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06-19阳咏芳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脑梗塞乙组甲组

阳咏芳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湖北孝感432000)

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研究

阳咏芳

(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湖北孝感432000)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3例,给予甲组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后,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乙组的72.0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甲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为(82.34±3.52)分和(67.54±4.13)分,均明显高于乙组的(61.95±3.36)分和(50.81±3.92)分(P<0.05)。结论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脑梗死;早期护理干预;语言;肢体;康复

脑梗死是指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出现缺血、缺氧,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或坏死。与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或肥胖等疾病密切相关,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为探究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康复的应用效果,本院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各43例。甲组年龄45~67岁,平均(52.7±6.8)岁,病程1~6年,平均(3.4±0.8)年。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4例,中度22例,重度7例。乙组年龄47~72岁,平均(56.7±6.2)岁,病程1~7年,平均(3.7±0.7)年。按病情程度分为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乙组患者常规护理。甲组患者在乙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护理干预。多数脑梗死患者伴有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使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心理,甚至不配合治疗工作,医务人员应该多与患者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注,鼓励患者,医务人员需要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脑梗死的相关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饮食护理干预。患者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多食水果、蔬菜等清淡食物,保证营养的充足供给,多食高钙、高纤维食物及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过饱[1]。禁止吸烟、喝酒。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3)体位护理干预。使患者健侧卧位,身体前后方各放置一高枕,维持躯体稳定性。上肢前伸,保持肩关节100°屈曲,置一软枕于患侧上肢下方,同时置一长枕于患侧下肢下方,枕长置患者足部下方,保持膝关节及髋关节屈曲位。若为仰卧位,则置一软枕于患侧肩下,上臂保持外展45°,保持腕关节背曲位,展开手掌,并放置0.25 kg沙袋,伸直指关节,置一软枕于患侧膝部下方,使膝关节微曲,为防止足下垂,需为患者穿上丁字鞋,每2 h变换体位,防止关节僵硬、痉挛或压疮等的发生[2]。(4)语言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对存在语言功能障碍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指导患者进行语言的学习,制定出阶段性语言训练计划,从基础的音节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恢复语言功能,从词语到句子再到能够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保证每天的语言表达量。多与患者对话,利用电视、广播以及图书等改善、恢复语言功能,同时对患者恢复情况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患者自信心[3]。(5)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肢体功能康复计划,早期可在床上进行被动活动,拉伸、抬举、外旋患者上下肢体,运动幅度由小变大,增强肢体力量,每天4~6次,每次15 min左右。同时按摩、拍打肌肉,帮助肌力恢复。患者肌力恢复到一定程度后,鼓励患者主动活动,由卧位变坐位,由坐位变站位,再到步行,逐步恢复肢体功能恢复[4]。

1.3 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患者病残程度为0,功能恢复程度超过90%。显效:患者病残程度为1~3,功能恢复程度为46%~90%。进步:患者功能恢复程度18%~45%。无效:进行临床治疗及护理后,患者功能恢复程度低于18%。总体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进步例数)/总例数×100%。使用FMA评测法评定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情况,100分为满分,80~99分为良,60~79分为中,不足60分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及肢体功能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甲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及肢体功能比较(x±s)

3 讨论

随着近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脑梗死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发病急,病情恶化快,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一般情况比较稳定,但是易导致患者失语、偏瘫、癫痫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影响生活质量[5]。据统计,75%左右的脑梗死患者会遗留下不同程度功能障碍,而15%左右的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或不能自理,造成患者及家属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6]。给予患者早期护理干预,注重心理护理干预,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给予患者充分关注,多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患者担心及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建立疾病的信心,鼓励面对现实情况,消除不良情绪,以良好心态接受治疗,配合护理过程,面对新的生活[7]。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运动,活动肩、趾、膝、踝、肘、腕等上下肢体及关节,根据患者身体恢复情况,制定适当活动量。指导语言障碍患者多说、多练,慢慢恢复。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多食清淡食物,保持营养均衡,提高康复效果[8]。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后,甲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35%,乙组为72.09%,甲组明显高于乙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甲组患者语言评分为(82.34±3.52)分,肢体功能评分为(67.54±4.13)分,乙组语言评分为(61.95±3.36)分,肢体功能评分为(50.81± 3.92)分,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所以,给予脑梗死患者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及肢体功能康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李青凤.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7):1080-1081.

[2]曾明梅,李瑞英,马玲,等.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6): 83-85.

[3]王满红.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5,9(5):183.

[4]揣松阳.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4,13(5):27-29.

[5]吴雪婷.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塞患者认知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15):124-125.

[6]赵冬艳.脑梗塞患者早期护理干预对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128-129.

[7]樊忠荷.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4,20(1):132-133.

[8]陈钢妹,留盈盈,游俊莉,等.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探究[J].健康研究,2014,34(4):431-43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94

猜你喜欢

脑梗塞乙组甲组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