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6-19聂微萱乐世俊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穿心莲喜炎腮腺炎

聂微萱,乐世俊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聂微萱,乐世俊

(宜春市人民医院,江西宜春336000)

目的对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的临床疗效予以详细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近些年来在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患儿90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其中45例对照组患儿治疗时,选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45例治疗组患儿治疗时,选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予以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5.6%较对照组71.1%高,各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取得满意效果,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流行性腮腺炎;颌下腺炎;喜炎平流行性腮腺炎是小儿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因腮腺炎病毒感染所致,该病特点为季节性、散发性、流行性及特定性[1],以冬春两季为高发季节,多见于儿童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若不及时治疗,极易合并多种并发症,颌下腺炎是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合并症。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时,多需采取抗病毒治疗。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清除病毒感染,减轻患者病情症状。但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多,并会延长患儿治疗时间。喜炎平是目前儿科治疗病毒感染常用中药制剂,不良反应较多,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本文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患儿采取喜炎平治疗,其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中选取的研究对象为90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患儿,患儿在2014年5月~2016年4月期间积极到本院就诊;经临床病原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等检测,与《实用儿科学》[2]中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诊断标准相符合;患儿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患儿家长知情本次研究,并自愿签署了研究同意书;排除其他病毒感染者;根据患儿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3~14岁,平均(6.1±1.2)岁;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3~15岁,平均(6.3±1.0)岁;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入院确诊后,需密切注意患儿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及时退热,积极抗感染、止痛,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在本院治疗时,选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观察组患儿选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喜炎平注射液0.1~0.2 mL/k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7 d。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呕吐、腹痛及肿大消失时间,记录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患儿临床治疗效果。

1.4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患儿用药72 h内,体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腮腺肿胀、疼痛及颌下腺重症、疼痛等消失;有效:患儿用药96 h内,体温、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患区疼痛、肿胀等症状明显缓解;无效:患儿用药96 h内,体温恢复正常,尿淀粉酶无变化,患区疼痛、肿胀等症状无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在处理相关研究数据时,先选择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43/45),即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2例;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1%(32/45),即显效13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两组统计学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治疗组患儿退热、腹痛消失、呕吐消失及消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x±s)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2%(1/45),即轻度腹泻;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7/ 45),即2例轻度腹泻,2例胃部不适,1例眩晕,2例便秘;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多见于冬春两季,是儿童最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经接触、唾液、飞沫等途径传播。目前临床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尚无特异性药物,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多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预后效果较好。颌下腺炎多由导管阻塞和狭窄所致,表现为颌下腺肿大、疼痛[4],属于慢性表现,治愈率较高。若治疗不及时,效果不佳。进而对颌下腺炎的治疗,需尽早治疗。抗病毒疗法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的常用方法,选用安全合理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患儿在最短时间内症状恢复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利巴韦林是临床常用西医抗病毒药物,但利巴韦林不良反应较多,效果起效慢。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由中药穿心莲精炼提取而来,穿心莲有清热解毒、消炎、消肿止痛功效,其主要成分为穿心莲总内酯及脱水穿心莲内酯等,能灭活病毒,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病毒的能力,增加血溶菌酶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促使病毒凋亡。穿心莲内酯能抑制肺炎双球菌、溶血性乙型链球菌等病毒所致的体温升高,以脱水穿心莲内酯作用更为显著;穿心莲内酯或脱水穿心莲内酯能减少毛细血管壁渗出,起到显著抗炎效果。穿心莲能增强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穿心莲毒性较小,不会影响机体肝脏等功能。喜炎平注射液药物浓度高,能更好穿透病毒,抑制病毒DNA复制,避免病毒与蛋白质结合[5-6],进而促使病毒凋亡。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儿经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儿经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6%较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1.1%明显增加,退热、腹痛消失、呕吐消失及消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结果看出,对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患者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效果,促使患儿各症状快速缓解,说明喜炎平注射液起效快,临床效果显著。且与利巴韦林相比,喜炎平注射液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明显增加了患儿用药安全性,促使患儿更好恢复。

综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取得满意效果,能促进患儿较快恢复,安全性较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l]彭解华.喜炎平、奥曲肽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胰腺炎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35):162,164.

[2]张淑珍,李余良,张勇.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6):12-13.

[3]袁敏丽.喜炎平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颌下腺炎24例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6):67-68.

[4]陈艳苓,谢彩霞,胡志玲.喜炎平联合消瘀膏外敷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2):45-46.

[5]杨秋云.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4):722-723.

[6]熊志勇.喜炎平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21):130-13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78

猜你喜欢

穿心莲喜炎腮腺炎
穿心莲内酯滴丸
腮腺炎外敷用什么药
流行性腮腺炎 中医透皮技术治疗经验
流行性腮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疫情流行的具体措施分析
穿心莲内酯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氨溴索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评价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的50例效果观察
消炎止咳片穿心莲中脱水穿心莲内酯含量的HPLC分析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水溶性维生素治疗手足口病7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