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疗效

2017-06-19王超杨寒李新旗

当代医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罗非心肌梗塞罗非班

王超,杨寒,李新旗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老年病科,河南南阳473000)

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疗效

王超,杨寒,李新旗

(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老年病科,河南南阳473000)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171例符合标准的老年NSTEMI合并DM患者,随机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替罗非班组(n=79)和常规组(n=92),常规组给予介入治疗(PCI)及规范药物化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24 h~36 h,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不良反应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7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例数分别为1例和8例,发生率分别为1.27%和8.70%;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例数分别为1例和10例,发生率分别为1.27%和10.8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出血性卒中、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血肿),术后EF值,替罗非班停用后复查血小板和PT、APTT、FI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有良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型糖尿病;替罗非班

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中国14个省开展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人糖尿病前期年龄标化的患病率高达15.5%,而2010年升至50.1%[1],2010年中国慢性病调查结果提示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男性为12.1%,女性为11.0%,针对2007~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的调查显示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166.4/10万,冠心病的死亡率从2002~2011年间总体呈上升态势,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2],冠心病和糖尿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特别是老年人。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on-ST-segmen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MI)在老年人中不少见,他们往往同时存在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本文旨在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老年NSTEMI合并T2DM的安全性和疗效,为临床上治疗老年NSTEMI合并T2DM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已被收治符合标准的老年NSTEMI合并DM患者171例,男101例,女7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7±6.7)岁。入选标准:(1)心肌标志物高于正常值、cTnT>0.01 ug/L;(2)心电图表现为典型的T波演变过程或相邻2个导联ST段;(3)伴或不伴胸痛;(4)入院前已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5)年龄>60岁;(6)经沟通患方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2)抗凝治疗禁忌,如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数量减少等;(3)存在结缔组织病导致的心肌梗死;(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5)既往有经皮冠脉介入溶栓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者;(6)术前收缩压>180 mmHg或舒张压>110 mmHg;(7)血液系统疾病;(8)涉及左主干病变、冠脉3支病变且SYNTAX积分>22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既往病史等临床特征基线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临床特征基线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检查,两组以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2。

1.2 治疗方法(1)常规组:入院后立即予以口服阿司匹林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0.3及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20056410)0.3负荷剂量应用,其他给予抗缺血(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抗凝(低分子肝素)、改善预后(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等)等治疗,并及时进行PCI处理,植入药物洗脱支架[3]。(2)替罗非班组: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用药,起始30分钟滴注速度为0.4μg/(kg·min),之后以0.1μg/(kg·min),由微量泵持续泵入24~36 h,其他治疗和常规组相同。对两组均采用宽松血糖控制目标,即FBG或PMBG 8~10 mmol/L, 2 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 mmol/L[4]。

表2 两组入院时生化指标比较(x±s)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术后7 d、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心绞痛、心梗),不良反应(出血性卒中、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血肿),术后EF值,替罗非班停用后复查血小板和凝血功能。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两组7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例数分别为1例和8例,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总例数分别为1例和10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替罗非班组疗效更佳。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7 d及30 dMACE比较

2.2 两组不良反应结果不良反应(出血性卒中、胃肠道出血、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皮下出血及血肿),术后EF值,替罗非班停用后复查血小板和PT、APTT、FI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DM)患者发生急性MI(AMI)是非DM者的3~5倍,DM合并AMI患者病死率较高[5]。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通常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临床表现为突发胸痛但不伴有ST段抬高[6-7],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是粥样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起始步骤,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8]。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参数有明显的改变,与冠心病、糖尿病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分布宽度、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提示血小板活性增强处于高敏状态,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增强,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机制中起重要作用[9-10]。针对6个大型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使用的荟萃分析指出:糖尿病合并急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需强化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11]。替罗非班是高特性的非钛类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其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合用能增强抗血栓的作用,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的发生[12],本研究证实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替罗非班减少老年急性NSTEMI合并DM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P<0.05),提高疗效,同时不明显增加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其疗效性强和安全性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R].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4):279.

[2]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摘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7):487-490.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5):356-364.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R].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9.

[5]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R].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6):54-109.

[6]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41.

[7]吕树铮,赵全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诊断和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

[8]陆弘逾,陈德,顾俊,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异常表达组织因子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 21(3):678-683.

[9]张淑贞,卢秀兰,欧丽丽.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参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 (6):61.

[10]韦继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与进展[J].当代医学,2013, (13):14-15.

[11]Roffi M,Chew DP,Mukherjee JH,et al.Platelet glycoptotein IIb/IIIa inhibitors reduce mortality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n-ST-segment-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Circulation,2001,104(23):2767-2771.

[12]M Maioli,F Bellandi,M Leoncini,et al.Randomized early versuslate abciximab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eated with primary coronary intervention(RELAx AMI Tri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College of Cardiology,2007,49(14):1517-15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6.069

猜你喜欢

罗非心肌梗塞罗非班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替罗非班桥接常规抗血小板治疗早期PWI-DWI不匹配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替罗非班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的疗效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
替罗非班治疗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