[2]。为此,重视创伤性骨折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出现的原因,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措施,消除患者焦虑、恐慌、抑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本文就通过此次研究,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心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6年2月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10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患者均为创伤性骨折;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骨折;精神功能、认知功能良好;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医院伦理会对此次研究均审核通过;按照患者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男34例,女19例;年龄24~73岁,平均(46.84±12.64)岁;对照组男32例,女21例;年龄22~73岁,平均(45.12±13.0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在院就诊时自愿要求接受护理人员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统一实施常规护理,注意患者病情变化,密切巡视并加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感受,若发现异常问题立即处理。并积极告知患者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原因及必要性,叮嘱患者谨遵医嘱,准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肢体康复功能锻炼,做好患者出院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自愿接受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和谐友好的病房环境。患者到院就诊时,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迎接患者并送至病床旁,及时自我介绍,告知疾病相关治疗措施及相应主治医师,面对危急情况应镇定自若,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以免加重患者不安恐惧情绪。同时要帮助患者适应医院情况,基本介绍医院环境,各科室人员责任工作,进而稳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初入院时恐惧、慌张、焦虑情绪。(2)认知行为干预。在患者病情及情绪基本稳定后,应及时评估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并根据患者文化程度、家庭状态、心理承受能力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及时采取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创伤性骨折及时处理、积极康复锻炼,肢体功能可恢复如常。积极引导患者,提供书籍、音乐、报刊,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并告知患者骨折治疗期间注意合理饮食、功能锻炼、合理用药,使患者掌握一定的病情知识,消除患者不安情绪。(3)家庭支持性干预。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家属及亲戚朋友的护理工作,及时安抚家属情绪,鼓励家属应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告知家属对患者采取家庭鼓励干预,对促进病情恢复及功能康复起到积极促进意义。家属应多陪伴患者,鼓励、安慰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

1.3 疗效评价标准采用简易生活质量评定量表[3](SF-36)评价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包括四个指标因子,分别为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每个功能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量表问卷,有效调查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达到50分时,表示患者存在焦虑,分数越高,患者焦虑情绪越严重。护理满意度: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5]。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变化比较观察组护理前SAS评分(65.8±11.6)分,护理后(23.9±6.5)分;对照组护理前(66.2±13.4)分;护理后(47.9±8.9)分;两组护理前后及组间护理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2%(51/53),即满意36例,基本满意15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9.2%(42/53),即满意19例,基本满意23例,不满意11例;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为突然性疾病,多由交通意外事故导致,人们多猝不及防,在疾病发生时,剧烈疼痛、功能限制等因素,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恐惧、不安等情绪,并会诱发心理问题,影响了临床顺利救治。另外疼痛及负面情绪的出现,会使患者情绪暴躁、易怒,极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6]。因此,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仅是采用单纯护理措施消除患者疾病因素则难以满足日渐增长的健康需求。创伤性骨折患者多由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病情突然,伴强烈刺激、惊吓、疼痛;另外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进展缓慢,尤其是青壮年患者,多负责家庭经济来源,更会加重及患者不良情绪[7]。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必须要重视创伤性骨折患者负面情绪出现原因,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了解患者不良情绪出现原因,给予患者足够的鼓励、支持,采取必要的认知行为干预及家庭支持系统,消除患者后顾之忧,使患者能全身心投入疾病治疗和恢复中,进而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对此次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改善患者病后生活质量[8]。本次研究中,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相比,接受心理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评分明显减少,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显著改善,护理后满意度高达9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仅是采用常规护理,难以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必须要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干预,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对比(x±s,分)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开展心理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1]雷秀红,陶志东.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 (14):67-68.

[2]郭丽.创伤骨折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6 (29):195.

[3]庄永秀,张大敏,石华,等.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1):1298.

[4]侯小琴.护理干预对预防骨折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30-131.

[5]陈洁,韩梅.心理护理和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急诊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J].2015,15(2):287-288.

[6]蔡蔚,管丽芬,林菊仙,等.心理护理对骨折术后心理状态、疼痛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5,44(3):101-103.

[7]张鸿.急性创伤性截肢患者心理护理及康复指导[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138-139.

[8]赵彩霞.浅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心理护理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6):111-11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101

猜你喜欢

创伤性情绪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中医治疗概述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